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摇篮□李庶铭
1994年7月28日,是我写作生涯中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那天,我的一篇题目为《装满药瓶的木橱》的文章,第一次在《人世间》版上变成了铅字,而且还是头题!从此,我便更加积极地给《济南日报》投稿。
送走了以往屡投不中的灰暗日子,我在继续写稿投稿的同时,也开始反省自己这些年的投稿经历。我发现,写作绝不能抱侥幸心理,那些敷衍成篇、内容空洞的急就章,即使投到报社,也不会发表。总结自己失败教训的同时,我也不得不佩服报社编辑们的慧眼如炬,深为他们那种对待稿件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严格把关的精神所折服。
1994年12月底,《劳动法》刚颁布不久,我以单位举办“劳动法知识竞赛活动”为素材,写了一篇小小说,寄给了《济南日报》。就在我差不多将该稿件忘记时,1995年5月2日(事后我才知道,这是为了配合《劳动法》正式实施,从而更加佩服编辑的长远眼光。)“趵突”副刊上编发了这篇小说,还配发了评论:“这五篇作品的作者都是名不见经传的文学新人。作品虽然比较稚嫩,读后却给人一种清新之感。《钳工班的哥们弟兄们》写得相当生动,通过劳动法知识竞赛答卷这个事,将钳工班的一伙青年的神态表现出来。作品没有回避在青年中所存在的不重视政治学习的事实,却透过他的‘调皮\’‘捣蛋\’的表层,揭示了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班长小张将答卷子的任务交给了‘作家\’和‘记者\’。‘作家\’和‘记者\’家中都有困难,感到委屈。但事实上班长小张并没有走开,全班的人都没有走开。他们都在关心着‘记者\’和‘作家\’。作者向我们表明,钳工班的哥们弟兄们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却是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使我们看到了青年存在的缺点,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希望。”小说发在头题,从题目到内容都做了较大改动,读后有焕然一新的感觉。惊喜之余,我也非常感谢编辑任晓峰,是她在背后默默地为这篇稿子下了大功夫。
从1994年发表第一篇作品起,我一共在《济南日报》发表了25篇文章,涵盖报纸的各个版面。到现在我仍能叫出当时各版责编的名字:张艾瑛、任晓峰、逄金一、刘湘鲁、支英琦、王崇业……
如今我已经退休,心却依然不老。我的创作劲头甚至比以前更足了。1996年12月我加入济南市作家协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我已在全国各大文学期刊发表小说100余万字,其中荣获省级奖项三次、市级奖项一次,另有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散见于全国各地报刊,并出版中短篇小说选一部。我现在是一位自由撰稿人。回顾自己30多年的写作历程,我深深感谢当初培养我成为作家的摇篮——《济南日报》。俗话说得好:“井要淘,人要教。”不敢想象,如果我在当初投稿时,始终没有遇到报社的好编辑,帮助我认真修改,并最终使之发表,我还能不能坚持下来,走到今天。
感谢在我初踏文学之路时,扶我蹒跚学步并最终走向成功的《济南日报》!
新闻推荐
9月16日上午,由济南市美协和齐鲁晚报主办,齐鲁美术馆和青未了画廊承办的“花间留照——周石峰中国画花卉小品展...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