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涓流与文明同行,守望温暖与城市共进 泉城义工在路上,我们为你喝彩!
这座城市不会忘记,那些为了让城市更美好而奉献的人们。
日前,2018年度济南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十佳人物”揭晓,济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济南市文明办、共青团济南市委共同打造的志愿服务团队——泉城义工再获殊荣,成为“十佳人物”中唯一一个团体获奖者。
举手投足,完成看似不起眼的凡人善举;全力以赴,投身于城市发展进步的重要时刻。这就是泉城义工!从感动一个人到温暖一座城,这支队伍与城市同呼吸共成长,用温暖有力的行动镌刻下济南人永远铭记的文明符号,让济南这座城市散发出由内而外的美丽,让身居这座城市的人们时刻被爱意包围。
有温度的城市,因你而更加温暖!有品质的城市,因你而更加精彩!有志气的城市,因你而充满希望!
为了一句质朴的承诺
他们坚守了14年
“展我所长,尽我所能、倾我热情、回报社会”,短短16个字的服务宗旨,他们身体力行了14年。回看这14年来泉城义工走过的路,他们志愿服务的身影出现在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时时处处——
当周边地区有农产品大范围滞销,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帮农民开展爱心义卖的,有泉城义工;
当农民工讨薪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免费提供法律援助帮农民工追讨薪酬欠款的,有泉城义工;
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挥舞着旗帜配合交警执法的,有泉城义工;
在人来人往的火车站、长途汽车站,不厌其烦地为外地乘客指路答疑的,有泉城义工;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100多名泉城义工不顾个人安危,直入灾区最前线,千里之外,6万多名泉城义工在济南集结,提供强大的后方支援;
倾盆大雨突如其来时,他们冒雨赶回家后,愿意把家里的雨具全部拿出来,借给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在济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不懈求索中,在济南守护文明城市桂冠的奋力拼搏中,数以万计的泉城义工将自己化为满天星,投身与文明城市创建相关的各个微小却至关重要的环节,用顽强的精神、高昂的斗志、无私的奉献、艰辛的汗水,为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经过14年的努力,泉城义工的志愿服务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发展出“扮靓大客厅”、“社区微信课堂”等主题服务以及“关爱父亲母亲”、“亲情拥抱福宝宝”等长期服务,还开展过“抗震救灾”、“服务全运”、“雪莲计划”、“泉水游”等特色服务,志愿服务项目涵盖了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发布的全部十三大类,为全国志愿服务行动树立了旗帜和标杆。
这是一个光荣团队。2006年,泉城义工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荣誉称号;2007、2008连续两年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重大宣传典型;2011年12月,被中央文明办评为“10个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济南市还先后四次把泉城义工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作为山东省唯一一个宣传思想工作典型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2016年在由中宣部、中组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等8家单位联合发起的“四个100”先进典型评选中,泉城义工荣获“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面对荣誉,泉城义工却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掌声在身后,鲜花在远方,泉城义工永远在路上”。为了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凡人微小的善举也能点亮城市文明,他们用最大的包容心接纳所有,用最大的同理心关心所有,让更多人展所长、尽所能,始终走在前行的路上。
一件朴素的红马甲是他们鲜明的符号
“你们可不要小瞧这件衣服。志愿服务满10次的义工可以得到一枚徽章,志愿服务满100次才能拥有自己的专属红马甲。”泉城义工、泺源街道饮虎池社区居民周义美说,加入泉城义工队伍,让她发现了另一个自己,她原本是个话不太多的人,可是穿上这件红马甲,遇到需要帮忙的事儿,她就有了说不完的话。
志愿服务的魅力不止如此。当你向整个世界释出善意,世界也会报你以微笑。2007年7月18日傍晚,济南突降特大暴雨。周义美与丈夫冒着大雨,把家中所有的7把雨伞、3件雨衣和2辆自行车都拿到楼下,借给有需要的路人。第二天下午3点多,周义美外出回到家时,丈夫告诉她,他们头天晚上借出去的12件物品已经全部被送回来了。看着人家刷洗得干干净净还回来的东西,周义美心头热乎乎的。
泉城义工志愿服务不拘泥形式,也不规定内容。这就意味着,只要你愿意付出爱心和行动,就能够穿上这件红马甲。泉城义工广场服务岗自2018年10月起升级为全年无休的工作站,每个周末都会在泉城广场组织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上个周末,退休医生带来了免费的医疗保健咨询,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在现场进行公益法律咨询,负责家电售后服务的师傅为市民免费维修家电,美发店和学校里的学生还在广场上为老人免费修剪起了发型。冬天连降大雪的时候,泉城义工还组织过扫雪。在“创城”之战、“守城”之战的关键时期,泉城义工志愿服务多次组织过清理绿化带、清除小广告以及发放宣传手册等。翻阅泉城义工历年来的活动记录就能看到,他们参与到了人力所能及的几乎所有志愿服务。然而,正是因为坚持了去做这些小事,日积月累,久久为功,这支队伍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自2005年8月21日创办以来,注册人数由最初现场报名的146人发展到今天的30余万人,组成了140多个专业服务团队,累计开展600余期主题服务活动,超过百万人次的泉城市民直接受益。
其实,脱下这件红马甲,泉城义工的志愿者就是一群普普通通的济南市民,就是我们的邻居、同事、朋友、亲人,就是你,就是我,就是他。我们每一个人,只要有一颗爱心,只要愿意去温暖别人,都可以“有需要找义工,有时间做义工”。志愿服务不一定特别高尚,但一定会让我们的心灵变得丰富。志愿者不一定特别崇高,但这个人一定心地善良、体谅他人。他们懂得自己,也懂得他人。正是因为懂得,在从事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他们接纳每一个有需要的人,没有高低,没有施舍。他们知道,照亮他人的世界,自己就会更幸福,人生也会放射出不一样的光芒。
一颗始终如一的初心激励他们不断前行
“志愿者像一个通用符号和身份,只要一说他是志愿者,就会让我们的心自然消除陌生感和屏障。”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文化宣传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大剧院团委副书记许劲草将志愿服务带给人的感动描述为“人生若只如初见的这种美好”。
爱是流动的,可以传递;善是相互的,可以接力。对于泉城义工来说,与志愿服务结缘的美好“初见”,是值得珍藏一生的难忘记忆,也是激励他们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
“2006年我通过《济南时报》了解了‘泉城义工’这个志愿服务组织,当时就被‘展我所长、尽我所能、倾我热情、回报社会’这句话吸引住了。2007年1月我第一次报名参加泉城义工活动,那次是去老年公寓关怀老人,当时的情景我依然记忆犹新。从那时开始,做义工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从没中断过。”泉城义工陈钟鸣说。他参与志愿服务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助老助残、关爱农民工子女、节水保泉、助力脱贫、恤病助医、环境保护、应急救援、法律援助……他还积极参与了奥运火炬传递、全运会、十艺节、泉水文化节等大型活动赛事的志愿服务。从志愿服务岗站负责人、泉城义工策划部部长、高校部部长,到现在的泉城义工秘书长,陈钟鸣也随着泉城义工不断成长,成为了为义工服务的义工。“记得2009年我刚当上泉城义工高校部的部长,那时联系的大学生志愿者都是1989年、1990年出生的。今年我们组织的在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服务的大学生义工已经是1999年、2000年的了。陪伴了整整一代90后的大学生义工,我也从他们眼里刚毕业的师哥变成中年大叔了。”陈钟鸣笑言中也颇为感慨。
作为首届“十佳泉城义工”,退休医生李爱萍在义工岗位上已经坚守了14个年头。“这是我退休后找到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最令我开心的‘工作’。”李爱萍说,这份工作带给她很多收获,也给她很多感动。“14年里我遇到过很多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7个月大的孩子。他叫月月,是我在福利院遇到的,患有右侧臂丛神经麻痹,当我们给孩子做按摩的时候,孩子疼得大哭不止,哭得在场每个人心里也跟着疼。但是我们必须强忍不舍,坚持给孩子做按摩,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有康复的希望。经过我们8个月的治疗,孩子右上肢能抬起来了,手指也能拿起东西了。”
用美好开启美好,以温暖传递温暖,在泉城义工的带动下,一个个美好的初见在流动,一个个温暖的初心在萌发。平凡的人,微末之举,温暖的是整座城市,点亮的是社会文明。
早在半个世纪前,芒福德就说过,城市应当是一个爱的器官,最好的经济模式是关怀和陶冶人民。一座城市的发展,不能单纯靠一组组经济发展指标来衡量,更需要一种有温度、有热度的精神力量来指引。
文明就是这样的力量!一座城市真正的名片是市民的文明素质——它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精神,也挺立着一座城市的风骨。涓涓细流归入大海,凡人善举最是动人。在与文明同行的日子里,在与城市共进的征途中,泉城义工将不断前行,焕发出更加澎湃的精神力量。(本报记者 张丹丹 高明)
新闻推荐
本报4月18日讯(记者王希涛)今天下午,251名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在济南奥体中心二层平台整齐列队,在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3...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