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芙蓉街的关注掩藏的是我们对历史的热情

济南时报 2018-12-20 14:14 大字

□本报评论员 熊苗

芙蓉街改造接近尾声。在媒体的持续聚焦下,这座城市和她的市民,对于自身历史的关注也渐渐走向一波新的高峰。

19日,在府学文庙南广场,人们看到了新晋“网红”的“宝贝”们:清代石板已经完全露出脸来,仿佛从来没有被掩埋过;疑为“梯云溪”的古水槽则露出整齐的一边侧脸,好像在讲述自己的身世之谜;对大家敞开心扉的是那一段暗渠,手指没入清澈的泉水中,没错,是温暖的18℃,正正好。

不远处,随着挖掘机的前进,不时有一些零星瓷片被挖出来。每一次,总能引起现场的一阵兴奋。芙蓉街改造工程,考古发掘已然站上C位。

不论是媒体的聚焦,还是市民的关注,其实都是这座城市和人们对于过往的探究,以及求索自身历史的热情。

而这种热情,一方面似乎有着“补课”的意蕴。就像旁边做锅饼的吴大叔,家里五代人都生于斯长于斯,回忆过去,他忍不住摇头遗憾,过去的好东西被留下来的太少了……另一方面,这种热情,也折射了人们对于历史的关注的升温。随着新泉、暗渠、清代石板、“梯云溪”等陆续被发现,管理方希望以后能在“保护好”的前提下,“露出来”“展出来”。理念的进步,何尝不是这项工程中这座城市最大的收获之一?

当然,我们永远都有进步的空间。比如,如何让新发现的这些文物在景观设计上,达到保护和展示的最优结合?如何让明府城的复古之路,达到复古和现代的最佳组合?这些,都考验着我们的管理方。就像在路边“偷听”到的芙蓉泉边的管理方、施工方现场会,“芙蓉街代表了济南的形象,所以一定要做好。”

另一个进步空间,或许在于这次“意外”发现,对于未来城市改造,尤其是老城改造的借鉴意义。对于可能存在考古发现的地方,我们是不是可以把预案做得更为充分,甚至让考古人员和施工方同步进场?至少是在动工之时,对于可能存在的文物或古迹保持足够的“警戒心”。

离开文庙广场的时候,挖掘机仍然在向前掘进,是在为以后要掩埋的通信管道等“开路”。站在那里,我在想,这些管道代表的是现代生活的便利,而旁边的文庙和这些新出土的宝贝,则代表着古老历史的见证。置身于历史和现实重叠的两个“场”,真好。

新闻推荐

国家女排执行教练走进槐荫学校

本报讯(记者张展铭通讯员靳鑫)近日,国家女排执行教练安家杰带领女排队员王梦洁走进了济南市兴济小学,和小排球运动员们进...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