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编办围绕大局探索统筹使用事业编制资源新路径用活编制资源 激活一池春水
本报12月17日讯(记者 王晓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为破解机构编制紧缺难题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市编办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和人民群众所急所盼,深入挖掘机构编制资源潜力,加大统筹使用和管理创新力度,不断提升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改革发展释放新动能。
盘活编制存量 促师资力量充盈
济南作为省会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随着城镇化加快和外地人口流入,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着较大压力。
为了从机构编制角度助推解决这一人民群众高度关切的问题,市编办在严控机构编制的“硬约束”下,采取了多种挖潜盘活措施。利用精简压缩、事业单位改革、“僵尸”单位清理等方式盘活存量,将挤出的机构编制资源向基础教育领域倾斜,并采取跨区域、跨层级调剂编制的方式解决部分区县编制不足的问题。仅在2018年,就为15所新建中小学、幼儿园明确机构编制事项,总共核定编制850名。
为有效解决中小学在编教师分布失衡问题,市编办及时研究并提出措施,在全市中小学实行“人编同调”,对于已满编超编的区县中小学,允许根据工作需要在本区县教育系统内实行教师带编流动。同时,用编进人计划优先向基础教育倾斜,支持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足额补充人员,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有空编的,原则上按照申报数额安排用编进人计划,做到有编即补,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优化技术力量 促疾控职责落实
为健全济南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市编办梳理完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重新明确了疾控中心职责任务。
对照新的核编标准重新核定事业编制,并明确规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所占编制不得低于编制员额的85%,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低于70%,将更多的事业编制向专业技术一线倾斜,进一步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创新管理模式 促公益服务效能
近年来,市编办一直探索创新机构管理的新模式,通过采用更加灵活有效的管理、激励方法,提高工作效能。
今年以来,对利用国有资产从事公益服务的社会组织,如济南市投资促进中心、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探索建立“四不像”管理模式。一方面,引导其依法依规开展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落实法人自主权;另一方面,明确不再纳入机构编制核定范围,便于这些单位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人员聘任制管理和KPI考核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激发创新活力和发展动能。建“编制蓄水池” 促招才引智活力
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是打造新优势、培育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围绕增强济南市对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市编办积极向上级争取,增加济南市用编计划总量,为济南市引进人才留下充足空间。同时,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在全市用编计划总盘子中,将用编计划向人才引进工作倾斜,在全市调剂500名事业编制,建立起人才编制“蓄水池”。按照全市统筹、专项管理、滚动精准使用的办法实施管理,为具有事业身份的高层次人才来济创新创业提供机构编制保障,解决其后顾之忧。
对高等学校、中职学校、技师学院、公立医院、科研院所等单位,市编办立足创新用人体制、吸引高端人才的实际需要,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不再实行用编计划管理,在引进人才等方面赋予事业单位更多自主权,解决了引进人才周期长、招聘难等问题,便于这些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补充所需人才。
新闻推荐
小区上演现实版“捉狐记” 白狐原是从附近居民家跑出来,动物专家称不能擅自饲养
被关在笼子里的白狐。12月16日上午,济南经十东路保利花园小区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只通体雪白的狐狸闯...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