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监管、减少外卖……上海这家医院如何做好垃圾分类
你知道吗?尿不湿属于干垃圾,但对于患者使用过的尿不湿来说,却不属于生活垃圾,而是医疗垃圾,需要经过专门的回收处理。
“相比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医院对于垃圾分类的要求更高。”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常务副院长李劲近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医院每天的人流量大,产生的垃圾量也是惊人的,特别是对于急诊区域患者及家属的垃圾投放监管尤为困难,而对于住院患者来说,食用外卖餐也给医院垃圾减量带来挑战。除了生活垃圾外,医院里还有一类医疗垃圾,具有污染性,一旦得不到合理处置,可能会带来公共卫生问题。
院方透露,从今年5月起,医院新增四分类垃圾桶800个,张贴宣传标识1500张。同时,设立病区垃圾分类管理员,制定了“四定一包”垃圾分类工作细则,对公共场所的垃圾桶进行包干监管,对病区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每日考核评选。
另外,还组建8支垃圾分类督查小组,全天巡查全院垃圾分类情况,并且建立24小时巡查台账,动态管理垃圾分类工作。汤阿姨与护士长一起对当天新入院的患者进行垃圾分类知识讲解。 本文图片均为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南院提供
来自医院六楼东病区保洁员汤阿姨,今年5月上岗成为“病区垃圾分类管理员”。汤阿姨指导医护人员正确投放生活垃圾。
“从早上7点起,我们就开始检查病区里的分类垃圾桶是否摆放规范,对于不规范投放的垃圾进行分拣装袋,并将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拍照、记录并上报。”汤阿姨说,在每个垃圾袋上,都要标注所在病区、垃圾类型、垃圾重量等信息。来自病区的垃圾最后都会定时定点投放到院内垃圾站,由垃圾分类监督员进行二次分拣、拆包检查。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南院开发一套医院垃圾分类信息管理系统,可以通过手机APP上实施后台全程监管,使垃圾产出、投放、运送、分拣责任明确、全程追溯。
李劲透露,目前医院正在开发一套垃圾分类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人员可在手机APP上实施后台全程监管,使垃圾产出、投放、运送、分拣责任明确、全程追溯。通过APP可详细统计出每个病区每天产生的各种垃圾的重量,垃圾站监督员一经发现错误的分类,可以第一时间提醒病区卫生员注意,有效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医院后勤保障处工作人员向病区垃圾分类管理员宣讲各病区垃圾投放时间。
通过一系列举措的推行,该院目前已将每个工作日产生的干垃圾数量从65桶(约3吨)逐渐降至45桶以下(少于1.45吨),湿垃圾从2桶提升到4-5桶。
“从今年6月1日起,我们面向住院患者加强宣教,不建议食用外卖。”李劲说,医院食堂也根据患者家属需求推出各种套餐,鼓励患者家属到医院食堂就餐。
同时,医院也不提倡员工在院内食用外卖。医院后勤保障部门要求全院职工无特殊需求不得领用一次性办公用品、杯具等,会议期间不提供瓶装水,倡导使用玻璃杯,员工及营养食堂停止提供一次性饭盒、筷子、调羹等,一律使用固定餐盘。
统计显示,近一个月来,病区外卖数量明显减少,超过90%的患者家属主动在院内食堂就餐,并全部使用不锈钢餐盘餐具,外卖一次性包装重量也下降超过8成。
新闻推荐
经过精心筹备,今天,济南报业集团第三届中考志愿填报服务会正式亮相,济南报业大厦敞开大门,拿出满满的诚意,迎接济南市全部高中...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