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济南中秋节旧事

齐鲁晚报 2018-09-17 02:01 大字

□张稚庐

八月十五中秋节,在济南民间被视为仅次于春节的一个大节令。“四时俱可喜,最好仲秋时”。时当仲秋,炎热的夏天过去了,冬天尚未到来,天气温和适中。这时,一年辛勤的耕耘已经收获。晚上,碧空万里,皎洁的月亮冉冉升起,清爽明澈,正是赏月之时。先不说中秋节拜月、吃月饼等风俗,就是西关城顶一带的鲜果市和街上那些大大小小的兔子王摊子,也足够人瞧的了。

黄昏时候,华灯初上。你如吃过晚饭,漫步走过估衣市街,来到城顶,远远就有一阵清香随风飘来,这儿鲜果摊子鳞次栉比。小贩用长长短短的竹竿挑出灯泡,房檐下一片雪亮,摊子上鹅黄姹紫、嫩红新绿。不用说吃,就是看看也让人赏心悦目:淡黄扁圆的鸭梨,紫而泛霜的大葡萄,一堆堆大红枣,那苹果像搽了胭脂胖娃娃的脸蛋子,石榴笑开了口,露出水晶般的籽儿,祭月的西瓜擦得又绿又亮……小贩直冲人笑,说:“这鸭梨又脆又甜,你老人家不称上几个?”风飘果市香,这一幕令人难忘。

一进农历八月,院前、西门、南门外、劝业场,各十字路口“兔子王”摊子就摆上了。所谓“兔子王”,乃是用细黄泥塑成的一只只玉兔,有“大红袍”“大坐虎”“小坐墩”“兔奶奶”“兔子山”等十余种。大者三尺,小者尺余,祭月时摆上。给孩子当玩具的兔子王只有三四寸高。做兔子王先要把泥捏好,再翻出模型,俗称:“模子”。模子分前、后两片,用模子扣出泥坯,趁湿安上耳朵、头饰、手、臂等。坯子晾干,外涂白粉,再彩绘上色。其中,最见功夫的是给兔子王“开脸”,手艺好的画出来格外传神。而后抹上鸡蛋清,更显光泽。这兔子王竖着两只长长的耳朵,瞪着杏核眼,撅着通红的豁子嘴,笑脸迎人。它们或坐或立,有的还骑着老虎、狮子。有的怀里抱一药杵,前面是个鼓状的药钵,只要牵动泥座下的一根拉线,那兔子王便吧嗒吧嗒地捣起药来。据古代神话传说,嫦娥偷服了后弈的灵药,是带着一只玉兔飞升到月亮上去的。既然上了天,就成了神,被封为“长耳定光仙”,济南人尊它为“王”,以示不敢亵渎。

摊子上将兔子王由大到小,一层层陈列在货架上。有的衣冠华丽,有的金甲蟒袍背后还插着四面靠旗,威风凛凛;“护心”嵌着闪闪发光的镜子片,俨然如舞台上威武勇猛的大将。这些摊子,五彩斑斓,点缀了中秋节的气氛。儿童若能得到一具小兔子王玩玩,真是欢快。吧嗒吧嗒拉着牵线,能玩很久。其实,精致的兔子王大人也未尝不可以玩。当年,济南做兔子王的有30余家。以米长清家、张锡恩家、解庭海家较有名。米家“开脸”最生动。张家由天津迁济,张锡恩是从他舅舅那里学到的手艺,其舅是天津塑神像的高手。解家兔子王的各样模子最多。床底下塞得满满当当,“文革”时都填了井底。

从前,对穷人来说,中秋节是一“关口”,因为居家度日,少不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东西,平常都是从街上的小铺里赊来,小铺里将每家的欠账记得清清楚楚,而欠钱必须要于中秋节前还上,否则节后一概不赊。穷人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到处借钱填“窟窿”。

至于阔公馆里的男女仆人、买卖家的学徒等也只有在中秋节时才能得些“节赏”,节前他们最愿干的是忙着替主人去各处送礼,约定俗成,被送礼的一定要付“车钱”,十几家下来,得钱不菲。

中秋节的晚上,几乎家家“祭月”。这时天凉如水,清光如昼。祭月时庭院里放一八仙桌,摆上兔子王,香烟袅袅,供品有月饼,富户之家甚至供成套的月饼,由大到小最高的十二层,宛若一座宝塔,另有应时鲜果,唯梨不可上桌,因梨离同音,乃团圆节之忌。住在大明湖畔的人家,有的还供上整节的白莲藕,置碧绿的荷叶上……

新闻推荐

第十一届北坦美食文化节开吃了

本报9月16日讯(记者王皇)15日上午,“香满泉城、品味北坦”第十一届北坦美食文化节在明湖广场开幕,美食节持续三天到...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