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听障娃全城招“妈妈” 家庭突遭变故,他盼有个专职“爱心妈妈”

济南时报 2019-05-10 14:13 大字

记者郭尧 摄

三名特教老师轮流照顾李义坤记者郭尧摄扫码看视频

“妈妈,给你花……”听到李义坤这么叫着自己,康复中心的3名特教老师再也绷不住,眼泪如豆子般掉落下来。

李义坤今年6岁,是一名听障儿童,佩戴人工耳蜗后,家人把他送到了济南瑞峰听觉言语康复中心做特训。与康复中心的其他孩子比,他的情况更为特殊:一个月前,他的父亲突发心梗离世,母亲也早已离婚身在外地。3名特教老师接过重担,下班后轮流把他带到家里照顾,这才有了最初的一幕。

可这不是长久之计。李义坤需要有一个健全、正常的家庭生活,需要一个专职的“爱心妈妈”,帮助他顺利度过一年的幼儿园生活。

雪上加霜:家里的顶梁柱塌了,听障娃怎么办

李义坤出生在一个特殊家庭,他的父母、奶奶都是聋哑人。他也不“例外”,出生不久便被检查出患有听力障碍。直到2岁多佩戴了人工耳蜗,他的世界才终于出现了声音。然而,他并不能像正常孩子般说话,只能“啊啊”叫喊。没办法,父母把他送到了济南瑞峰听觉言语康复中心做特训。

不曾想,没过多久,李义坤的父母因感情问题离了婚。他的妈妈离开了济南,前往长沙打工;他的爸爸也在辛勤奔波,一天要打两份工,从早忙到晚。因此,周一到周四的晚上,李义坤会由康复中心的老师接回家里照顾,周五下午由爸爸接回家,然后周一上午再被送回来。

小小的李义坤逐渐习惯了这种生活,每个周五的下午,他都会趴在训练中心的窗台边,不时扭头往外看看爸爸来接他了没有。然而,3月29日的这个周五,他等到天黑也没有等到爸爸。联系不上他爸爸的,还有他的叔叔李诚新。第二天上午,李诚新放心不下,来到哥哥租住的地方探望,发现哥哥趴在床上已没了生命体征,“后来从警方了解到,他是突发心梗离世的。”

爱心接力:特教老师伸援手,轮流把他领回家

妈妈身在外地,奶奶是聋哑人,叔叔长期在外地出差……康复中心负责人介绍,考虑到李义坤的生活需要有人照顾,他们在员工群里发起了爱心倡议书,最终,特教老师刘秋华、赵蒙蒙、张萃云主动接过了重担,轮班给李义坤当“爱心妈妈”,下班后把他带回家。

赵蒙蒙回忆,李义坤初到她家时很认生,认知也很差。“整体感觉就是很胆怯,都不敢看人。后来慢慢适应了,还会跟家里的孩子一块玩。”她说,印象最深的便是李义坤会和家里的孩子玩捉迷藏,“他还会说‘藏好了吗,我要找了’。”这在赵蒙蒙看来是极大地进步,“一开始他会学着人说话,可不懂说出的话是什么意思,只是在机械性的‘鹦鹉学舌’。现在可以和孩子们一块交流了,是个很好的现象。”

然而,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3名特教老师各自都有孩子,白天还要上班,常常觉得精力不够。

全城招募:希望能上幼儿园,有专职“爱心妈妈”

谈及孩子的未来,李诚新也是满面愁容。他介绍,自哥哥去世后,家里聋哑的老母亲便一病不起,自理都困难,根本没有精力再来照顾孩子;而他经常要到外地工作,也没有精力照顾孩子。“现在就希望能找个‘爱心妈妈’,能帮着照顾。让孩子上一年幼儿园过渡一下,能顺利地跟同龄的小伙伴交流,到时就把他接回长清老家上小学。”

康复中心的负责人也介绍,李义坤目前正是恢复的好阶段,“靠我们教他根本不够,必须得真正跟小朋友去接触了,他自然就会表达、会交流了。”其表示,当爱心妈妈有三点要求:一是要有爱心,能够接纳这个孩子,长期照顾他;二是有充足的时间,最好是退休或家里孩子上了大学,这样才能给孩子更多的陪伴;三是最好要有一定的文化程度,以便晚上能够教给孩子知识,帮助孩子正确学习。“爱心妈妈肯定要对孩子付出很多,我们和他叔叔都愿意出一部分费用,作为补偿。”

●记者手记

没有孩子不渴望“家庭”

初见李义坤时,特教老师牵着他,让他管我叫叔叔。他表现得十分胆怯,嘴唇几乎没有动,一声模糊的“叔叔”似乎是从嗓子眼里挤出来的。直到陪他玩了很久之后,再次让他叫我叔叔,他才大方地“张开了嘴唇”,声音也清晰了许多。

从特教老师口中得知,李义坤虽不泼辣,但也绝不是个内向的孩子。在父亲去世后,他就像变了个人一般,笑脸也少了。“你要说他不懂吧,他知道爸爸没了,可你要说他懂吧,他还说爸爸去上班了,很快就回来……”

谈及为孩子找个“爱心妈妈”、找个幼儿园,特教老师们都强烈表示太有必要了。“长期处在无声的环境里,他会害怕与人交流,也不会与人交流。把他放在孩子堆里,他会很自然地去适应那个环境,同时晚上再有个家长照顾他,他会恢复得很快。”张萃云老师甚至觉得,如果李义坤家里有个能够正常交流的人,此时他或许早已不用再进行训练。

临近母亲节了,康复中心搞活动,教孩子们折纸花。让所有人意外的是,李义坤折出纸花后,递到3名老师跟前,挨个喊了一遍“妈妈,给你花……”那一刻,3名老师眼眶瞬间通红,泪珠如豆子般顺着脸颊掉落。李义坤渴望着母爱,他着实需要一个“爱心妈妈”或“爱心家庭”接纳他。

李义坤今年才6岁,小小的年纪承担了太多的苦痛。尽管缓慢,可他还在坚韧地成长着。相信未来,他定会如克服心理障碍叫我“叔叔”一般,勇敢地战胜更多困难。(新时报记者李尚隆)

新闻推荐

6岁听障娃父亲去世母亲远走,康复老师轮班照顾孩子别怕 你有仨妈妈

记者郭尧摄三名特教老师轮流照顾李义坤记者郭尧摄扫码看视频“妈妈,给你花……”听到李义坤这么叫着自己,康复中心...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