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行囊满满的爱意
孙博文柳鑫明(右)与父母合影王春东赵海洋(中)和家人在一起
孙博文:回家团圆 爱意满满
春节,承载着人们心底最温暖的亲情与牵挂。无论是谁,只要春节来临,哪怕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也要想尽办法和亲人团聚,孙博文就是这千千万万返乡旅客中的一员。
“这是给老爸带的马奶酒,这是给老妈带的酸奶饼,这些是给小伙伴们带的手把肉……”1月27日,刚从内蒙古巴彦淖尔回到家乡的孙博文向记者展示他的行囊。孙博文家住莱芜区新矿职工大学家属院,今年25岁,2018年进入济南一家电热电器公司上班。一年来,他几乎跑遍了所有北方的省会城市,飞行里程超过2万公里,365天几乎有300天在外面奔波。“虽然累,但是每天都很充实,这时候不拼一把啥时候拼?”孙博文笑着说。
农历新年前的最后一次工作,孙博文与公司同事一起来到了内蒙古。“我们这次主要做的是移动餐车和羊仔保暖房的电热工程。以前牧民取暖是烧牛粪,后来发展到烧煤,家庭条件好点的用空调,但不管哪种方式,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孙博文介绍说,“一次偶然的机会,几家牧民通过展会看到我们公司。虽然电热在许多发达城市已经很流行,但对偏远地区的牧民们来说还比较陌生。我和同事多次与他们沟通,最终达成了这次合作。”孙博文激动地说,当看到餐车和保暖房顺利热起来,他和牧民们一起高兴地唱起了歌。
内蒙古之行顺利结束,孙博文这一整年的行程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1月27日,从巴彦淖尔飞回济南后,孙博文终于到家了。“一想到要回家过年,就高兴得睡不着。我们总说生活需要仪式感,其实,回家过年就是最好的仪式,把自己带回家,就是给家人最好的礼物。”孙博文说。 (本报记者 孙菲菲)
柳鑫明:带着思念 回家过年
今年23岁的柳鑫明是在韩国读书的留学生,2016年作为交流生进入韩国崇实大学。跟别的同学一样,他早早买好了机票,学期结束后便背上行囊回到了家人身边。
“我1月18日到的家。”柳鑫明说。今年6月份就要大学毕业的柳鑫明,面临继续深造和就业的选择。在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上,柳鑫明觉得自己成熟了。
在韩国学习的几年时间里,柳鑫明除了努力学习之外,还喜欢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用他的话说,他要做一个文化的传播者。“因为韩国和中国的文化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像春节、中秋节,只是一些风俗上有区别,在那里我会把老家的风俗介绍给我的同学们,让他们了解我们的文化。同样,每次回来我还会跟家人和朋友介绍韩国的风俗和生活习惯。”柳鑫明说。
每年寒假回家,柳鑫明都会为家人和朋友准备礼物,所以每次回来他的行李箱都是满满的。“韩国的化妆品、保健品、衣服等,都是当做礼物的选择。有些东西虽然价格不贵,甚至在国内也能买到,但是自己带回来意义就不一样了,这也算是我的一份心意吧。”柳鑫明说。
“今年回来,除了带回跟往年差不多的礼物外,我觉得情感上意义更重,我一下懂得了团圆、懂得了父母的思念、懂得了亲情和友情,而这些是买不到的。我回到家,就带回了团圆和思念,这份礼物才是最珍贵的,也是回家的行囊中分量最重的。”柳鑫明说。(本报记者 张杰)
王春东:感受亲情 创造幸福
“这是我回乡创业后过的第一个春节。我给父母买了新衣服、准备了年货,给孩子买了喜欢的玩具和书包,还给员工们准备了年货和年终奖……”1月26日,42岁的王春东高兴地对记者说着自己为家人、员工准备了哪些新年礼物。
王春东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毕业后一直外出打工。2008年,王春东以合伙入股的形式,在外地和几个朋友一起做起了保温材料经销。虽然生意干得红红火火,但王春东的心里始终觉得缺点什么。“在外面干永远有种漂泊感,挣再多的钱也始终找不到家的感觉。”王春东说。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能在老人身边,尽孝道也方便。要是能回乡创业,才是最好的归属。”王春东说。自从有了这个想法,王春东就开始积极筹备着。机会终于来了,去年王春东回到家乡开办了一家公司,借助政府的优惠政策,公司有了不错的发展,现在正在计划开始二期建设。
“回到家乡,我心里踏实了。原来一年能回两次家,现在一个月就能回家两次看望父母。挨得近了,父母也能随时来看我。一家人在一起朝夕相处,团圆的感觉真好。”他说。为了能让大家都快快乐乐地过一个春节,今年春节前王春东给亲人、员工都准备了礼物。“父母年纪大了,平时不舍得买新衣服。除了年货,我还给父母买了新衣服。员工也很辛苦,大家都把公司当成了家。过年了,我就给大家准备了点实惠的年货,除了油、肉、大米以及水果外,每个人还有年终奖的红包。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带领更多人创业致富,收获幸福生活。”王春东对记者说。(本报记者 亓楠楠)
赵海洋:不断成长 感恩父母
赵海洋是西南交通大学金融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1月9日,他已经从学校放假回家。赵海洋回家“行囊”里装着的,没有当地的特色产品,除了一年的成绩单,还有自己不断的成长和进步。他认为,这才是送给父母的一份最沉重的春节“礼物”。
从山东到四川,3年的离家远游生活,赵海洋觉得生活上最大的收获是适应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越来越强,这让父母很欣慰。今年,赵海洋带回家的是学业上的收获。2018年,他从大二跨入大三,一方面,所学的课程从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基础性课程转变为证券分析、银行管理等专业课,学习内容有了很大变化;另一方面,赵海洋所在的学院是一所跨学科交叉复合型学院,继续深造的要求更加迫切,赵海洋已经开始为今后的考研积极做准备。面对压力,赵海洋明确了自己今后人生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学习中,他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不断摸索适合自己、专业特点学习的方法,一年下来收获满满,自主学习的习惯更加成型,学习成绩在每年都获得学校奖学金的基础上逐渐提高,还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赵海洋告诉记者,回家以后看到自己一年的成绩单,父母感到十分欣慰,这是自己春节前送给这个家最好的“年货”。
回到家的赵海洋没有闲着,而是参加了社会实习。“通过实习,可以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经验,是人生的另一个‘课堂’。我会认真把握这个机会。”赵海洋说。 (本报记者 吴健)
新闻推荐
强化食品包装生产处置监管保护生态环境与公众健康 访市政协委员刘明翠
“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基本保障,其生产、使用和处置环节的安全性,对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应该引起...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