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 坚守匠心 记“济南工匠”、济南微雕传承人王天明

济南日报 2018-12-10 11:32 大字

王天明

今年10月,济南微雕传承人王天明被评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月15日,王天明荣获了2018“济南工匠”的殊荣;11月30日,济南市文化馆举办了济南微雕传习班结业暨王天明收徒仪式,他现场为完成学业的17名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并择优收了4名正式弟子,壮大了微雕传承队伍……对于王天明来说,最近这段时间真可谓喜事连连。多年来,王天明不断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艺水平,以传承非遗技艺、传播传统文化为己任,坚守着非遗传承者的光荣使命。

弘扬工匠精神不断提升雕刻技艺水平

工匠精神是一种专注执着、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气质,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支柱,也是每位非遗传承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在2016年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发起的首届寻找“济南工匠”活动中,王天明就以精湛的技艺、敬业的精神荣获2016“济南工匠”提名奖,今年又凭着“集微书、微画、微型工艺于一身”的绝活如愿以偿荣获了2018“济南工匠”的桂冠。“获得‘济南工匠’的荣誉,于我而言是一种鞭策和鼓励。我将把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传承给学生们。”王天明在获奖之后如是说。

王天明并不满足于眼前的成就和荣誉,近年来不断创新技法,在创作内容、载体等方面也进行了新的尝试。在技法与创作载体方面,他突破了在玉石、骨片等软料上施艺的禁锢,在水晶、金属、瓷器等材质上创作了硬派微雕作品,最近又尝试在漆器上施艺,成功刻制了漆器屏风《千里江山图》,广受赞誉。创作内容也更为丰富,从中国传统优秀诗文、图画到外国名人、名句、诗文,无一不可用微雕艺术来呈现。

致力非遗传承努力培养年轻优秀人才

非遗的产生、传承及发展都是由非遗传承人来完成的,他们掌握并传承着民间文化知识与民族技艺精髓。微雕作品艺术价值高,但掌握微雕技艺的难度也很大。王天明几十年的从艺经历,才练就了在头发丝上雕刻,毫厘千钧之间,凭意念运刀,一气呵成的绝技。针对微雕传承后继乏人的困境,王天明在济南市文化馆、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扶持下开设了济南微雕传习班,一期学员24名,不遗余力开展教学,历经一年的时间,学员们基本掌握了微雕技艺。王天明先后两次遴选了11名优秀学员收为入室弟子,确保济南微雕健康有序地传承发展。“希望这些学员能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不断精进技艺,坚守在非遗阵地。”王天明对微雕学员们寄予了厚望。

注重非遗传播积极参与非遗交流展示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要意识到非遗传播的重要性,通过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展示展演等活动,搭建社会各界了解、学习、体验非遗的平台,逐渐增强非遗的影响力与知名度。近年来,王天明注重参加对外文化交流及非遗展示活动,2016年赴泰国参加了曼谷(东盟)商贸文化博览会,在展示微雕作品之余,还为现场观众在手机、首饰上创作微雕作品若干;今年5月份赴美国西雅图、丹佛等地,在华盛顿大学、丹佛大学、丹佛社区大学及丹佛艺术博物馆进行多场讲座和展示,广受赞誉;今年9月份亮相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作品受到中央、省市各级媒体的追捧。

毫厘之间,尽显大千世界;一把刻刀,雕刻百态人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王天明将继续弘扬工匠精神,坚守非遗传承的阵地,努力将微雕艺术发扬光大。

(本报记者 陈炜敏 通讯员 付伟安)

新闻推荐

槐荫振兴街街道优化营商环境

本报讯(记者张龙)近日,槐荫区振兴街街道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我该怎么办”大讨论活动,促进街道社区全体工作人员“观念大转...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