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老济南”:新旧年俗里的年味儿

济南日报 2019-02-01 11:31 大字

延续千年的仲宫大集如今依然人流如织。

身为80后的“老济南”,又要迎来我的第三十六个春节,年年过年年盼。每个人心里都有过年的回忆,有些被保留下来,称之为“习俗”,有些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了新花样、新形式。

小时候,爸妈会带我回到农村老家和叔伯婶子们一起过年。新衣帽新鞋子不舍得穿戴,就等大年初一一大早,迫不及待地打扮上。大年三十这一天,奶奶会在正屋里请家堂,把逝去的爷爷和老奶奶“请回来”,画像摆在八仙桌中间,设好香案,摆上鸡、鱼、肉、豆腐和水果,再搭放一些彩色纸条,三两棵菠菜,供桌前放一个蒲团。

老济南有守岁的习俗,也叫“熬五更”。通常是小孩该睡就睡了,大人们强打着精神,围着火炉喝着茶、嗑着瓜子聊天,不知不觉就到了五更,天也就快亮了。到了下五更饺子的时候,街上会响起鞭炮声,迎来新的一年。而且初一早上这顿饺子必须吃素的,奶奶说吃素饺子这一年就素净了。

大年初一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家里的长辈拜年。吃过五更饺子,院子里的大门就被拜年的街坊敲响了,睡懒觉是不可能的。这时,奶奶坐在供桌旁的椅子上,拜年的人要冲着供桌磕头,还要喊着奶奶的称谓。我们小孩儿见了面,会拖着长腔唱:“过年过的好——吧,没叫老鼠咬——吧!”

其实,为了迎接我们回家,奶奶和大爷大婶们进了腊月就忙活上了,赶大集、杀年猪、蒸年糕、做豆腐……那时我觉得最好看的装饰,就是屋门上、窗棂上、灶台墙上贴的各式年画。印象最深的是一幅“莲(连)年有鱼(余)”的年画,也是咱济南人喜爱的“爆款”,画面上一个白白胖胖的娃娃,穿着红肚兜,骑在一条大鲤鱼身上,水中点缀着盛开的红莲和碧绿的荷叶,洋溢着一派热烈吉庆的年味儿。

后来家里换了大房子,装上了暖气,奶奶就进城过年了。只是奶奶年纪大了,大扫除、炸年货、贴对联等习俗改由我们小辈来做。奶奶一开始不太习惯,觉得原来一大家人忙里忙外,现在忙起年来倒清静了许多,可她心里还是乐呵呵地,直夸如今的生活真幸福,赶上了好时候。

过去需要动手书写的春联、剪出的窗花,大多已被精美的印刷品取代;越来越多的家庭走进饭店享受丰盛的年夜饭;电子鞭炮、视频拜年、手机红包等也成为新的年俗形式……比起小时候,现在的年味似乎淡了,但和和美美的亲情一直在,浓郁绵延。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他们对年一样有着各自的记忆,一样期盼着过年。

(文/图 舜网记者 王敬 张润竹)

本期“济南故事”绕口令:赶大集,添新衣,春联年画贴上门;抢红包,发语音,如今过年赶新潮;新年俗,旧年俗,团圆和美幸福年。

新闻推荐

凝心聚力绘宏图 扬帆奋进再起航 热烈祝贺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胜利闭幕

共识在会场内外凝聚,信心在泉城大地升腾。经过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共同努力,在民主团结、昂扬奋进、务实创新的氛...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