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梦萦黄河水 情系济南泉
黄河(本报记者 赵晓明 摄)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50年他随家人迁居台湾,多年来笔耕不辍,创作了许多经典的诗歌和散文。梁实秋曾称赞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家乡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旧居里写下《乡愁》,这首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2001年,余光中应山东大学邀请来到济南,后来写成《山东甘旅》四章:《春到齐鲁》、《泰山一宿》、《青铜一梦》、《黄河一掬》。其中,《春到齐鲁》描写了他刚到济南时的感受:初春的济南,到处盛开着丁香,简直要害人患上轻度的花魇、花癫,整天眼贪鼻馋,坐立不安。山大校园里的丁香就有乳白、浅绯、淡紫三种,好像春天是各色佳丽约好了一齐来开游园会,你不知该对谁笑才好。我心里暗暗挑选了紫衣的姹娃,也就是所谓“华北紫丁香”了。此后,他又游览了趵突泉、千佛山、大明湖、灵岩寺等。而临走的前一天上午,山东大学安排带余光中看黄河。
因为2000年断流了100多天,因此当时黄河景观并不太壮观,河面不算很宽阔。余光中想摸一下河水,于是众人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他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探身去摸水。“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地,令人兴奋。”余光中在《黄河一掬》中描述自己摸到黄河水时的激动心情,“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
临走时,余光中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到自己告别这一片土地时只有女儿当时一半的年纪,眼睛就湿了。他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会,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回到车上,余光中舍不得拭去鞋底的湿泥,第二天他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个名片盒里。因为有了这黄河的泥沙,“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余光中在《黄河一掬》中写道。
(本报记者李小梦)
本期“济南故事”小结:江南诗人游齐鲁,恰逢济南春满城,赤子泪洒黄河水,一掬泥沙寄相思。
新闻推荐
为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以实际行动巩固“拥我国防,固我长城”的理想信念,八一建军节之日,济南多位画家、...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