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书虫拾荒半生 去年借了383本书,省图“最牛读者”是位七旬老人只看照片你能想得到吗?气质文雅的他其实拾荒半生、无妻儿无收入贫穷,没有限制他精神的富足

济南时报 2019-01-18 14:13 大字

75岁的聂绍铮在冰冷的出租屋读书 记者李鹏飞 摄

记者李鹏飞 摄

岁末年初,想要盘点济南的阅读情况,从山东省图书馆、济南市图书馆以及各大书店要来阅读大数据。从这些大数据中,不仅看到了“网红”济南的某些精神气质,还遇到很多有故事的人。比如75岁的聂绍铮。聂绍铮,2018年山东省图书馆借阅图书最多的读者,一年383册,相当于每天阅读1.04册。想象中,这是一位退休的学者,生活优渥,含饴弄孙之余,继续追逐精神生活。然而,当一个接一个问题抛出去之后,得到的却是完全出乎意料的答案……

10平米小屋和383本书

电话里的聂绍铮,声音文雅,吐字清晰,普通话和逻辑思维都很好,他说这383本书全部是他个人所借、所读。

聂绍铮喜欢读历史、科技类书籍,中国历史、外国历史、科学技术、人文社科他都感兴趣,去年,他读过的书中,印象最深的是《四库全书》。

一年读383册书,有何快速阅读的秘诀?聂绍铮说,并非所有的书都要精读,每拿到一本书,他最先翻看的是标题和目录,已经了解或读过的章节,会直接跳过,只有感兴趣的才会细细来读,“这样会比较节省时间”。

昨日下午,记者与聂绍铮相约采访,终于与这位读书人面对面。

鞭指巷,一栋不起眼的民房二楼,一间不足10平米的小屋就是他的家,每月租金300元。一桌、一椅、一张床、一副已经破了腿的老花镜,还有一口既是碗又是锅的小铁锅是他所有的家当。小屋虽然简朴却整洁舒爽,房门上还有“宁静致远”的字迹。聂绍铮本人也像他的家一样。他的衣服不新,但是整洁,他的眼神纯净,无论面对多么难回答的问题,他总是耐心地解释,真诚地看着你,毫无遮掩和躲闪。

屋里没有暖气也没有空调,聂绍铮就靠在床上盖着被子看书。他的床角放着四本书:《灰章程》《天下选举》《台湾那些事儿》和《电子信息技术》,这是他1月16日下午借的,已经读完。如果不是等待记者,他本打算这一天下午去省图将书还了,再借新的书。

书的一旁,还有几张密密麻麻写满字的格子纸,这是他的读书心得。“‘国家大化’是我读完《天下选举》的心得。”他解释说,古人相信人与人的不同,有一种人叫做“大人”,有一种人叫做“小人”,一个国家只有“大人”多了,才有更美好的未来。

那为何要借一本《电子信息技术》呢?能读懂吗?聂绍铮坦言:“基本是半看半猜,很多看不懂的。”当年初中毕业后,他曾在中专修习过一年的无线电技术,“不过,跟那时候差太多了,近几十年,科技发展很多,无论国际也好中国也罢,都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我也想补充一些科技常识”。

一本3.8元的书和流浪半生

他看起来落魄,游走在生活边缘,可是他的灵魂深处繁华而又纯净。提及喜爱读书的原因,聂绍铮说,他自小便喜欢看书,“但我小时候正赶上动荡年代,我家成分不好,读书很少,所以现在喜欢看书,算是一种情感作祟,我有一种读书的‘饥渴’”。

聂绍铮曾是济南一家化工厂的工人。然而,命运弄人,因为与领导有分歧被工厂开除,再加上家庭矛盾等种种原因,他最终离开济南,开始了流浪生活,聂绍铮将其称之为“逃难”。

“那时候很难的。”聂绍铮说,流浪期间,他不敢与人交朋友,也没有办法找工作,打了几份零工也都不长久,最后只能随身带一个垃圾袋,沿途拾荒,“如果运气好些的话,把当天的废品都卖了,刚好够一天买水、买饭吃”。

但就算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喜欢看书。“在垃圾桶里遇到废旧报纸、废旧书籍,就算是传单,也是很高兴的,就像捡到可以卖钱的废品一样,都是一种利益,只不过这是一种精神利益。”一到这个时候,他就会找没车、人少的一个角落坐下来,静静地、慢慢地读,“既是一种慰藉,仿佛也是我那时与这个客观世界的一种联系”。

就这样,步行了几万里路后,聂绍铮用卖废品的钱,从废品站买了一辆自行车。从此,他便会将喜欢的书或者报纸装在行李袋中,带着到处走。说着,聂绍铮从抽屉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本《曾广贤文》,这是明代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集结了从古至今各种格言、谚语。

聂绍铮说,这本书是1996年,他在广西玉林火车站一个小书摊上买的,花了3.8元钱。在这本书中,聂绍铮密密麻麻地写了很多读书感悟,有的地方他标注着“涵养”,有的地方写着“中庸之道”,书上不够用了,他就写在纸片上,夹在书中。

“一直舍不得扔。”就这样,这本书陪聂绍铮从广西走到广东,辗转了大半个中国,度过了无数个孤独的夜晚。“看得太多了,封面有些坏,我就又给它加了层塑料膜。”聂绍铮抚摸着封面说。

放下不如意,还是读书吧

除了新疆、西藏、内蒙古三省没有去过外,聂绍铮几乎走遍了全国,2017年,在外漂泊35年后,回到济南。没有妻儿的聂绍铮,幸好在济南还有个弟弟。弟弟给他租了鞭指巷的房子,因为聂绍铮的低保还在申请当中,所以眼下也是弟弟在为他垫付生活费。

有一次,聂绍铮路过山东省图书馆,“我年轻的时候在里面借过书,当时就很想进去借”。但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给聂绍铮留下很深的阴影,他不敢轻易与人交谈,“就算对你这样的小姑娘,我也不敢,我很害怕别人会给我不好的回应”。他说,自己是见门口没有很凶悍的警察和保安,才鼓足勇气走进了山东省图书馆,见工作人员和蔼可亲,没有要与他打架的样子,他才又一次鼓足勇气去询问办理借阅证的事宜。

“没想到很简单就办好了阅读证。”从此,聂绍铮便开启了他的“阅读模式”。

夏天,他每天早晨4点起床。“先看书后吃饭。”聂绍铮说,这里面还有一些小聪明,因为看书时间长了,眼睛会累,所以他总是先看会儿书,眼睛累了,再做饭、吃饭。到了冬天,因为没有暖气和空调,他会起床稍晚一些,但起床第一件事仍然是看书,一直看到晚上。

他不爱看电视、听广播,更不敢交朋友,连只有一墙之隔的邻居都称不认识他,去图书馆借书也很少与工作人员交流。书是他唯一的陪伴,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读书、借书。“读了书之后,心里就会亮堂一些,充实些。”聂绍铮说,书里的一些格言警句、箴言,对人是很有好处的,比如他,无论生活给了他多少苦难,但一读到这些格言警句,他心里或多或少就会有点儿底,有点儿数,“没事儿的”。

面对一生苦难,不会有埋怨吗?聂绍铮用他纯净、闪亮的眼睛看着记者,停了一会儿说:“埋怨啊,我要埋怨的人太多了,自己就麻木了,时间长了就不想了,还是看书吧!” (记者石晓丹)

新闻推荐

动物世界“四重贺礼”闹新春

新春将至,济南野生动物世界备好年味十足的全家“套餐”,让您春节趣玩开眼界:看非洲动物温暖室内畅玩、坐封闭小火车...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