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里的旧时光
崔兆森收藏的老式照相机崔兆森小时候家中的大门崔兆森拿起一个带着锔子的瓷碗“东瓶西镜”,寓意“平平静静,平安一生”济南市市中区春元里小区里,隐藏着另外一个世界,也许你曾经路过进入这个世界的入口,但你可能却因它的平淡无奇而匆匆离去。踏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空旷的客厅,但打开那扇通向地下室的朱红大门,时间就倒流回到了百年前,三代人的岁月风尘拓印在了每一片碎布,每一条裂纹中。
鲜少有人知道这个名叫“齐泉博物馆”的博物馆已经注册了4年,它凝聚的是馆长崔兆森和其他爱好者们的心血,每一件收藏都是馆长不可多得的宝物。“收藏历史,珍藏记忆。”这是崔兆森的收藏理念。文/图记者孙倩
家庭博物馆来自一个收藏时光的人
一张八仙桌,两把一统碑椅子,中堂下的条几上东边一个钧窑瓷瓶,西边一面老旧镜子,这样质朴的家庭格局,曾是几代人心中的回忆,它寓意的是祖祖辈辈心中最大的期盼,“东瓶西镜”,生活平平静静。在齐泉博物馆的入口处不远,就是这样的格局。
这间家庭博物馆是崔兆森承接父辈的心愿,将他们三代人百年的生活浓缩在了一间400平方米的地下室里。为了这间博物馆,72岁的崔兆森和他78岁的哥哥崔兆林付出了多年的心血。
崔兆森很小的时候,曾在这张八仙桌下绕膝于父母身边,如今,父母不在了,崔兆森也逐渐满头白发,但这些褪色的家具却将芬芳岁月延留了下来。
煤油灯、机械胶卷照相机、1992年的大哥大、磁带、烫壶,崔兆森收藏的东西跨越了半个世纪。“我收藏的东西都不贵重,但有时也能代表了岁月的变迁。”说着,戴着老花镜的崔兆森拿起了一个瓷碗,在那架能明显看出岁月痕迹的置物架上,还有与这个瓷碗“同龄”的餐具们。“这些碗都是摔碎了的,后来又用锔子锔了起来。”碗壁上的摔痕,每隔一厘米就清晰可见有连成串样的锔子,“那时候的经济条件不好,用什么都要节省些。”崔兆森轻轻地将碗放下。
之所以留着它们,崔兆森说简单来说就是为了收藏历史,珍藏记忆。
每一样收藏品都是时光的馈赠
针线簸箩、袜板子、篦子,看着这些小时候用过的东西,崔兆森介绍着,在距离我们几十年以前,生活还与现在有“天壤之别”。崔兆森拿起了一个竹篮子样的东西说,“这叫干粮筐子,小时候家里没有那么多白面馒头,家家户户都是蒸些干粮。”崔兆森记得,为了防老鼠,只好把干粮筐子挂在房梁上或虚棚下,“但其实也为了防止孩子偷吃干粮。”崔兆森记得,那时家家户户的粮食供应都是有计划的,所以每次在外玩的孩子回家后将小手伸进筐子时,都能听到大人们的呵斥,“不要乱动干粮,马上吃饭了。”
1979年,崔兆森有了孩子,生活同时也富裕了起来,他在商铺里买了铁盒的饼干,等着女儿从幼儿园回来,他觉得,“孩子和自己小时候的经历,这两两对比,能体现时代的进步。”
再往前走去,能看到刻着“黄发呈祥”四个大字的寿匾稳稳的倚在博物馆的一面墙上,匾额下是一扇古旧双开老榆木门,门最中央横插一把未上锁的锁头,“小纬六路南街60”的门牌号还挂在它原本的位置上。崔兆森说,1956年,他们一家搬到了小纬六路南街,三十多年后,街道拆迁,在离开这条街道前,他还曾从地面的废墟上拾起了街牌和门牌,成为永远的旧居“念想”。
说起油灯,在崔兆森的博物馆里,收藏着不同年代的油灯,有用豆油的瓷灯台,“买不起豆油的人家就放一些蓖麻油”,再放一根捻子,后来是燃煤油的洋油灯,再后来才是现在的电灯。这些灯具的“成长”,往往就已经经历了很多年。与灯具相仿的,还有手机、照相机、电视机的变迁,“只要能追溯到最原始的机器,我就尽可能的保留着。”崔兆森说。
存留档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
如今即便远在万里,沟通也只需动动手指,一条消息就可在几秒内传送到,但是在上个世纪,人们都是用笔写信以寄情长。崔兆森收藏了多年来朋友们寄来的信,且装订成册。这其中不乏是爱人或友人相赠,“还有一封是爷爷写给哥哥的信。”崔兆森说,这封信是爷爷劝诫哥哥要珍惜光阴,切不可将读书抛之脑后,“爷爷还借用了《读书歌》里的诗,读得书多胜大丘,不用耕种自然收,日里不怕人来借,夜里不怕贼来偷。”
在齐泉博物馆,物件虽多,但文字的比重也不容忽视。“我母亲为我留下了很多东西。”崔兆森看着一厚摞课本回忆道,当年家里居住条件最困难的时候,一家十口人居住在57平方米的屋子里,“母亲收藏的不易,我更要完整的保留。”崔兆森拿起旁边的一个石板,那是启蒙时他每天塞在书包里的“本子”,“当时条件不好,我们就用滑石在石板上写字,充当练习簿。”
1970年,崔兆森开始保留日记,到今日,已经有50个年头,日记本一共是119本,崔兆森将这称为是岁月流逝中的一个平民生活史。他将每一天做了什么都记录了下来,这样每一天都区别于任何一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只是没被记录下来。”
119本日记完整的占据了博物馆的一个橱柜,后来崔兆森将它们全部录入到了一个8G的储存卡里,这1500万字的日记却仅占据了储存卡2.5%的容量。他感慨,这就是时代的进步。
家风的传承祖祖辈辈不能丢弃
作为一名党员,崔兆森也曾得到很多的荣誉,艰苦奋斗的历程也都被转化为一本本躺在展柜里的证书,其中让他最引以为傲的是“优秀党员”称号,他说更在意的往往不是荣誉自身,“我留着它们,是对自我过往的见证,也是为了警示我的后一代,希望他们能不忘艰苦奋斗的精神。”崔兆森抚摸着那扇玻璃,凝望着父亲留下的衣衫。
父亲用过的东西,母亲八十年前的嫁妆,崔兆森都完好的保留了下来,他从这些保留的物件中还能回忆起父母的恩情。但同样,崔兆森也将有关女儿的所有档案尽可能的保留了下来。
在崔兆森的一个档案柜里,存有他本人上万件、32本纸质档案,这其中有他的履历表、老照片、还有自己出生那年的旧报纸。“我父亲的档案中有他的老照片、选民证,甚至还有他去世后他的生前好友寄来的悼词。”崔兆森翻着翻着看到了年迈的父亲住院那一年的档案,记录着父亲每天的精神状况、治疗药物、食量大小,“把他们留下来,也是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真正明白孝、传承孝。”崔兆森说。
在齐泉博物馆里,能看到一个家庭的历史,也能看到一个城市的变迁。循着老物件,追忆往昔,静静的走在这样的风景里,你自己也会变成风景。
新闻推荐
“90后”女孩小张将自家的公寓打造成了婚纱主题民宿“低总价高回报”“宜居宜商宜投资”……40年产权的小公寓常被包装成...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