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王本是河中泥,雕琢成“兔神”

济南日报 2019-06-01 11:31 大字

5月31日,在熙熙攘攘的后宰门街,一家装饰得古香古色的店铺内,传来孩子的欢声笑语。这家店里售卖济南的标志性传统工艺品“兔子王”,只见这些小兔子白面红唇、兔面人身,长长的耳朵与头部之间用弹簧相连,有的身着红袍、背插红旗,有的手持药杵稳坐虎骑之上,造型别致,十分可爱,孩子们爱不释手。“‘六一’节想送给孩子一份有意义的礼物,就选择了能代表咱老济南文化的‘兔子王’。”一位市民说。

“脸蛋上没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红。”老舍在小说《四世同堂》中描写的风行北京等地的“泥塑兔子”,在济南被称为“兔子王”。古时济南人会在中秋佳节将“兔子王”摆上供桌,让它以“兔神”身份接受祭拜。

“兔子王”以黄河细胶泥为原料,有十几个品种,制作需要16道工序,高度从十几厘米到50厘米不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从姿势上分有坐兔王、站兔王;从性别上分有兔子王和兔奶奶;从衣着、坐骑上分有大红袍、大坐虎、中坐虎、小坐虎、小坐墩、兔王坐元宝;从脸谱上分有大花脸、小花脸。

在济南传承得比较好的是“周氏兔子王”,其历经百年传承至今,经过不断发展,传统面貌最终得以保留,不仅深受济南市民的欢迎,许多外地游客也慕名而来,成为济南的标志性旅游纪念品和传统文化符号。据悉,“周氏兔子王”的传承人周秉生每周都会去济南市部分小学教授“泥塑兔子王”非遗课,让小学生从小了解、学习非遗文化。此外,“周氏兔子王”在保持原有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入创新元素,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 (本报记者 李小梦)

本期故事小结:

中秋佳节祭“兔神”,兔面人身披红袍,“兔王”本是河中泥,16次雕琢成精品。

新闻推荐

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揭牌宋文娟参加活动

本报5月31日讯(记者刘晓群)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济南市人民检察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市中区举行。市人...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