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说“对不起”?这是“伪礼貌”
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赵一帆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的第一做法往往都是让孩子表态,说“对不起”,然后口头上教育孩子。说“对不起”一点也不难,通过简单的训练就能做到,但如此一来,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只停留在分辨是非的表面,虽然看起来很有礼貌,但孩子会有样学样,并不能认识到错在哪儿,下次才不会再犯。只会认错的孩子,带上了“伪礼貌”的面具后,就永远也逃不过继续犯错的魔咒。
“对不起”不是万金油
可能很多人都遇到过下面这样的情况:自己正排着队,身后等着的人很多,大家站在等待区排队,原本相安无事。后来一位家长带着孩子过来,小孩儿可着劲儿往人堆里窜,挤到队伍中间靠前。而家长就跟在他身后,一边笑着说:“你这孩子,别乱跑啊。”一边若无其事地跟着孩子一起插队。
如果此时,站在他们身后的是一位壮汉,可能在被呵止,他们可以知难而退,但若是一位柔弱的小姑娘,或是大家眼中的“弱势群体”,可能就会听到一声“对不起啊,孩子还小,不懂事。”便不了了之,接着就掏出手机,理都不理。
中国有句俗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如果家长们在孩子的自我意识建立阶段,不去正确规范孩子的行为,教孩子承担犯错的后果,那就是逃避本该属于做父母的责任。而且,因为保护自己的利益,或者是想要逃避被追责,导致孩子每次做错事情之后,就简单地说声“不好意思”“对不起”就像“没事儿人”一样,这样的做法最终会让孩子以为,“对不起”三个字可以为一切的错误买单。
去年的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3》中,演员邓莎的儿子大麟子在玩时不小心撞到了饺子,却不愿意承认是自己的错,更是拒绝向饺子道歉。此时,邓莎不像其他父母那样,用打骂或者威胁的方式逼孩子承认错误,而是很耐心地告诉大麟子“是不是你把妹妹给磕着脑袋了?磕着脑袋很疼的,是你撞了人家的,对吧?”
经过邓莎耐心地引导,告诉孩子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当孩子真正接受了原因,果然就发自真心的去给饺子道歉了。简单的一步,不仅帮助孩子养成规则意识,还培养了共情能力。
“收尾”比道歉重要
采访过程中,有位老师与记者分享了一件事,而这个故事的开始源于她的一句“现在的学生很难教”。
有一次,她班级中的某学生做错事后,虽然很快就道了歉。但是当她提出让他做善后处理时,那位学生竟回应她“我都已经说对不起了,你还想要我怎么样?”学生的这番话,让她非常惊愕。
其实,孩子做错事时,父母应该做的重点是让孩子明白,他做这件事情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更重要的是,他做错的事情,必须由他为这件事的后果承担责任。
比如,小孩子因为边吃边玩而摔碎了碗,父母一定不要随意发火,更不能代替他收拾,而是让孩子负责把打翻的东西收拾干净,这时可以告诉他应该怎么收,但是必须要求孩子不收完,就不能去做其他任何的事。
面对大家口中的“熊孩子”,如果事后,父母不是通过训斥,而是让孩子知道,他的做法会让父母觉得很难过,并且教导孩子以后要怎么做会更好一些。
不需要打骂,不用过度讲道理,重点是要让孩子有真实的体验,真真切切体会到这样做的后果。孩子就会认识到:为什么我不要再做这样的事,因为我要付出代价,因为我造成了伤害。
做错事,从来都不是说声“对不起”就可以了事。
新闻推荐
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韩晓凤近年来,社会对教育越发重视,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的“亲子阅读”成了家长茶余饭后时常谈...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