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活力魅力“齐鲁首邑” 对标全市展现“历城担当”

济南日报 2019-01-29 11:32 大字

济南中物科技园项目效果图。

位于历城彩石的济南超算中心科技园效果图。

“新时代活力、魅力历城”——在今年历城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历城区明确了当下发展的崭新定位,这简单的九个字的背后,饱含深意:

“新时代活力历城,就是思想观念新、发展模式新、经济业态新、体制机制新的生机盎然之城;是创新标签鲜明、创业激情涌动、资源要素高效配置的朝气蓬勃之城;是高端人才集聚、改革开放深化、营商环境一流的欣欣向荣之城。新时代魅力历城,就是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彰显,城市治理有序、公共服务完善、民生保障有力的宜居之城;是产城高度融合,就业渠道广、发展舞台大、成功机会多的宜业之城;是城市知名度美誉度高,生态环境美、文化底蕴厚、安全指数高的宜游之城。”历城区委书记吴承丙近日在区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说。

聚焦更新、创造、开放,“活力历城”将实现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具备旺盛生命力和巨大发展潜力,这是改革开放40年精神的浓缩、延续、发扬;聚焦民生、产业、生态,“魅力历城”将实现居者心怡、来者心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这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信心、决心、恒心。

目标指引方向,定位成就未来。

“坚持新型城镇化主线,建设新时代活力历城魅力历城”,这不仅是引领历城区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崭新定位”,也是这个“齐鲁首邑”对标济南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历城担当”。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目标清晰、定位明确的历城区还将用实干赢得未来。该区将全面对标市委“1+474”工作体系,落实该区“117”工作思路,结合全市七大攻坚战,聚焦发力,全力抓好新旧动能转换、双招双引、优化营商环境、城市治理、乡村振兴、生态建设、民生保障七项重点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坚定不移争当新时代全市走在前列的排头兵。

新旧动能转换新突破

建设“四个中心”标志性集聚区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

历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持续深化,而给发展注入源源不绝动力的,则是该区加速推进的新旧动能转换。历城区新旧动能转换以“四个中心”建设为抓手,每个“中心”都将有标志性集聚区,体现“集聚”特征,高起点打造标志性发展载体或区域,坚持不懈打造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经济中心建设聚焦做大总量、提升质量,着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以规划建设新东站片区总部城为引领,积极引进各类公司(集团)总部机构到历城注册发展,引导优质企业在历城设立财务公司、资管公司、结算中心、营销中心、科研中心等,构建总部聚集发展生态圈;

金融中心建设错位发展、加快壮大,继续坚持差异化错位发展,以产业基金、企业结算中心、保险机构等为重点,集中力量推动山东黄河基金小镇、龙湖清科基金产业园等重点载体建设,尽快形成金融产业特色;

物流中心建设形成领先优势,当好全市现代物流发展标杆,加快内陆港起步区建设,依托董家公路货运枢纽,加快建设国际内陆港公铁联运货运中心,打造集陆港、空港、保税港、信息港“四港合一”的国际内陆港核心区,构建立体物流体系,形成济南国际内陆港——中央物流集聚区(CLD),引领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实现高位突破;

科创中心建设形成新亮点,借助全市规划建设东部科创走廊有利契机,加快山东科学城超算中心、浪潮IBM智能计算产业园、腾讯小镇等科创项目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建设国际顶尖研发机构、学术交流平台和生产基地,将历城经十东路沿线打造成济南东部科创走廊主阵地。

“双招双引”新突破

瞄准百亿、千亿元项目打造最优人才生态圈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招商引资这个“生命线”几乎决定了一个区此后经济社会的发展脉络。

为此,历城区一方面围绕“四个中心”建设开展产业招商,充分发挥“人才+信息”融合优势,大力推行“人才+项目”招商模式,努力实现“信息+项目”对接整合,以人才和科技含量作为评判项目的重要标准,瞄准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建链、强链、补链”,紧盯大型央企和国内外各类500强企业,以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行业隐形冠军,着力引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重大产业项目和“独角兽”“瞪羚”企业,力争在百亿元乃至千亿元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另一方面,该区围绕办会办展平台抓招商,充分利用儒商大会、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及新型智慧城市国际论坛等省市平台资源,借势借力招商引资,同时积极策划举办峰会、论坛等各类活动,充分用好华山论坛、中国草莓文化旅游节等平台,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深化走出去、引进来战略,通过办会办展引进一批新项目、好项目。

同时,历城区将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创新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流动和激励机制,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突出“高精尖缺”和产业需求导向,瞄准“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泰山学者”和各类院士,精准引进海内外精英人才、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和紧缺型高端人才。并且,该区将积极探索多样化人才合作模式,注重发挥历城(北京)招才引智工作站作用,更好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历城智库”,努力实现“招才引智”与“聚才用智”有机结合,打造最优人才生态圈。

优化营商环境新突破

网上审批率90%以上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米”

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高质量的营商环境。历城区紧抓政务环境、服务环境、政策环境“三大环境”。

该区将继续深化“放管服”与“一次办成”改革,完善区本级和街镇便民服务无差别“一窗受理”模式,加快健全区、街(镇)、社区(村)“三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全面打通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并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推进“不见面审批”,确保网上审批率达到90%以上。

同时,当好金牌“店小二”,树立“企业需要时,政府无处不在;企业不需要时,政府无声无息”的理念,坚持“企业有需要、政府来报到”,主动登门送服务。此外,推广东风街道“企业之家”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经验,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提供菜单式服务,及时把涉企政策和优惠措施送到企业身边,做到一对一、个性化解决问题,向企业承诺的事情坚决落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米”。

城市治理新突破

瞄准精致、精细打造“三有”中心城区

抓好城市治理,

是顺应城市化发展进程、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选择。为此,历城区在“精致”、“精细”上下功夫,围绕产业提升、城市宜居,用“绣花”功夫治理城市,打造有品位、有气质、有温度的中心城区。

推进精致建设,该区将完成郭董、彩港等片区拆迁扫尾,开工建设省级棚改安置房4008套,新东站、彩港等片区回迁安置群众3万余人,分批启动各片区村民保障房建设。同步完善教育、医疗、商业、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加快推进济莱高铁、济滨高铁、济青高速和轨道交通R2、R3线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开源路南延、世纪大道、虞山大道等12条城市道路,推进总投资4095.6亿元的192个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投资800亿元。

同时,深化精细管理,该区将对标“平、亮、绿、美、净、齐”,打好城市治理攻坚战,整治提升山大二宿舍等52个老旧小区,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90万平方米,积极稳妥推进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建设18处街角公园、口袋公园,推行老旧小区和学校周边道路泊位限时停车。持续对新东站、“三高”沿线、主干道等重点区域实施绿化、亮化、美化提升。

乡村振兴新突破

美丽乡村全覆盖用好政府、市场“两只手”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是重大政治任务。历城区将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实现新突破。

该区将建立健全区、街道(镇)、村三级书记亲自抓,各部门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同时,统筹推进城乡发展,把城市管理的理念和模式向农村延伸,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精准补齐农村突出短板,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此外,充分调动村“两委”和群众的“两个积极性”,建立评比奖励机制,构建省、市、区、街(镇)四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格局,实现144个村全覆盖。

在建设的同时,历城区还将主动“借力”,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建立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运用市场机制撬动更多社会资本下乡,把美丽乡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与盘活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有机结合,把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都用好,让社会资本与农业农村发展互利共赢。

生态建设新突破

问题台账一抓到底空气质量改善率达到5%

能否抓好生态建设,要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否深入。历城区把该理念变成全区上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巩固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形成的高效机制,深入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该区将持续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省级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列出问题台账,扭住不放、一抓到底,整改不彻底绝不放手,确保在规定时限内高质量完成整改任务。同时,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发展分户式清洁取暖6000户、集中供暖面积100万平方米,空气质量改善率达到5%。强力推进治污,实施城区雨污分流、积水点整治等工程,建成启用唐冶污水处理厂,加快推进章锦、董家等5个污水处理厂(站)建设,实施108个村庄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项目。增加绿色供给,实施东绕城高速等19条道路和北岭等4处山体绿化提升工程,建设2处郊野公园,完成增绿添彩400万平方米。

改善民生新突破

实现新增就业1.3万人探索“优质学校+”新模式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历城区坚持保基本、提品质、增活力,既量力而行更积极作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改善。

该区将不断提升社会保障能力,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不断扩大就业援助,全年实现新增就业1.3万人;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继续提高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65岁以上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大低保及低保边缘、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帮扶救助力度,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并深入实施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建3处农村幸福院。

同时,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推进中心城基础教育设施三年建设规划,新建中小学、幼儿园33所;探索“优质学校+学区”“优质学校+农村薄弱校”等模式,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街区、主题公园、主题广场,办好鹊华论坛、华山马拉松等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实施龙泉寺、博物馆等文物修缮和预防性保护工程,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 (本报记者 李小梦 通讯员 张鹏)

新闻推荐

限老赖乘飞机高铁61964人次 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入反腐败,审结职务犯罪一审案件132件

28日下午,在济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爱云向大会作了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