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趵突

济南日报 2018-10-16 00:00 大字

□陈书斌

我这里所说“趵突”是指《济南日报》副刊版的名字“趵突”。综合类报纸一般都会有个文艺副刊版,副刊版也大都有个能体现地域特色的名字。像《人民日报》副刊名字是“大地”;《文汇报》的副刊是“笔会”;《新民晚报》的副刊是“夜光杯”;《大众日报》副刊是“丰收”;《青岛日报》副刊是“琴岛”;《烟台日报》副刊是“半岛”等。

《济南日报》副刊版“趵突”的名字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文革”结束后由“向阳花”而改的。这样一改,使之更加具有济南的地域特色:趵突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也是济南的象征。更名“趵突”后,我更加关注和喜欢她了。当时的副刊版还开设了许多有济南特色的小栏目。如杂文栏目名字叫“历下晨钟”;小小说栏目取名“一滴泉小说”;为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开有“新人新作”专栏,那时,我的许多小文章就是在“新人新作”里刊登的。八十年代初,“一滴泉小说”栏目刊发了我的几篇小小说。同事和亲友见面后都要和我说“写得真好!”有的朋友还打电话祝贺。

几年前,我在藏书中偶然发现了一张“济南日报稿费通知单”,签发日期是1986年2月1日。稿费通知单的内容是:

“陈书斌同志,您的稿件1985年12月29日已采用。稿酬人民币陆元”。我还能记得,这是小小说《串门儿》的稿费。

这张“济南日报稿费通知单”是领取稿费的凭证。那时对于本市作者,《济南日报》的稿酬不是采用汇款单寄给作者本人,而是收到稿费通知单后到报社财务室取钱。那时我大约共收到过两三次这样的通知。我收到这张稿费通知单,没有去报社财务室领取稿酬,而是夹在了一本书中,时间长了也就把此事忘了。几年前《济南日报》刊登了收集历史物件的启事。我按要求把这张30年前的稿费通知单捐给了报社。没有想到,济南日报社赠送了一套保暖内衣作为奖励;我觉得这有点无功受禄,因为这本来就是《济南日报》的文物,物归原主是应该的。

为“趵突”写稿时间长了,也使我认识了几位编辑老师,侯林老师、朱春娃老师和逄金一老师等令我难忘,他们为人真诚,勤勉敬业,温文尔雅。我的许多稿件的发表,也有他们付出的劳动。从二三十岁到如今双鬓染霜,我已退休多年。朱春娃老师也已退休,两三年前的一次街头邂逅,我遇到了多年未见的朱老师,欣喜不已。在交谈中,朱老师还是关心我的业余写作,鼓励我还是要多写,笔耕不辍。听了她的话,我心中热乎乎的。我告诉朱老师,由于生病和眼疾,我写的东西少多了,但不会放弃,因为读书写作已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我有几位文友,他们对于“趵突”也非常喜爱,他们也大都是在“趵突”上发表了处女作,如今成了省市作协会员和全国作协会员。他们对于“趵突”也有着特殊的感情。

30余年来,我在“趵突”上发表拙文近百篇。我曾有个想法:把所有在“趵突”上发表的东西整理个集子出书,但后来觉得有些单薄,还是下功夫多写一些再说吧。再有几年也许我的愿望会实现的。

新闻推荐

孙斌会见SMC(中国)有限公司客人

本报10月15日讯(记者范俐鑫)今天下午,副市长孙斌在山东大厦会见了SMC(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清海一行。孙斌在会见时...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