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困难居民共享更高水平的幸福生活历下:密织温情网救助服务新
历下区启动春节集中救助活动。“全科社工”到居民家中帮助解决困难。
历下区民政局与区慈善总会联合打造“我定项目、你认领”社会企业慈善行动。
因为拆迁,今年80岁的鄢盛文早已搬离了居住了20余年的甸新东路18号院,但社区的服务却紧紧跟随。一次偶然的电话回访,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张梦尧了解到,其老伴陈淑欣摔伤,有可能留下后遗症。张梦尧立即联系了入户评残,告知其有关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政策。
简单的故事背后,是历下区构建起的纵向贯通、横向衔接、政社联动、立体覆盖的社会救助服务新格局。近年来,历下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完善制度体系、统筹社会资源、深化服务创新,牢牢扎紧了困难居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安全网,让生活困难居民共享更高水平的幸福生活。
制度全兜底
困难居民一个都不少
家住趵突泉街道趵突泉社区的丁世延,今年62岁,是社区长期以来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的一位一级重残低保户。“去年全区组织低保困难群众查体时,发现他心脏不好,社区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帮他联系医院做了心脏支架手术,为他申请了大病救助政策。不能让困难群众因看不起病而发愁。”趵突泉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郭海梅介绍。
应保尽保,让每一户困难群众尽享兜底保障。记者了解到,历下区出台《低保及低保边缘居民大病救助实施办法》,在全省率先设立大病救助基金,在市医保政策基础上,将辖区内低保及低保边缘居民全部纳入救助范围,以低保标准上浮70%为边界,扩大救助覆盖面,实现在区属医院看病符合救助范围的低保居民全部免费、低保边缘居民自负费用政府承担95%,同步实施的还有“一站式”即时结算,简化了救助程序。
除此之外,历下区积极探索专项救助制度与临时救助制度衔接工作机制,大力构建可持续、多层次、有梯度、相衔接的综合性“救急难”工作体系,在实施低保救助、大病救助、残疾人救助的同时,针对低保、低保边缘困难家庭及社会散居孤儿,实施教育救助,救助时段涵盖高中、大专、本科;还出台了《历下区临时救助实施细则》,对其他急难型困难群众和支出型困难群众分类分档实施救助,避免空当盲区。
2018年,历下区通过各项救助政策,共救助惠及9.5万人次,把党和政府实实在在的温暖送到了每一位困难群众的手中。
统筹更有力
让服务网再密实一些
实际上,在鄢盛文与其老伴的故事里,涉及的服务业务有民政等多个部门。张梦尧都能做到“一口清”,这就是近年来历下区大力推行的“全科社工”。“陈淑欣老人没有退休金,这次摔伤手术费用花销很大,也很有可能留下后遗症,我们要尽可能地多为她家提供些服务,减轻老人的后顾之忧。”张梦尧告诉记者。
“为实现更高质量的精准救助、精准服务,我们一直不断完善救助服务工作的‘主动发现’机制,在全区推行‘全科社工’网格工作法,通过培训使社区工作人员全面掌握所有民生业务,深入社区网格进百家门、访百家情,第一时间摸清救助对象和救助方向,从而实现‘一人上门、全程通办’。”区民政局负责人说,“从而大大提高了救助审批效率和服务供给衔接水平。”
救助往往发生在事后,如果要实现更好的服务,就要实现救助服务的前置。历下区不断深化“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专业社会工作为支撑、以社区志愿服务为协助”的“四社联动”工作机制,在开展物资救助的同时对救助对象广泛开展心理辅导、亲情陪护等服务。
每周五下午,总有十几个老人喜欢到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做游戏。这个活动有一个特别高端的名字——“延智”。“他们是社区的‘80后’\‘90后’,有的甚至是子女推着轮椅送来参加活动。走出家门、走进社区,这些老人的社会属性就得到了延续,游戏看似简单,但对老人延缓智力衰老、增强心理关怀是非常有利的。”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党委书记许蕊介绍说,这一项目最早由专业社工发起,目前已经全部移交给了社区志愿者。
类似的活动全区还有很多。近两年来,历下区共孵化培育社会组织16个、社区社会组织200余个,研发了“启明星”生命关爱、“十方缘”老年人精神慰藉、“义仓”邻里互助等公益慈善项目36个……从而实现了需求在哪里、救助服务就跟踪到哪里。同时,历下区还建立了区级志愿服务“公益银行”工作机制,登记注册志愿者10万人、志愿服务组织800多个,在全区积极开展扶危济困、助老助残等服务。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多方力量合力服务,让社会救助工作不断释放出生机活力。
救助项目化
广度与温度同步提升
在历下,社会救助早已不是政府的单线条行为,他们还探索了救助项目社会化的创新举措。从2015年起,历下慈善总会与历下区女企业家协会商会联合开展了“最美康乃馨”定向制救助单亲特困母亲项目。4年来,历下区女企业家协会商会89个会员单位全部参与,共捐助善款14.66万元、救助205位单亲特困母亲。据女企业家协会商会会长王新敏介绍,“我们正在计划从技能培训、吸纳就业、家庭教育等多个方面来提供帮扶服务,不断丰富救助项目的内涵。”
这是历下区民政局与区慈善总会联合打造的“我定项目、你认领”社会企业慈善行动的一个缩影。每年统一制定救助项目,广泛动员爱心企业认领实施,并根据企业特色和困难居民实际需求,量身打造“资金救助+公益服务+企业爱心产品”的人性化救助模式,引导社会资金向临时救助领域投入,形成资源统筹、相互补充、各有侧重的救助工作格局。
目前,该行动每年可募集社会企业善款200余万元。“承载生命·点亮希望”救助大病特困居民、“最美康乃馨”救助单亲特困母亲、“向日葵·向阳开”救助孤儿、“健康助行”救助外来务工人员等11个成熟项目全部由企业认领。除历下区女企业家协会商会的89家企业外,还有济南海右实业有限公司、天士力集团、红星美凯龙等10余个爱心企业进行了项目认领。一方面,项目化运作激发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热情,在全区范围内形成了浓厚的社会救助服务氛围;另一方面,企业参与进来以后,能为困难居民提供更多、更直接的技能培训、就业等服务,让救助内容的广度与温度得到了同步提升。(本报记者 黄佳杰 通讯员 刘亚男)
新闻推荐
本报1月31日讯(记者王彬)今天上午,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五次会议。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殷鲁谦主持会议...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