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频现抄袭 催生新产业链 淘宝查重店铺月销量过万

山东商报 2019-02-22 10:02 大字

近日,演员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引起不少人关注,随后其论文查重率高达40%也被曝出,翟天临学霸人设坍塌的同时,各大高校毕业生论文查重逐渐形成了产业链,有淘宝论文查重店铺月销量超万件。不过有专家认为,改个形容词或是符号便可降低查重率的行为并不能改变抄袭本质。记者徐晓阳

高校内两次检测不合格不得申请答辩

张华是山东某一师范高校2018级的研究生,去年年底刚刚完成研究生论文答辩。“从去年3月开始写毕业论文,到11月才完成毕业答辩。”5万字的毕业论文,张华历时9个月的时间才完成。

“第一次预答辩的时候,老师觉得我写的不行,重新写的,第一次查重的概率为36%,之后就一直在不断的修改。”在张华看来,论文的查重率是关系到论文能否过关的重要环节。

“学生提交的论文定稿将由教务处进行反学术不端系统检测,检测不合格者,给一周时间进行修改。检测仍不合格者,不得再申请答辩。”济南一高校老师向记者表示。

在张华的周围,他的同学们也不断为降低论文的查重率而修改论文。“我们学校要求是不能高于20%,学校官网上有论文的查重网址,是学校推荐的,大部分是收费的,其中以知网的收费最高,但是知网的查重率也更准确。”张华说道。

记者打开该学校官网,找到论文查重相关栏目看到,共有四个查重网址,分别为知网、维普、超星大雅、万方,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据张华介绍,目前查重软件以知网最为出名,其查重率也最严格,学生中用的较多,但是其收费标准也是最高的。

魏巍是济南一所高校的本科生,毕业论文相对研究生难度小点,字数也少,不过其论文也需要提前进行查重。“我用的是老师给的一个免费软件,但也有同学选择去网店或是网上找一些付费软件进行查重,付费的一般查的都比较严格。”魏巍说道。

淘宝查重店铺月销量超万件

张磊是济南一所财经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其所在学院为工商管理学院,学院包含近十个专业,整个学院差不多有近800人。“我们学校还有不少人数较多的大院,像是金融、会计,人数都得在八九百。”张磊告诉记者,他们的同学为了保险,有不少人会选择付费查重。

“价格不一样,学校网站上有的是1.5元/千字,有的是按篇幅付费,其中知网的价格最高,论文一般是180元一篇。”张磊告诉记者,他周围的同学有不少是选择去淘宝店购买查重服务。

记者打开淘宝网页,搜索“查重”等关键字,筛选出来几百个相关的店铺,按销量进行筛选其中一家店铺售卖的查重服务,月销量为14126件。

记者发现,淘宝上热门的查重系统主要有Paperpass、知网、万方、维普、Papertest等。这些系统在淘宝上的价格各不相同,最低的10000字仅需1元,最贵的10000字需要三四十元。

“知网的最贵,180元一篇,其他的按字数收费,paperpass系统,的2元/千字符,维普大学生版的3元/千字符,万方数据2.0本科/硕博系统的均为14元/2万字符。”在一家网店内,店主告诉记者他们提供的查重系统与学校检测结果一样。

不过,记者询问这几个系统的差别,该店主表示,知网比较权威,国内高校使用率最高,但价格最贵;其余几个系统或有个人版或完全对个人开放,但是由于各自的数据库不同,提交同一篇论文检测出来的重复率也不一样。

“由于各系统价格高低不一,学生一般会先购买便宜的检测系统给论文做‘初检’,到修改定稿前,再花高价选择知网的系统。”张磊告诉记者。

专家说法:查重并不能改变抄袭的本质

“论文查重是检测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一个前提,不少学生选择在定稿前进行提前查重已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但是各个查重系统的检测结果并不能完全统一,查重率也同样存在差别。”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说道。

董彦岭表示,在查重系统泛滥的情况下,不少查重系统是在“蒙混过关”。

“其实这些系统内部收录的检测文献都差不多,也就是机械地查找论文中词句的重复率。检测后相似度高的句子或者段落只要稍作文字上的修改,比如换成同义词或者是加个标点符号,再次检测就能降低重复率,但是这个句子或者段落的文字意思并没有改变,本质上还是抄袭。”董彦岭说道。

记者采访中,有不少学生表示,一些学生将自己原创的文章放在网上进行查重,自己的著作很容易被剽窃。有律师表示,对于这种剽窃,由于没有证据原作者很难进行维权。

此外,记者发现网上还催生了不少论文代写、改写的情况,“其实就是‘洗稿’的过程,对别人的原创内容进行篡改、删减、拼凑,看似与原作有所区别,但最有价值的核心内容仍是抄袭得来。”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论文检测行业近年来发展得如火如荼,主要是因为学术反腐的需要。但经济利益的驱动,又使得论文检测出现了产业化和畸形化的发展,这是需要警惕的现象。”一位高校老师向记者说道。(文中人名为化名)

新闻链接

毛利率六成的知网:从打假工具到被质疑对象

“只要写论文,必会上知网”,这几乎已成为所有当代大学生的共识。知网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概念,1999年,其前身“中国期刊网”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四年后更名为“中国知网”。

而最近,知网却被一名大学生告上了法院。该名学生因需付费7元而在“充值中心”里充了50元,但剩余金额却不能退回。于是,他将中国知网的运营商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告上了法院,要求撤销最低充值金额限制,并退还账户全部余额。

据媒体报道,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法院已判定中国知网充值中心关于最低充值额限制的规定无效。法院认为,该规定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限制了消费者的权利,是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

知网母公司同方股份的财报显示,2017年,知网主营业务收入9.7亿元,毛利率为61.2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96亿元;2018年上半年,知网实现营业收入5亿元,毛利率为58.83%。

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发布了知网停用的通知。校方称:“由于续订价格涨价离谱,我校与中国知网公司的谈判不成功。这些年来,CNKI公司涨价幅度过大的行为已经受到全国很多高校的抵制,包括许多知名的985高校。”

无独有偶,北京大学同年3月也曾贴出即将停用知网的通知,称“不向商家过分的涨价行为轻易妥协”。当时,北大图书馆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知网的购买费用涨价过高,已超出了图书馆的预算限额。

同方知网的一名销售人员对媒体透露,中国知网的总体覆盖率比同为数据库的万方、维普好很多,而且对高校的覆盖率要大于对企业的覆盖率。一位知网管理人员表示:“知网并没有所谓的定价规则,每年的定价是根据当年文献量、核心资源、独家资源等等而定,同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比如版权问题等。文献多了,价格自然上浮。”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赵占领表示:“知网的优势就是掌握了核心的版权资源,或者把绝大部分期刊的版权资源都买断了。中国知网如果没有理由或者理由不充分地不断涨价,有可能会涉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问题。”据中国新闻社

新闻推荐

市中区机构改革大幕拉开 共设党政机构37个

中国共产党济南市市中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举行。□记者李明通讯员裴梦雪21日上午,中...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