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济南府 细说趵突泉

烟台晚报 2019-07-07 16:55 大字

王永福

济南,是笔者少年时期知道的第一个大城市的名字,作为老解放区烟台出生长大的人,解放前,耳熟能详的一句标语就是,“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因此省府济南和国民党名将王耀武的名字深深印在脑海里。

而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这济南的三大名胜,则是参加工作后,到济南时常去游览的景点。

今年春末夏初,烟台有关部门组织了一个夕阳团游济南,笔者有机会再次目睹今日趵突泉、大明湖的风采。由于老年人腿脚不灵,千佛山未列入此行目的地,而逛了逛以传统小吃闻名的芙蓉街,领略了商旅融合的盛况。这条商业街,虽然长不足百米,且直来直去,但如潮的人流,南腔北调的话语,色香味诱人的名点佳肴,同典雅的门楼、别致的招牌相映成趣,为泉城增色。

济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称,一向以泉水众多闻名于世。数以百计的大小泉池,遍布市区和城郊,泉水穿街走巷,形成“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独特自然风貌。

诗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明湖清澈荡漾的一片水,正是由趵突泉为首的72大泉,昼夜不停地喷涌着,汨汨汇成小溪,流成河渠,蜿蜓曲折,汇聚到一起,造就“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壮美景观,享誉中外。说到底,没有众泉的源头活水,就没有“柳如烟,浩波渺”的大明湖。因此,追根寻源,趵突泉怎样形成、何时出现,就成为地理学家和文人墨客探讨的课题。

有关资料介绍,作为自然状态的泉,远在200多万年前,随着山东地区大规模地壳运动的加剧,地层断裂,就形成群星灿烂的趵突泉群,远离尘世,无人过问。直到3500年前的商代才载入史册。古人称趵突泉为“泺”。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记载“泺水出历县故城西南……”北宋文学家曾巩,任齐州知府时,首次命名为“趵突之泉”,当地百姓则因水自地穴中涌出,形成三股泉水,故称“三股水”,“趵突”二字,既形象地描摹了泉水喷涌的声音,又实切地反映了波涛翻滚的气象。

元代地理学家于钦在《齐乘》中,对趵突泉做了进一步描绘:“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盖他郡为泉一二数,此独以百计”,众泉涌,汇流成大明湖,湖在城中,城在景中,“济南潇洒似江南”。

自然奇观,虽然出自造化神工,更离不开后来人的维护、创造与发展。趵突泉等名泉,具有今天的规模与景观,记载着历代后来人的功绩。尤其新中国诞生以后,济南市人民在开发建设趵突泉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前趵突泉规模狭小,面积不过四五亩,而且地处低洼地的市场,自然和人文景观面貌脏乱差,不堪入目。解放后,历届济南人民政府都把趵突泉的开发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接力整修扩建,疏浚泉池,改造地形,凿地叠山,修泉建榭,植树栽花,至今公园面积已达10.5公顷,成为拥有18个景区的趵突泉公园。

记得“文革”之后,我第一次来到趵突泉参观时,映入眼帘的除了“三股水”,几乎别无景观,一目了然。时下呈现在游者面前的趵突泉,旧貌换新颜,树木郁郁葱葱,繁花盛开,碑刻亭榭迴廊,一应俱全,园中有园,迴环曲折,别有洞天。凭栏俯瞰,池内三泉吐玉,水碧泉深,绿藻摇曳,锦鳞畅游,蔚然壮观。

造化钟神秀,艺术添光彩。山岳的雄伟,河湖的秀丽,离不开文人墨客的艺术创造。在一定意义上,游记文学是名胜古迹的再创造,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传之久远。

在我国诸多名泉中,号称“天下第一泉”的主要有四个,即北京的玉泉、江苏镇江的中冷泉、江西庐山的谷帘泉,唯济南趵突泉最具“王者风范”,这并不仅仅仰仗帝王在泉边立下“第一泉”的石碑,恐怕更离不开历朝历代著名文学家留下的无数咏赞诗赋,有的摹其声,有的状其形,有的言其高,有的喻其势,从不同侧面、不同时期、不同角度凸显了“三股水”的千姿百态、万千气象和磅礴气势,让人们刮目相看,推崇备至。

据民间传说,民国时期山东军阀韩复榘,看过趵突泉以后,也赋诗称“趵突泉,水咕嘟,咕嘟咕嘟直咕嘟……”,一介武夫如此形容趵突泉,传为笑谈,也从反面证明,艺术创造可为自然名胜锦上添花。

笔者多年来养成一种习惯,每游一地,总要将读书与观景结合,相映成趣,从中了解自然景观的来龙去脉,获得知识,增加美感。重访济南前后,我有针对性地阅读了有关的书籍和图像,把“行游”(观景)与卧游(阅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趵突泉既是自然景观,又是人文胜迹,既有帝王的钦点,更有众多文学名人留下的诗文,美不胜收。康熙皇帝曾三游趵突泉。据说第一次抵达济南时还没有住下,就直奔心慕已久的趵突泉,兴奋之余,挥笔写下“激湍”两个大字,并吟诗一首。五年后,康熙帝南巡途中,第二次来济南,重游趵突泉又亲题“润物”二字,寓意润泽万物,造福人民。第三次来,则于午宴后题写了“源清流洁”,然后赋诗一首。

康熙帝之孙、喜欢游山玩水到处题字的乾隆皇帝,更是多次在南巡途中驻跸济南,每次必游趵突泉,品尝泉水,饱览泉地风光,并将他原来封的“天下第一泉”北京玉泉称作“玉泉趵突”,改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皇帝第二次到济南,恰逢大旱,他随即率随从人员和地方官到趵突泉边求雨,期盼为民普降甘露,并赋诗一首,诗的最后四句触景生情,由丰沛的泉水联想到天正大旱,认为囤积这么多的泉水任意浪费,似乎于理不通,“拟唤天龙醒痴眠,今宵一洒功德水”,想要唤醒沉睡的天龙,立即降下甘霖,解除旱情为民造福,这位皇帝老爷没有一味赏景玩乐,尚有体恤民情之心,难能可贵。

乾隆皇帝的这首题诗,同康熙帝的题字一起,刻在“双御碑”上,立于趵突泉边。碑前是康熙帝的“激湍”题字,碑后是乾隆帝的题诗,祖孙的墨迹相映生辉,供世代游人观赏,更为趵突泉增辉添色。

趵突泉这三股圣水更令古今文人墨客竞折腰,纷纷前来拜谒,留下华章无数。

七岁能赋诗的神童、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痴迷济南泉水,跟趵突泉结下不解之缘。在其《济南行记》中,论证了泉水的由来和趵突泉的成因,写有一首《趵突泉》诗,倾情赞赏。在《济南杂诗十首》诗文中,发出“羡杀济南山水好”“有心常作济南人”。在趵突泉畔泺源堂的大门两侧,雕刻着一副著名楹联:“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这对名句出自元代诗人、书法家赵孟頫的《趵突泉》诗。在赵孟頫的影响下,此后相当多的文人学者都写出了咏赞趵突泉的名篇佳句,可谓一花引来百花开。

从身居趵突泉边、泉水给了她婉约灵秀之气的宋朝词人李清照,到清代大作家蒲松龄,以及近代《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现代著名作家周作人、老舍等,都为趵突泉留下诗文华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蒲松龄还专门写下500余言的名篇《趵突泉赋》,尽管蒲氏写趵突泉的诗文,仅此一篇,却独领风骚,由于其观察细致、体验深刻、感情深厚,以“散文中,白描高手”的精湛技艺,真实生动地写出了“天下第一泉”的壮观风采,用文字为趵突泉立下了历史丰碑。开篇,作者运用简笔勾勒了趵突泉之源和昔日辉煌,泉水穿城绕郭,日夜欢唱,泉边朱栏迴廊,高楼巍峨,“自开府之品题,成游人之胜瞩”,盛况空前。继而展开丰富想象,从不同侧面描写趵突泉的声色和月夜景观,“天光徘徊,人影散乱”,最后乃至细写冬与夏的切身体验,“冬雾蒸而作暖,夏气缈而生凉”,让读者感同身受。妙哉,堪称千古绝唱,美不胜收,令人回味无穷!

新闻推荐

23年献血26万毫升感动小偷改邪归正

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果体重60公斤,则血液量约4200-4800毫升。济南市红十字道德模范服务队的队长房泽岸,23年来...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