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八大百亿级产业 33座亿元楼诠释寸土生斗金

济南日报 2019-05-16 11:33 大字

世茂广场已是老城新地标。科金大厦新旧动能转换技术支撑展示平台中国人寿大厦双子楼近日落成启用。(张艳波 摄)

高端产业不断聚集,国际金融城已入驻重点企业超过450家;文化创意产业在明府城片区聚集效应初显;2018年招商引资146亿元;整合123项行政审批事项,企业登记注册缩短至3天,全区综合审批时限压缩43%;山东国际时尚创意中心等18个项目纳入省市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在新旧动能转换大潮中,历下区正用苦干实干、狠抓落实的劲头,描绘着高质量发展的画卷。

历下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抢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聚焦全省首善之区建设,聚力经济牵总、产业培育、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促进全区综合实力、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在2018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再次获得一等奖,实现“十一连冠”。

近年来,历下区不断加大潜力产业培育,加强创新引领,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接续发展,打造优势带动、多元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规划好产业空间布局、特色产业园区打造和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培育八大百亿级产业,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加速推进产业金融、商贸流通两大产业集群向千亿级迈进,充分利用好全区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打好政策“组合拳”,激发产业新动能,实现产业结构强势突破。

历下区牢牢树立“大项目”理念,以项目策划促进大集聚,以项目服务促进大建设,以项目招商促进大发展。注重植入产业元素,紧密衔接省市战略布局,狠抓国际金融城、明府城等重点片区,储备一批技术新、产业优、质量高的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强化指标分析研判,精准对接上级政策,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助推22个市重点项目、71个过亿元项目实施,全力保障国际金融城五座超高层项目建设,推进博鳌大厦等26个项目尽早交付,形成多点突破、全面开花、接续建设的良好局面。聚焦八大百亿产业,“拿着选菜单、提着菜篮子”,开展境内外招商推介,引进优质项目,引领产业发展。

高端产业持续聚集“东中西”三个片区协调发展

东部国际金融城开发全面提速,“山泉湖河城”五座超高层建筑全部开工,中国人寿、齐鲁银行等4个项目基本完工;天辰路、茂岭三号路等5条道路临时通车,文化服务中心竣工,市政配套日趋完善;历下控股自主开发的240亩地块项目进展顺利,历下总部商务服务中心启动建设,一批总部企业确定入驻。目前片区内已经入驻省能源集团、太平洋财险山东分公司、和泰人寿、齐鲁交通发展集团等重点企业超过450家,其中金融机构65家,省级总部企业近30家。全面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全省金融机构数量最多、总部企业密度最大、商务服务能力最强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中部山大路科技信息商务区,传统电脑软硬件批零流通业态转型持续加快,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业态,打造信息技术及大数据产业集群。目前,海康威视、阿里巴巴、360等企业在聚集区设立区域分部,初步实现了电子卖场向智能、互联网业态的转型。山东人工智能产业园引入亚马逊运营平台,签约意向入驻企业32家,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西部明府城片区保护改造进展顺利,明府城贡院影壁、明城墙遗址完成修缮,芙蓉街整治工程全面完成,老街古巷即将华丽蝶变。全省唯一的国家传统工艺工作站在百花洲挂牌,目前正在加快打造以“时尚”“文化”“品牌”三大方向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坐落于此的山东国际时尚创意中心项目已经列入省发改委、省经信委重点支持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示范性项目。

龙头项目带动发力城市更新加快城区品质提升

历下区牢牢树立“项目为王”的意识,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主引擎。2018年,全区实施过亿元重点项目68个,鲁勤时代广场、历下总部商务中心等17个项目开工,汇金大厦等24个项目封顶,新增商业商务载体120万平方米,是近年来建设体量最大、投资最多、开工最密集的一年。

作为新旧动能转换高地,国际金融城进入全面开发的快车道。“山泉湖河城”五座超高层建筑加快建设,中国人寿大厦、历下金融商务服务中心、华润万象城等高端载体即将投入使用。以国际金融城及周边高端载体为平台,历下区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不断加快,2018年全区亿元楼达33座,为新动能集聚发展提供平台。

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打造上,历下区坚持与大项目同步推进。科金大厦扩容提质,甲骨文新旧动能转换中心、高层次人才项目山东加速器顺利入驻;济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营业额突破70亿元,引领作用更加明显,核心园区已启动建设。

在城市更新上,茂岭山片区改造正全力推进,城市设计方案基本确定,累计完成拆迁8.8万平方米。解放东路作为连接新老城区的中轴线交通功能大幅提升,全福河作为片区重要景观走廊整修工程开工建设,和平路东延彻底打通,老城新区加快融合。

“双招双引”效应初显为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

2018年,历下区在全市“双招双引”专项考核中荣获一等奖,一大批个头大、贡献强、带动作用突出的行业龙头落户发展,市场主体突破10万户,为全区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

历下区始终坚持把“双招双引”工作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抓手和生命线,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在提高认识、精准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聚焦发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历下区深度发掘资源、深化合作,强力推进人力资本产业发展。2018年,历下区在济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上,吸引万宝盛华、智睿、安德普翰等全球人力资源十强机构入驻园区;与山东大学全面对接,确定光电信息、医养健康、跨境电商、文化旅游四大校地协同发展板块,与北大经济、光华等四大院系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合作成立国科济南先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打造了全省首家区域产业发展招引机构——济南历下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8年,历下区主要领导全年走访会见重点企业客商超过30批次,召开招商引资碰头会7次,召开快速决策会6次,共研究项目63个。为拓展招商渠道,历下区面向普华永道、德勤等全球知名企业、专业机构聘请30名招商大使、顾问和专员,从北京大学、山东大学选聘7名“双招双引”部门副职。参加西雅图跨境创新周活动,签约成立西雅图“中美企业协同创新中心”,与美国外联创新集团达成合作协议;举办国际投资发展大会、香港招商引资专题推介会等招商活动42场。与英国BP石油、苏黎世保险等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意向37个,累计引进过亿元企业180余家,500强项目10个,实际使用外资5.02亿美元。特别是注册资本484亿元的山东铁投集团、135亿元的渤海湾港口集团、50亿元的鲁民投等大型企业和每日优鲜、优客工场等“独角兽”企业相继落户历下区,实现了招商引资数量、质量和层次的全面提升,为辖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实施“趵突”人才强区战略,历下区对高端领军人才、领军团队在创业、居住方面给予高规格奖励,引进培养“千人计划”、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600余人,为全区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全年引进院士、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人选20余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560余人。投入5000万元打造的“人才之家”,受到中组部人才工作局高度评价。近日,2018年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科技创业类推荐名单公布,辖区赛蒙斯、军地信息两家企业的负责人入选,位列全市前茅。

同时,该区还探索了“房东+店小二”服务模式,组织30余场创业培训,减免200家初创企业费用2000余万元,为人才创业“降低门槛、垫高台阶”。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为企业提供“店小二式”服务

历下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负总责;各区级干部按照责任分工,抓好分管面的任务落实。在全区层面上形成“一盘棋”局面——凡是涉及多个部门的事情,都主动跨前一步,加强协同、通力合作,实现无缝对接。在各级各部门内部分别种好“责任田”——各街道实行党政“一把手”一起抓;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文件“即发即生效”的要求,将立即着手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各单位班子成员则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既抓好分管业务,又抓好分管领域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历下区从企业和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入手,从反映最强烈的难点痛点问题改起,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拿出过硬措施,实现“一次办成”的目标。

营造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历下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搭建“一网通办”线上平台,梳理、落实全市提出的“零跑腿”“只跑一次”“你不用跑我来跑”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整合123项行政审批事项,创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审批模式,扎实推进“多证合一”,企业登记注册缩短至3天,全区综合审批时限压缩43%。营造重商亲商的人文环境,历下区各级干部和经济主管部门落实重点企业联系人制度,全面开展集中服务企业活动,形成了区级干部、处级联络员走访调研187家重点企业的长效机制,坦坦荡荡同企业家打交道、交朋友,真心真意为企业家解难题、办实事,建立既“亲”又“清”的政商关系,2018年共解决各类问题及诉求百余项。营造人尽其才的创新环境,历下加强与驻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鼓励更多毕业生和留学人员在此就业创业,帮助他们解决落户、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营造整洁靓丽的城市环境,结合城市提升十大行动,历下区加大力度治霾、治堵、治山、治水、治违,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吸引更多外来投资者落户发展。

(本报记者 黄佳杰 通讯员 杨荣超 栾义娟)

新闻推荐

历城区开展人防知识进校园活动和平年代居安思危意识不能丢

人防办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演练。“如果在野外胳膊骨折,找不到工具固定,怎么办?可以用衣服来帮忙……”近日,历城区人防...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