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庄村的“富裕三部曲”
一个人生命的根在哪里?就在养育你的那片故土里。当见到年逾七旬的田会银老人时,这句话便变得生动起来。
初冬的黄河岸边,草木凋零,透露着冬的气息。眼前却有充满生机的土地和村庄,远处是缓缓流淌的黄河水,田会银就生活在这里——长清区孝里镇黄河岸边的宋庄村。生于斯,长于斯,扎根于一片乡土,经历世事变迁。这样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眼瞅着过去的泥土路变成宽敞的水泥路,又亲身体验着农业生产从手推车拉到耕种收获全部机械化,已到来的、即将到来的变化还有更多。黄河岸边这个村庄几十年的喜怒哀乐无一不在他的生活中留下痕迹——
黄河岸边的宋庄村,风景秀美。在田会银的记忆里,小时候那会儿黄河很狭窄,像一幅蜿蜒的长龙画。风景虽美,村里人的日子却不好过。从这家到那家,满眼看到的尽是地瓜干、高粱,稀饭碗里能照见人影。中学毕业后,田会银便在生产队里干活挣工分,那时候的他,地瓜干高粱面糊糊一顿能喝五大碗,可是一干活,肚子一呼噜,就没劲了。干活的时候他时常想,离了地瓜不能活的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让田会银和乡亲们看到了希望。1979年,宋庄村也与别的村一样,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时,村里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场面,乡亲们焕发岀了前所未有的生产积极性。尽管那时土地因黄河水泛滥冲进了泥沙,盐碱情况非常严重,甚至长不了庄稼,但这阻挡不了田会银和乡亲们的干劲。村民们起早贪黑,对田地进行翻淤压沙,耕地播种,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果实。第一年,宋庄村粮食产量就翻了一番。大人、小孩们手捧籽大粒饱的小麦、大豆和玉米,打心眼儿里感谢党的好政策。
“发展才是硬道理”。温饱问题解决了,宋庄村展现在田会银面前的又是另一番图景:村民们的思路“活”了起来,他们有的包地种田,有的经商办企业,有的发展蔬菜生产,有的外岀打工挣钱,全村100多名青年村民外岀打工,每年赚回200多万元。宋庄村幸福的生活就像吃甘蔗上楼梯——节节甜、步步高。
改革开放40年,宋庄村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昔日的土坯屋已经被鳞次栉比的农家小洋楼所代替;家家有余粮,户户有存款;村民喝上了自来水,走的是水泥路;公交车穿村过,买东西有超市,看病就医在家门口……田会银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和田会银产生共鸣的还有宋庄村以前的村干部宋光臣。在他看来,改革开放40年,宋庄村经历了“富裕三部曲”:第一步是联产承包后有了种地积极性,五谷丰登粮仓满,然后喝酒、吃肉、娶媳妇;第二步是走出去打工、开店、办企业,有钱可挣;第三步是请回来、叶落归根,家乡变美了,外岀打工者返乡创业,快乐回归。
宋庄村的“富裕三部曲”,田会银一家也身处其中。弟弟田会中靠木工手艺活起家,盖起了两处农家小院。而今年3月份,孝里镇实施黃河滩区脱贫迀建工程,宋庄村也在迁建范围。想着不久就要住上舒心的楼房,田会银和乡亲们对新生活充满希冀。他们知道,宋庄村的故事远没有结束。
(本报记者 邵明红 通讯员 牛振勇)
新闻推荐
本报11月12日讯(记者谷青)今天,一场主题为“信息产业助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的高端研讨会在济南市成功举办,来自中央电视...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