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之恩怎能忘 福娃省亲看爸妈 六名大“福娃”回到原寄养家庭“幸福过大年”

济南日报 2019-02-04 11:31 大字

聪明可爱的福晓帅逗得一家人笑声不断。

长大的福世强给“奶奶”逗乐剥橘子。

福世孟(穿黄衣者)和“妈妈”、小侄女一起贴“福”字。

福双意给“妈妈”刘京香梳妆迎新春。

回“家”过年的福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福晓超(中)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全家福。

新春将至,济南市社会福利院将6名曾在爱心家庭寄养生活过的孩子送回原家庭寄养康复基地——历城区唐王镇纸坊村省亲。他们都曾因脑瘫被遗弃,但是在各自的寄养家庭中,这些孩子又重新体会到亲情与爱意。

本次省亲活动,是市社会福利院送给6名大“福娃”的一个惊喜“礼包”,初衷是让他们和多年未见的“家人”重聚,过一个温馨、特别的团圆年。他们从济南市儿童福利院转到济南市社会福利院没多久,如今最大的已有22岁,最小的也有19岁。

近日,记者走进纸坊村的爱心寄养家庭中,感受这6名“福娃”回家后的快乐与温情。

福晓帅是“爸爸”李京平的心肝宝贝,没事儿就把晓帅揽在怀里坐。晓帅抚摸着“爸爸”眉头上的皱纹说:“爸爸,我大了,老让我坐在你腿上,会把你腿坐麻的!”说罢,李京平看着晓帅,眼里含着热泪。晓帅问:“记者叔叔,你姓啥?”记者想给他开玩笑,说:“两个口。”他接着说:“姓吕,对吧?”记者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在一起生活了七八年,分开了真是想啊!小世孟当初来家的时候才4岁。你看,她现已是19岁的大姑娘啦!”荣获“优秀寄养家长”称号的颜廷芹拥抱着福世孟说。

在福世强的“家”,他“爸妈”出门置办年货去了,两个“姑姑”正忙着做蒸包。福世强则坐在“奶奶”身后,一会儿给“奶奶”捶背,一会儿又剥橘子喂给“奶奶”吃。两个“姑姑”都说,强强这孩子现在说话拉呱都行,还懂事。

得知记者的来意后,福蒙“奶奶”陈道兰指着福蒙整理的床铺说:你看,都是福蒙自己叠的被子,弄得挺利索。福蒙则在一旁看着“奶奶”,开心地笑……

窝在沙发上看手机的福双意说:“爸妈”心疼我,啥也不让我干。她“爸妈”说:双意这孩子真是长大了,懂事,可讨人喜欢。真没想到,孩子回到福利院这么多年,今年春节能回来,一家人可高兴啦。

福晓超是这几个孩子中年龄最大的,今年22岁了。晓超高兴地说:“‘爸’有空就和我拉呱聊天,‘妈’现正在厨房里忙着给我做好吃的呢!”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

据介绍,市社会福利院原本打算1月24日(腊月十九)将6名“福娃”送到各寄养家庭后,认个门,随后返回福利院,跟各寄养家庭沟通并获同意后,腊月二十七八才正式把“福娃”们送到“家”过年,大年初七左右再返回福利院。令工作人员没想到的是——1月24日上午,6名“福娃”在纸坊村刚一下车,就被“爸爸”“妈妈”们“一抢而空”,并且“拒绝归还”,声称“来来回回太麻烦,就这么留下吧,还能跟孩子多待几天……”

2012年,根据相关政策,济南市儿童福利院将寄养儿童全部接回,自此,这些孩子再也没回过原寄养家庭。而从2004年至2012年,8年间先后有近200名市儿童福利院的脑瘫儿童在纸坊村找到了自己的“家”。在寄养过程中,淳朴真挚的村民在儿童福利院康复专家的指导下,对这些遭受不幸的儿童悉心照料,用超越血缘的亲情领着他们走出封闭,感受家庭温馨,促进其心理和生理的康复。这些寄养的脑瘫儿童身体康复好转率达到100%,大都走进学校接受了义务教育,有的还进入了职业院校。

(本报记者 吕传泉 通讯员 卢伟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讲座|石守谦:中国艺术中的复古并非保守 而是重要主轴

近日,知名艺术史学家石守谦在上海图书馆举行名为“古典的延续与再生——从赵孟頫到董其昌与王原祁”讲座,讲座通过对《鹊华...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