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亦“何欢”
□徐敏
两年多以前,我参加了一次“艾滋遗孤”的采访,某公益社会组织帮扶艾滋病感染者的后代来济南旅行、学习。参加活动的大多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的身体是健康的,父母却因为感染艾滋病或是病重或是去世。这次采访我结识了一个叫何欢的男孩子。
中等个头的何欢面庞黝黑,脸上还带着这个年纪的孩子应该有的几分稚气和腼腆,说起话来声音低缓断续。难以想象的是,他已经承受了很多同龄人都没有承受过的生活苦难。初中时,母亲因为感染艾滋病去世,两年后,父亲也在打工时遇到意外去世,何欢只能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其他读高中的孩子尚不知人间疾苦,何欢却已经做过保安、建筑工人、餐厅服务员等各种辛苦的工作。这
两年,偶尔和他交流,让我觉得欣慰的是,这个已经尝尽辛酸的男孩子,始终保持着一颗乐观和昂扬的心态。
读《雾都孤儿》这本书时,感触和当年采访何欢时差不多。在那个充满贫困和犯罪的世界里,小奥利弗一出生就成了孤儿。“他出生时在场的两个人没有给他什么帮助,这使得奥利弗要独自承当他的第一次战斗。”狄更斯如此描绘小奥利弗的命运,因为在济贫院里,没有人在乎这个小生命的生死,活着,本身就成了一场战斗。自己做了母亲之后,我会拼命地去想象每一个细节:小奥利弗到底受了多少罪才长大的?饥饿、寒冷、疾病、困倦,以及身边那些昭然若揭的坏人所散发出的所有恶意。
看到奥利弗遇到善良的布朗洛先生并且被其收留时,我一度希望故事就此圆满地结束。然而此时故事尚未过半,作为考验,奥利弗要帮助布朗洛先生去送一封信,却又再次掉入那伙小偷的爪牙之中……我先读了最后几十页——大团圆的结局。
人们常常会说,年少时的苦难不算什么,生命得以善终才是更大的福祉。去年母亲节,何欢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大概是他三四岁时妈妈抱着他拍的,虽无一字,却满满都是莫可名状的辛酸。两年前,何欢对我说,“记忆中妈妈永远在生病,起来走路都艰难。为了让我不受到同学的嘲笑,妈妈拼尽全力帮我转学去同学们都不知道我家境的学校。”我不忍心再对他提起和母亲的任何话题。后来,何欢似乎很有默契地告诉我,他已经进入一所大学学习汽车维修专业。他觉得这个专业非常实用,毕业了就可以工作、挣钱。我也希望自此,这个未曾触摸过生命柔软的男孩,能够做一个幸福的平凡人。
很多读者不太喜欢《雾都孤儿》的后半段,认为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后半部分架构过大,几个配角的故事有些过分繁复,掩盖了前半部分以奥利弗为主线的线索。整个故事在结局的安排上,也陷入了“套路式大团圆”的苑囿。认识了何欢,以及听说了一些经历相仿的孩子的故事以后,我却宁愿喜欢这种俗套的大团圆结局。我希望这些孩子最终可以得到命运的怜爱,虽然有些迟到。
艺术创作不只是精湛的写作手法,也应该充满深厚的人文关怀。这正如狄更斯在最后所写:“我同书中那些人物相处了那么久,跟其中的几个还是依依不舍,很想描绘他们的幸福生活,借以分享他们的快乐。”
就在不久前的春节,何欢告诉我,他本名并不叫何欢,因为姓何,一度陷入颓丧悲伤而无法走出时,觉得“生亦何欢”,故用此做网名。现在,他已经不再用这个名字了,改回了自己很俗很大众的本名。
我觉得真好。
新闻推荐
禁毒女社工化装侦查助警方打掉毒窝近三年来帮助多位涉毒者回归社会
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抛开偏见,自愿走入吸毒者之中,帮助其摆脱毒品,他们就是遍布于各个城市街道的禁毒社工,李欣便是其...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