逛街、看戏、听书……古代济南人的夜生活挺丰富
日入为夜,买卖之所为市。夜市与“日市”相对,是指从黄昏到黎明时间段的商品劳务交易活动。当下,济南的夜经济搞得如火如荼,入夜后人们逐渐喜欢走出家门,通过看演出、吃小吃、买东西等活动方式来丰富夜生活。其实在没有宵禁的古代,济南也曾有过蔚为繁盛的夜生活,夜经济一度非常繁荣。
宋朝济南出现成规模的夜市
秦汉以来,人们基本遵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规律,就城市商业和市场而言,市场是封闭性的,日市是其常态市场。到了中晚唐宵禁逐渐宽松的年代,坊市内外夜间经营逐渐增多,唐诗中有“千灯夜市喧”“夜市桥边火”“夜市卖菱藕”等诗句,说明中晚唐时期夜市已经大量出现。不过在《济南通史》中记载,济南成规模的热闹夜市出现在宋朝。
宋时济南称“齐州”。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齐州成为各地富商大贾齐集之地,这里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环境宜人,大小市镇人来车往,一派繁荣景象。这时候济南形成了繁华的市场,店铺依街布设,政府取消了前朝的宵禁制度。因为没有了宵禁,商品交易不再受时间限制,不光白天,夜市也很兴盛。曾经在济南任职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有诗云:“行到市桥人语密,马头依约对朝霞。”“朝霞”这个词说明那时候济南城清晨市场上已经人来人往。另一首诗提到的“市井萧条烟火微,两衙散后雪深时”,意思是寒冷的冬夜市井中还有烟火,也可以间接看出济南夜市的情况。曾巩曾是齐州的父母官,对当地经济的情况非常了解。从他的记述中可以得知,连清晨和冬日市场上尚且如此热闹,夏季的夜晚更不必说。宋代的夜市灯火通明,人们在熙攘的夜市上购买布匹、丝绸,商贩们前门摆摊儿,内院加工,忙得不亦乐乎。
《济南通史·宋金元》卷中记载,这一时期,在趵突泉水运码头开始形成商业区,曾巩在此修建了泺源、历山二堂以接待来往客商。曾巩还在《齐州二堂记》里面写到了修建二堂的原因:起初,朝廷和邻近州郡使者、官吏来时,并无寓所,仅构筑临时馆舍让其住宿,走后这些官舍便拆除,既浪费又简陋。所以曾巩在泺水处建二堂,供外地客商居住。外地商人口口相传,得知济南有专门供商人居住的场所,而且建筑考究环境优美,自然乐意来此做生意。据此判断,当时济南繁华的夜市应该在趵突泉水运码头附近。至于夜市上交易的物品,除了基本生活用品之外,还有莲藕、菱角、柳木、榆木等产品。参加交易的商贩既有当地人,也有从外地涌入济南的外地商贩。
明清时济南夜市集中在明府城
到了明清时期,由于济南有便利的水陆交通,成为当时山东商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夜市经济发达就是其中的一个标志。据史料记载,这一时期历城县城是府衙所在地,当时历城县城大致与今天明府城位置相当,形成了特有的“官衙居其半”商业区,可谓是那个年代的“CBD”。
人们不仅在白天进行商品交易,到了夜晚,这一区域也是热闹非凡。大明湖附近形成了独具文化特色的商业区,经营书籍、碑帖文具和古玩的店铺比比皆是。而在居民集中的西关附近,则形成了各色商行,经营的商品无所不包。酒肆在这个时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酿酒业非常普遍,不仅通都大邑酒店林立,乡村集市上也有酒肆。“樵夫、海父入市必痛饮。”这一时期的酒楼、娱乐场所夜晚的热闹程度更胜过白天。明德王府后的鹊华桥、百花洲是大明湖出产水产品的集散地,“荷叶包鱼绿竹巷,瓷瓶估酒百花洲。”正是此般景象的描绘。
《老残游记》也曾记叙:“到了鹊华桥,才觉得人烟稠密,也有挑担子的,也有推小车子的。”由于鹊华桥为游客游览大明湖的必经码头,在清代时已为济南最为繁华之地。到了夜晚,大明湖畔灯火通明,那时的夜市才是真正的“通宵达旦,商贸往来络绎不绝”。
济南城区的商业发达也带动了周边片区的贸易繁盛。据《济南通史·明清卷》记载,当时今德州行政区划的很大面积在清朝时属于济南府。德州是运河沿岸的交通枢纽,可转陆路直达济南。在济南城内商业发展的带动下,城关及乡镇商业也发展起来,经营的品种不仅有柴、米、锅、线等日用品,也有马、羊之类的家畜。同时,饭庄、旅店等消费行业也迅速发展,当地居民广泛参与这种商业活动。到了乾隆末年,史料记载德州已是“水陆所交,轮帆毕凑,人烟稠密,商货纷纭,亦一都会也”。大运河里运粮的漕船、进出京师的官船、客船、货船都要在德州停泊,常年帆樯如林,入夜也是灯火通明。运河附近的街道如桥口街、小锅市、米氏,客店饭馆鳞次栉比,顺城街和北长街则形成了殷实商号的集中区。点起灯火的夜晚,往来客商在这附近饮酒吃饭、购物赶路,十分热闹喧嚣。
近代济南人的夜生活爱看戏
1904年,济南奏准开埠;同年,胶济铁路全线贯通;民国初年,津浦铁路全线贯通。这3件事极大地改善了济南的市场地位,促使济南商业迅猛发展起来。《济南通史·近代》卷记载,和以往不同的是,济南的商业中心逐渐从老城区转到了商埠区。因其交通便利的条件,鲁西各县、郊区客商以及全国各地经商者纷纷来商埠区开店经商、落脚营生。当时,独开门头的店面有百余家,经营范围无所不有。一时间,“阜成信”棉花行、“泰丰园”饭店、“一间楼”百货、“瑞蚨祥”绸布店等字号聚集在西市场片区,名噪省内外。
“津浦胶济铁路参错,汽动鸣雷,挥汗成雨,灯辉不夜,道洒无尘,是以五方杂处,万货云集。经营伊始,发达如此,将来状况如何其恢扩更当如何耶?”开埠仅十年后,就有人如此称赞济南商埠区的盛况。可见,这一时期的商埠区夜晚也是灯火辉煌,入夜后仍然有鸣笛的火车进站,来往的旅客络绎不绝。人们去“泰丰园”吃上一顿正宗的鲁菜,去“瑞蚨祥”置办几件新衣,逛逛百货商场,都是夜生活的重要内容。
对普通百姓来说,最最热闹的要数看戏了。经一路和经二路之间有一条东西向的街道,东口是纬三路,西口则与纬四路相连,这条街不长,名曰通惠街。早年,在方圆数百米的范围内聚集着“北洋”“中华”“庆商”等数家戏园子,附近还有“三乐”“民乐”“四合轩”等茶园。当时的戏院和茶园都有自己固定的演员和戏班,经常有山东琴书、山东快书、西河大鼓、河南坠子等文艺节目,南北曲艺界的名角及江湖艺人也前来表演,造就了济南“曲山艺海”的盛况。据称,当时三五分钱就能看一场戏、听一段书,所以晚饭之后,有时候家里留个看门人,一家人老老少少都出来看戏听书,直至深夜方归。商埠区的各种曲艺演出场场爆满、喝彩声一片,夜夜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商贩往来穿梭,叫卖之声不绝于耳。 (新时报记者徐敏)
新闻推荐
孙述涛主持召开重点项目推进工作专题汇报会精准施策 狠抓落实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本报8月8日讯(记者鹿振林王彬)今天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述涛主持召开重点项目推进工作专题汇报会,分析调度当前重点项...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