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调整城市发展空间 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冯 雷
济南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应在济莱区划调整后,根据省会区域发展定位对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进行调整和优化。其重大意义在于:一是将济南的发展融入到区域发展的框架中;二是将省会的发展融入到国家发展的格局中;三是将区域的发展融入到国际发展的洪流中。优化调整的思路:“北融、南接、西联、东进”。建议调整的路径和方案:以“一城两区两带”的发展空间布局将济南的发展融入到区域发展的框架中;以“北接南融”将省会发展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大格局中;以“西联东进”打造“黄河下游城市群和黄河经济带”融入到“一带一路”国际发展的洪流中;发挥省会“双招双引”优势,强化战略支撑、区位承接功能,稳步提升“省会首位度”。
一 以“一城两区两带”的发展空间布局将济南的发展融入到区域发展的框架中
在坚持“东拓、西进、南绿(绿色发展)、北跨(携河发展)、中优”的城市发展总思路的前提下,建议在原城市框架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省会的城市空间布局,将城市发展“一城三区”的空间框架调整为“一城两区两带”。调整的宗旨:一是出于黄河经济发展需要,将滨河新区调整为“黄河发展带”,占领黄河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二是出于经济社会协调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需要,将济莱区划调整后原济南南部山区与莱芜、钢城等生态功能鲜明的地区纳入“南部绿色生态带”城市发展框架;三是出于实现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融合“对接点”的需要,分别赋予各区域相应功能;四是出于县区经济拓展协作发展空间的需要,由此搭建省会城市发展战略的新空间框架,即形成一城:老城区;两区:西部新城区、东部新城区;两带:北部黄河发展带和南部绿色生态带。
主城区:主要定位为区域性商贸中心、区域性研发中心、历史文化传承区。积极利用好现有和在建商务楼宇资源,立足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面向国内外招商,吸引各类企业在济设立总部,争取打造更多税收“亿元楼”。
东部新城区:以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打造高技术创新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商贸中心、现代产业高地和现代化新城区。抓住济莱区划调整的历史机遇,结合“济南淄博协同发展区”的打造,承担省会济南与淄博的融合对接。
西部新城区:重点发展医疗科技、商贸服务、商业会展、文化创意、机械装备和旅游休闲业。结合“济德协同发展区”“济聊联动发展区”“济泰融合协作区”的打造,承担省会济南与德州、聊城、泰安的融合对接。
黄河发展带:结合“北跨携河”战略的实施以及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和黄河经济带的发展,构建新的城市发展带、产业集聚带、景观旅游带、生活休闲带,结合“济德协同发展区”“济滨联动发展区”的打造,承担省会济南与德州、滨州的融合对接。
南部生态带: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实现生态保护、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综合制定济南南部山区与原莱芜的山区的绿色发展规划,在莱芜、钢城纳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南翼”的基础上,结合“济南泰安融合协作区”“济南淄博协同发展区”的打造,承担省会济南与泰安、淄博的融合对接。
二 以“北接南融”将省会发展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大格局中
“北接南融”就是充分发挥济南位于京津与宁沪之间独特的区位优势,“北接”京津冀、“南融”长三角,成为我国连接京津与宁沪两大战略高地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发展洼地。
“北接”:依托“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积极打造“济南德州协同发展区”与“济南聊城联动发展区”,全面对接京津冀,主动服务雄安新区,打造环渤海大湾区重要增长极。
“南融”:依托“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与“中国创新谷”,努力打造“济南聊城联动发展区”与“济南泰安融合协作区”,积极融入宁沪及长三角发展。
三 以“西联东进”打造“黄河下游城市群和黄河经济带”全面融入到“一带一路”国际发展的洪流中
发挥济南黄河下游中间位置的区位优势,依托黄河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济南“北跨携河”发展,抢抓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积极实施“西联”与“东进”战略,构筑“黄河下游城市群”,打造“黄河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形成南北呼应,并以此作为济南乃至山东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
地处黄河流域的山东黄河经济带作为相对明确的经济区域概念,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单元。在继珠江经济区、长江经济区之后,黄河经济带发展战略必将会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从地理构成看,在济南莱芜区划调整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6个城市均为沿黄城市。
可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既是黄河经济带的主体部分,也同时是黄河下游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成分,无论从经济区域划分还是从地理构成,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都有条件和资格承担起山东沿黄河经济带发展以及推动黄河三角洲城镇区发展,促进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重要使命。济南要完成从“大明湖”时代向“黄河时代”跨越,其标志主要有:一是“携河北跨”取得突破,形成黄河两岸南北交融、东西协同发展的格局;二是“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初步完成,新旧动能转换有序展开;三是北部城区及黄河发展带基本形成;四是开放格局及城市国际化取得突破。
“西联”:建议山东省、济南市等有关部门在“黄三角战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规划在“十三五”后,可以考虑将菏泽、济宁纳入经济圈中,在名称上将“黄河下游城市群”概念作为研究方向,努力加强与郑州等沿黄城市的协作,争取将打造“黄河下游城市群”上升到国家战略,并把黄河下游城市群的构筑纳入黄河经济带发展战略。
“东进”:将“省会城市群”向东营和潍坊的部分地区拓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黄河下游城市群,城市群构筑过程也同时是黄河经济带打造过程,以黄河经济带的打造来实现黄河下游城市群对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陆海统筹来实现黄河下游城市群融入“蓝色”战略的目标;以黄河经济带打造实现山东境内“一群”(黄河下游城市群)、“两带”(“蓝色”经济带、“鲁南隆起带”)、“一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协同发展。
四 发挥省会“双招双引”优势,强化战略支撑、区位承接功能,稳步提升“省会首位度”
一是以“双招双引”强化战略功能。发挥济南作为山东省会的独特优势,创新性地积极开展“双招双引”,强化济南“北接、南融”的战略支点功能。
二是提高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功能。首先是提高产业服务意识,强化产业服务功能。树立“承接”就是服务的意识,深入研究京津冀、长三角的产业定位及产业转移的相关内容,做好济南的产业定位及产业承接;其次是提高功能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功能。树立“功能配套”就是服务的意识,梳理相关功能配套的服务事项,重点搭好承接央企和跨国公司平台,搭好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搭好国际医疗康养名城平台,搭好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园区平台,搭好承接侨商侨资平台,搭好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平台,做好承接南北的功能服务。
三是稳步提升省会首位度。济南应充分发挥好全国排名第二的高铁通达城市的优势和后发优势,积极争取山东省支持省会发展的相关政策,放大高铁对人口等生产要素的聚集和吸纳的效应,超越传统的行政区划,做强产业发展的根基。在未来的十几年中,济南的省会首位度每年提升0.5个百分点,争取到2030年济南省会首位度由2018年的11%提升到15%左右。
(作者系山东省残联副理事长。该文系2018年济南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济南“携河北跨”迈向“黄河时代”的发展空间布局优化研究的简版)
新闻推荐
本报3月10日讯(记者付晓峰)今天获悉,根据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关于公共租赁住房资格复审有关问题的通知》,济南市将...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