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简义丰的南丰祠楹联
□周长风
北宋时,著名文学家曾巩曾任齐州(今济南)知州。清代济南人为了纪念他,在大明湖北岸建了一座曾公祠。因曾巩是江西南丰人,世称“南丰先生”,今称作南丰祠。
清代道光九年(1829),亦是南丰人的济南府驻地历城县的知县汤世培,筹资重修南丰祠,并撰写了一副楹联:
北宋一灯传作者,南丰两字属先生。
这副楹联堪称济南南丰祠的第一名联,为古今学人文士所叹赏。但近几十年来对它的解释却莫衷一是。虽说“诗无达诂”,总还有探究确义之必要。
下联意思明了,并无歧说。上联尽管字词普通,若对其语义作出恰切圆融、令众人信服的考证和释读,并非易事。
已见的当代解读,绝大多数认为“一灯”是指人。这似乎是受以下两例的影响:歌曲《跟着共产党走》,“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毛泽东致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五次代表大会的贺电,“英雄的人民的阿尔巴尼亚,成为欧洲的一盏伟大的社会主义的明灯”。而其中的绝大多数论者又自然认为“一灯”指曾巩,至于“作者”指谁,全句怎样通释,则有意无意地避而不谈。个别论者说到“作者”乃指后世文人。
也有学者独持异论,认为:以曾巩在北宋文坛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还称不上“北宋一灯”,“北宋一灯”应指曾巩的老师、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唐代韩愈和南宋陆游在古代也曾分别被誉为“吏部一灯”“剑南一灯”;“作者”则不是泛指一般文人,《礼记·乐记》有云“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所以曾巩亦可称“圣者”;全句的大意是欧阳修的衣钵传给了曾巩。
还有论者则受鲁迅《论睁了眼看》所说的,“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的影响,认为“灯”是指曾巩的诗文。
上述观点都值得商榷,容一一陈述己见。楹联中的“灯”实源自佛学。佛教典籍中多有“一灯”和“传灯”之语,限于篇幅,仅举两例:
《智度论》卷一百曰:“汝当教化弟子,弟子复教馀人。辗转相教。譬如一灯,复燃馀灯,其明转多。”
《大般若经》卷四〇六曰:“故佛所言,如灯传照。”
由此可知,佛教中“灯”乃用以比喻教义、智慧、觉悟、法门。“传灯”即传法。传承法脉的仪式叫“传灯式”。系法脉、录法语的书叫《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之类。“灯”并不用来比喻人。
“传灯”一词出现在诗中,则比宋代肇始的种种“灯录”还要早得多。比如南朝梁刘孝绰《酬陆长史倕》:“谈谑有名僧,慧义似传灯。”到了唐代更是屡见不鲜,像崔颢《赠怀一上人》:“传灯遍都邑,杖锡游王公。”李中《贻毗陵正勤禅院奉长老》:“愿作传灯者,忘言学净名。”栖白《送僧归旧山》:“传灯皆有分,化俗独无涯。”
在南丰祠楹联中,“灯”指的是曾巩传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和唐代古文运动传统,作为唐宋古文八大家,可供后人学习、参照的作文的范式、法则、风格。至于曾巩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意义,严格地讲是不包括在“灯”内的。
“灯”既然可以用来比喻曾巩的文章作法,那么当然也可以比喻其他高手的文章作法。从“一灯”的出处即可看出,它并没有至高无上、至尊无双的意思,写在南丰祠,自然是歌颂曾巩,不会绕到欧阳修那里去。再者,若说“作者”指曾巩,下联同一位置的“先生”也指曾巩,这就成了联句作法所不容许的语意重复的疵病,叫“合掌”。
“作者”根据语境比较恰切的释义是,后世写作诗文之人。之所以说“比较恰切”,是因为“作者”一词在唐宋时代及之前的古汉语中,意思多是指著书立说、有明显成绩的人,还指优秀甚至杰出的诗文写作者。如唐代贯休《读刘得仁贾岛集二首》之一:“二公俱作者,其奈亦迂儒。”宋代苏轼《答刘沔都漕书》:“及所示书词,清婉雅奥,有作者风气。”而《礼记·乐记》“作者之为圣”的“作者”则是“始作者”“创始者”的意思。
这句的意思译成白话大致是:北宋曾巩文章的法则像一盏灯,将火种与光明传播给后世尊崇它学习它的读书作文之人。
曾巩诗歌的艺术成就和文学地位远不如他的文章,如果不那么较真,不强调“作文法则”,笼统宽泛地说“灯”指曾巩的文章或诗文,也是可以的,但不能说指曾巩这个人。人的技可以传,法可以传,书可以传,衣钵可以传,“人”本身怎么传呢?以灯喻人有违“传灯”词意的源流,本体和喻体亦不恰切。
至于说韩愈和陆游曾被誉为“吏部一灯”“剑南一灯”,那应是对古诗文的误读。
“吏部一灯”语出南宋张世南著《游宦纪闻》卷一记载的一个故事。诗人余俦去拜访曾在朝廷为官的诗坛名流韩淲,及门久等,方见韩派下人问因何而来,回话后韩仍然久久未出。余俦题两首诗于壁间,乃拂袖去。其诗二云:“名闻由昔者,礼进合欣然。古有不屑教,意令加后鞭。尚书八座贵,吏部一灯传。惊代文章伯,曾容贾浪仙。”
这里的“吏部”乃一语双关,指韩氏先贤唐代韩愈,韩愈曾任吏部侍郎,世称“韩吏部”,亦指韩淲之父,曾任南宋吏部尚书的著名诗人韩元吉。“一灯传”指韩氏的家族规训、风尚的传承。诗的最后一句说:“难道你忘了吗?被盛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文章巨公韩吏部,还热情接纳一介布衣贾岛呢!”
宋代诗人曾几诗宗杜甫、黄庭坚,其《东轩小室即事》诗云:“烹茗破睡境,炷香玩诗篇。问诗谁所作,其人久沉泉。工部百世祖,涪翁一灯传。闲无用心处,参此如参禅。”
陆游的学诗则师从曾几,所以同为南宋人的赵仲白题曾几《茶山集》曰:““清于月出初三夜,淡似汤烹第一泉。咄咄逼人门弟子,剑南已见一灯传。”最后一句又作“剑南已见祖灯传”。
黄庭坚号“涪翁”。因陆游的诗集名《剑南诗稿》,故后人常以“剑南”称陆游。“一灯传”“祖灯传”均谓前后诗人之间流派、观点、技法、风格的传承。
还可一提的是,南宋词家济南人辛弃疾写的《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前四句为“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圣处一灯传,工夫萤雪边。”“圣处”亦出自佛典,指真理、正道之所在,能生圣者,又为圣者所依,故称“圣处”。词中的“圣处”则指参加科举考试必需精研深悟的中国传统经典的要义。
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卷六中写道:郑板桥爱徐青藤诗,曾刻一印“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诗人童钰亦重青藤,有诗句云:“尚有一灯传郑燮,甘心走狗列门墙。”
以上所说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南丰祠楹联的语义,特别是“灯”的喻义。
1970年冬,南丰县莱溪公社杨梅坑大队周家堡生产队,为了取用石料扩建猪舍,挖了半山腰当地人称“丞相椁”的一座大坟,打开后找一知识青年去看里面的墓志石,才知道是曾巩墓。棺木里的铜器全部当作废金属卖给了县土产公司。唯有置于墓室石案上的一只莲瓣纹铁灯,和一方或为曾巩生前所用的抄手歙砚,在当时当地不值一钱,而被看懂墓志大概意思的那位知青收存,后被江西省博物馆来人取走。1994年,大明湖南丰祠曾巩纪念堂设立时,从江西复制了灯盏与砚台,陈列至今。
我想,灯盏与砚台,不正是可以用来象征曾巩的生平、业绩和精神吗?灯盏与“一灯”,这又是种可以怎样解读的巧合呢?
新闻推荐
《声入人心》走红 音乐剧考生大涨 2019年多所院校艺考人数创历史新高,文化课录取门槛提高
济南,考生贴身穿着礼服,外面套着厚厚的棉衣,在风雪中赶考。春寒料峭,一年一度的艺术类本科招生考试陆续开考...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