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博物馆:三代人一座城的记忆
崔兆森的家庭博物馆
当年崔兆森结婚时买的镜子,如今镜中人已是古稀老人。
录像机、VCD、DVD、录音机……这里收藏着家庭收录机的变迁轨迹。
不同年代的火柴票
崔兆森父母当年的家具
“你看,这是我小时候用过的碗。”“这是当年妈妈做针线活的箩筐。”“这是1992年近4万块钱的大哥大,这是如今咱们用的小巧便捷的手机,改革开放40年来,通讯工具的改变对百姓的生活影响深远……”在崔兆森的“家庭博物馆”中,71岁的他饶有兴致地为记者介绍这些上了“岁数”的宝贝,别看这些藏品都是寻常百姓家的老物件,它们身上可记录了改革开放40年来济南的社会变迁。对于崔兆森以及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来说,这些老物件承载了一个家庭三代人的生活记忆,同时也见证了这40年百姓生活的变迁,是一座城市的记忆。
崔兆森的家庭博物馆位于经七纬五附近一处400平方米的地下室内,他不仅为家人整理了详细的生活档案,还将一家人生活点滴的物品一一搬进了博物馆。上世纪60年代的老家具、凤凰牌自行车;70年代的冰箱、电视机;80年代第一部大哥大;90年代的音响组合;21世纪的照相机……14500件老物件,时间跨度超过半个世纪。流逝的时光一去不复还,但置身于此,如同时光穿越,回到当初,一切看得见、摸得着。装备日新月异,上万件生活用品的更新换代,标志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从“温饱”向“品质”转变,这是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成就,所留下的时代烙印永远镌刻在崔兆森的记忆深处,尤为珍贵。除了生活物品,这里还有崔兆森收集的从1950年创刊到2015年12月的全套电影杂志《大众电影》,目前在全国收藏界是最为完整的一套。
摸着母亲当年用过的碗,翻着女儿小时候的课本,崔兆森说:“这些物品都承载着人的成长轨迹,也是时代记忆,希望这种有温度的东西能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让它有迹可循,让所有的人都能知道走过的路,也清楚将如何走下去,这也许就是崔兆森家庭博物馆的意义所在。 (本报记者 赵晓明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张传升在小区里摆起了免费理发摊张传升理起发来很专注张传升出门喜欢带一把推子,这是几十年来养成的习惯。从普通推子...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