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日报》讲出我心中最美的故事

济南日报 2018-10-31 11:32 大字

□王新勇

岁月如歌。《济南日报》犹如良师益友,一路陪伴,不息地书写着如歌的岁月,无私地、默默地讲出我心中的故事,使我这个有着20多年经验的老通讯员,生活如醉如痴、如梦如歌。

同《济南日报》相识相逢,可以追溯到1997年。那年4月3日,我到当时的长清县委宣传部工作,8月20日到新闻科学习,很自然地同《济南日报》见面了。她开启了我新闻宣传的工作生涯,一直到今。

20多年来,我撰写了4000余篇新闻稿件,最难忘的是《济南日报》发表的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诸报端的新闻——《长清县城展新容为迎佳节巧装扮》。当时国庆临近,全县上下喜迎国庆节,绿树红花,盆景雕塑,县城装扮一新。我就把长清的措施一一纳入文章中,经过农村部傅玉明主任的精心编辑,很快在《济南日报》二版发表。见到文章,高兴得我闻着墨香读了又读,还把新闻稿件剪下来,工工整整贴在剪贴本上,并标注上“《济南日报》1997.10.1 二版 510字”。

万事开头难,万事开了头就不难。自从发表了第一篇新闻后,不知从哪儿来了无穷力量,我更加多产高产。记得有次去马山镇采访征兵工作,我被现场的气氛感染,回来当天,第一时间写了篇现场新闻,通过传真发往《济南日报》。由于采访、撰稿、发送等环节没有现在网络发达,等到了编辑手中的时候,早已过了排版的时间。当时值班的周翰英主任一看新闻写得不错,又协调总编室调换了稿件。第二天,现场新闻《爱国主义不是光挂在嘴边》发表了。周主任打来电话说,“再有好新闻要提前打个电话,好留出版面来。”一个普通的电话,可能对《济南日报》所有敬业的编辑记者来说,是最普通不过了,可是对基层的通讯员来说却难以忘怀。

记得还有一次,我们到当时的五峰山镇宋庄村采访夏粮征购工作,全村37名党员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能量帮助贫困群众,使不大的小山村早早地完成镇里布置的征收任务,我就以《37名党员37盏灯》为题写成通讯,发表在《济南日报》2000年10月7日二版头条位置。谁知第二天,当时的编辑宋晓晖打来电话说,“你写的这文章……”我想,可能材料出问题了,是错字、错句,还是标题……“你的新闻由于切合当前形势,反映党员的正能量,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牛洪恩签批意见,说新闻写得好,安排再在《济南日报》一版头条深挖报道。”我仅仅写了一篇反映长清农村的普通新闻,却得到市委领导的关注,当时的心情真是不知怎样表达才好。寒来暑往,正是借着《济南日报》这个党媒平台,我每年发表新闻稿近200篇,剪贴新闻22本,发表新闻200多万字,装订有自己新闻的报纸原件近1米高,数字无言,新闻有声,无不讲出了我心中最美的故事。

《济南日报》是我的良师益友,因为她把长清最美好的故事讲给省城济南乃至更多的人听。长清的知名度、美誉度、成熟度在《济南日报》平台上亮化着、美化着、扩散着。作为推介长清发展的平台,《济南日报》可谓无与伦比。由于长年从事新闻、从事宣传、从事通讯员工作,文笔有所长进,2005年,我以第一名的成绩步入长清区级领导干部选拔的行列。多年来,职位多变、岗位多换,但怎么也没有离开《济南日报》的呵护关爱。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一个个鲜活的事实,说《济南日报》不是良师益友都难。

千山悟彻皆灵岩,万水归流总长清。作为长清区走出来的一名《济南日报》通讯员,总是不经意间拿出这副对联歌颂家乡。但任何事物经过《济南日报》的雕琢孕育,一山一石皆可灵动,任何事物经过《济南日报》的培树推宣,一沟一壑归于长清。青山不老,岁月常新,我永远是《济南日报》的一名通讯员,借助平台优势,讲出人间之爱,讲出心中最美的故事。

新闻推荐

中国楼市降温进行时:谣言与辟谣齐飞

渐冷的秋风不仅吹降了中国多地气温,也为房地产市场带来阵阵寒意。楼盘降价促销增多、二手房成交大降、房价涨势疲弱……随...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