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也有个唐三藏

济南日报 2018-10-19 11:32 大字

□朋星四禅寺遗址四禅寺遗址

《西游记》所描写的唐三藏,俗姓陈,法号玄奘,是河南偃师人。唐,指唐朝;三藏为梵文,意谓包含经藏、律藏、论藏的全部佛教经典。只有通晓三藏的高僧,才能号称“三藏法师”。

“唐三藏”作为一个专用名词,特指玄奘;作为普通称谓,则指唐代所有的高僧。在唐代,有一个比玄奘小三十多岁、生长在山东济南的另一位高僧,也曾远赴印度取经,也曾称为三藏法师,但却因种种原因在后世鲜为人知。事实上,在佛教史上,他与玄奘、东晋法显并称为“三大求法高僧”,又与玄奘、后秦鸠摩罗什、梁朝真谛并称为“四大译经家”。

这位济南的“唐三藏”,法号义净。

义净,俗姓张,字文明,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出生于齐州山茌县(今济南长清张夏)。七岁入齐州城附近的土窟寺出家皈佛,后到洛阳、长安深造。

唐高宗咸亨二年(671),义净登上南下的波斯商船,漂泊两年后上岸印度陆地,饱尝艰辛之后到达那烂陀寺,在那里学习了十年。那烂陀寺在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今印度比哈尔邦首府巴特那东南),规模宏大,盛时藏书九百万卷,能容纳僧众万人,是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

佛教徒除了理论学习,还重视巡礼实践,即漫游佛教古迹。义净在那烂陀寺期间,重点考察了古王城。古王城即王舍城,是古印度中部十六大国之一的摩揭陀国的国都,释迦牟尼曾长期在此居住,佛迹、寺塔众多,有两大著名遗迹:一是城中佛陀修行的竹林精舍,二是城东佛陀说法的佛教圣地、灵山鹫峰。在王舍城,义净写过一首短诗《在西国王舍城怀旧之作》,用一三五七九言组成,是一首“宝塔诗”:

游,愁!赤县远,丹思抽。鹫岭寒风驰,龙河激水流。既喜闻朝日复日,不觉颓年秋更秋。已毕耆山本愿城难遇,终望持经振锡往神州!

“赤县”,赤县神州的省称,指中国。“丹思”,心神,赤诚之心;“抽”,萌生,抒发。“龙河”,尼连禅河的异名,相传佛将成道,先浴此河,后坐菩提树下。“耆山”,耆阇崛山的略称,即鹫峰。这首形式独特的诗,反映了义净的心声:西天取经是为了东土致用,学成之日,盼望回到祖国传扬佛法。

义净巡游至庵摩罗跋国(其地在西印度)时,曾拜访同乡僧人道希法师的故居。道希法师是齐州历城人,先于义净来到印度,也曾到过那烂陀寺,可惜五十多岁即在庵摩罗跋国遇疾而终。与道希同一时期来印度的,还有一位齐州同乡师鞭法师,他擅长咒禁、娴习梵语,在庵摩罗跋国受到国王的礼遇,安居王寺。曾与道希法师在王寺相见,同住一个夏天。两位高僧异国逢同乡,“申乡国之好”,为一时幸事。但不幸的是,师鞭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五岁。义净比他俩晚到十多年,没能在印度见面。根据义净的叙述,可知唐代的济南,至少有三位僧人西来印度,但只有义净生还,足见西天取经之险难。

《全唐诗》中有一首无名氏的《题取经诗》,实际上是义净所作。义净亲身经历了取经的艰难,更加钦敬古代那些高僧,告诫后辈当思佛经来之不易。诗曰:“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后贤若不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

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在印度求法十二年的义净决定启程回国。携带大量梵本经文,沿原路返回,中间又经历许多劫难,永昌元年(689)才到达广州。这期间义净除了翻译佛经,还著有《南海寄归内法传》,记载印度等国的佛教状况。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陆路的所见所闻,法显的《佛国记》详于陆路而略于海路,因此义净记述的有关南海各地的情况,就成为流传至今的关于南海各地的最早历史地理材料。

武则天称帝之后,大力崇尚佛教。义净派人携带自己的著述进京上呈朝廷,得到武则天的嘉许。证圣元年(695)夏天,义净启程北上洛阳。武则天亲率文武百官组成浩大的欢迎队伍,到外郭城上东门外迎接,礼仪超过了当年玄奘回朝仅由宰相派员迎接的规模。

虽已年过花甲,但义净仍然保持旺盛的工作状态。他往来于长安、洛阳,主持译经活动,到逝世为止,共译出经论107部。义净译经,坚持直译,在原文下加注说明,订正译音译义;在语译方面,区分俗语雅语,又常在意译汉字下标出四声和反切,以求得准确的发音。既继承了玄奘的翻译特点,也有自己的独创之处,译作水平很高。

当然,义净并不是一个“书呆子”,他深知弘扬佛教必须得到皇帝的支持,因此也周旋于朝廷,以高度的灵活性配合武则天完成了一些急需的政治宣传。例如,就在义净刚刚回国的公元695年,武则天声称得到民间进贡上来的“天赐石函”,其中有十二个奇怪的字,众人都不认得,武则天便请义净辨识,义净不负圣望,竟然全都译写出来,十二个字是“天册神皇万岁忠辅圣母长安”;武则天大喜,当年九月就为自己加上“天册金轮大圣皇帝”的称号,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天册万岁”。这件事情颇可玩味,极有可能是武则天、义净联手上演的一出双簧戏:武则天亟需要证明她代唐称帝是天赐神授,义净初来乍到很需要借助皇权提高声望,双方达成默契,合作共赢。

因译经卓有成就,义净被封为“三藏法师”。

唐中宗即位,效法唐太宗为玄奘写《大唐三藏圣教序》,亲自撰写《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以表彰义净。中宗皇帝特御驾洛阳西门,向群臣宣示义净所翻译的新经。第二年,义净随驾西去长安,在大荐福寺(小雁塔)设置翻经院,并居住在该寺。

义净晚年在大荐福寺卧病。唐玄宗先天二年(713)正月,奏请返回老家,朝廷准予回齐州。义净思念家乡,叮嘱门徒说:“齐州孤妹、诸亲眷属,并言好住。”然而他并未能回到齐州,于当月十七日圆寂,享年七十九岁,法腊(僧龄)五十九年。安葬于长安延兴门外,墓塔周围建寺,为表彰他翻译《金光明最胜王经》而命名为金光明寺。

齐州的四禅寺,也建塔立碑挂像以纪念义净。碑由齐州书法家、时任御史的唐奉一书写,抄录的是唐中宗的《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宋代苏辙曾来此寺瞻仰,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也曾来过,并将此碑收录于《金石录》之中。这块唐碑后移至长清大清河畔的河阴寺,清咸丰年间黄河决口侵夺了大清河道,此碑遂被冲淹而失踪。

2011年,在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的通明山上,重修了一座寺院,命名为“义净寺”,以纪念这位济南的唐三藏。

笔者试拟小诗一首,吟赞高僧义净法师:“齐州土窟启英猷,独步西天演法流。鹿苑修为无杂念,鹫峰望远有殷忧。译文精妙人争诵,诗草珍奇世竞求。功等玄奘号三藏,高风懿行耀九州。”

新闻推荐

老人来到这儿,像是到了家 济南普亲金悦养老院给失能失智老人一个专业温馨的居所

文/陈玮位于济南104国道的济南普亲金悦养老院,是普亲在山东落地的第一个养老机构项目。...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