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现代人踏上历史不失为一种好设计
在本次芙蓉街提升改造中,历史记载中,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打造的梯云溪作为重要历史一直被提起,从最初的恢复梯云溪,到后来的局部恢复,再到最后在芙蓉街北段发现梯云溪遗址的再规划,设计方案也随着芙蓉街施工的进度一直在更改。
实际上,这并不是芙蓉街首次大规模施工,为何这次会有这么多的惊喜发现呢?明府城管理中心主任朱俊如介绍,对于老城、老街巷的改造,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修修路、改改房子,而是重点在历史文化保护上,这种历史文化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这次的芙蓉街提升改造过程中,重在文化挖掘、文化保护上下功夫,对于有价值的泉水遗存、文化遗址等等,都要进行保护。“工期非常紧张,所以施工现场出现了这边赶施工,那边在考古发现的局面,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会把这些发现保护下来,并展示给大家,让大家感受到我们的泉水文化。”朱俊如表示。
在芙蓉街50多天的封闭施工中,从发现新泉到街面上发现古水道、老石板路面,再到后来文庙南广场前挖出疑似梯云溪遗址、明朝泉水暗渠、老石板路等等,也多归功于明府城管理中心相关人员每天在工地上的值守。相关人员表示,一方面是保证工期按时完成,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对于施工中的历史发现随时监控,及时联系考古专家进行现场勘查判定。在文庙南广场的施工中,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专家何利多次到现场,在发现历史遗迹的位置指导施工,对于发现的老瓷片、老石板等进行年代判定,“对于历史文化老街区,这样的挖掘和施工是很有必要的,展现历史,为城市留下了记忆。”何利建议,对于这些遗址的发现,比如泉渠以及老石板路面,最好的保护就是展现出来,泉渠可以更好地展现几百年济南的泉水文化,老石板路面则更好地展示芙蓉街的历史风貌,“让现代人走在几百年前的老路面上,不失为一种好设计。”
如今,芙蓉街施工即将完成,正在进行最后的细节打造和氛围营造,文庙南广场前因为工期紧张,暂时只是恢复广场南侧的道路通行,对于北侧的历史考古发现,方案还在设计中。
本报记者王倩
新闻推荐
76岁的刁立孔老先生家住燕子山西路16号院,院内共有4栋4层高的居民楼。作为一家省直单位的宿舍,16号院建于1985年,属于老旧小...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