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在港沟田庄当知青的岁月

济南日报 2019-07-10 11:31 大字

□王秀君

1976年10月,刚满17周岁的我高中毕业离开了学校大门。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国家还实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策。于是,我们应届毕业生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走上了上山下乡这条路。

那一年,18名青春勃发的男女知青,乘坐到郊区的长途汽车,背着背包,唱着革命歌曲,来到了历城县东南的港沟公社田庄大队插队落户。

我下乡的港沟田庄村是一个贫瘠、落后的小村庄,离济南市区大约有三四十里路程,由于交通不发达,我们从市区到知青点要折腾大半天,下车翻越大半个山头、跑一个多小时崎岖不平的山路,才能到达。有时,为了省下几毛钱车费,我们知青也经常“蹭”济南炼油厂的职工班车,遭人家呵斥甚或被轰下车来,是屡见不鲜的事。

在知青点,我们一起下乡的知青被分配到各个生产小队,和社员们一道下地劳动,整天忙碌在田间、地头。如种麦、收秋、挖河、修渠、拔草、锄地、捡大粪等,虽然生产环境很艰苦,但乐在其中。

因为我是一名共青团员,就被任命为知青组副组长。于是,厨房记账、到村里的粉坊换粉皮等任务,就落在了我的肩头。那年冬天,农村正在大兴“农业学大寨”活动,村子里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到村外修梯田,女知青就成了“伙头军”。每天中午,我和女知青都要担着两大铁桶饭菜,到村外十余里的工地送饭。当时,身材羸弱瘦小的我,肩负近四五十斤的大铁桶,摇摇晃晃地行进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硬邦邦的扁担磨着我稚嫩的肩膀,也考验着我年轻的意志。当看到参加修梯田的乡亲们吃着我们送去的热乎乎、香喷喷的饭菜,一路上的颠簸和劳累也化作一缕云烟飘散而去……

随后的日子里,我被大队里选拔到村里的小工厂劳动。这是家村办企业,主要是搞机械加工弹簧和农具等产品,我在小工厂干过收款、电气焊等工作,也学了一身的维修手艺。再后来,我还兼任过田庄小学数学课的老师,并代表我们知青点参加了1978年历城县的知青代表大会,在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一年后,根据我的表现及招工政策,我返回济南,到济南制鞋一厂参加工作,结束了我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生涯。

四十多年过去了,昔日偏远市区交通闭塞不发达、经济状况相对落后的港沟地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实现了旧貌换新颜的美丽蜕变。从港沟街道新农村示范区建设,到2017年确定规划开工的济南万达文体旅游城项目,已然在这片热土上掀起了建设高潮,一幢幢高楼大厦,一座座风格独特、颇具现代建筑风范的场馆拔地而起,让祖祖辈辈靠与黄泥巴打交道的农民朋友梦想成真。据悉,济南万达文体旅游城总投资630亿元,占地280公顷,分为文体旅游区和旅游新城区。文体旅游产业部分包括六大业态,是迄今业态最丰富的万达城项目。这样的巨大变化,同我几十年前上山下乡的境况是恍如隔世,不可同日而语了啊!恐怕“老知青”故地重游,去寻找旧时的历城区港沟公社田庄村,定然会不知所措吧。

新闻推荐

每件作品都有故事艺博会上绽放梦想

作品《一起飞》作品《唯依》天真、纯粹,似不谙世事的那些孩童神情、姿态的刻画,仿佛在瞬间穿越,内心被深深触动,一个...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