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亭街15号院的泉水生活
王俐用刚打上来的泉水泡西瓜。(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胡磊
泉水之于济南人,是魂,是根,貌似无形无影却又无时无刻不存在。
对于这一点,生活在曲水亭街一带的老济南人体会最为真切。
在庭前,在屋后,在街角,在檐下,一股股泉水无声无息地流出来,流过青石板,穿过杨柳桥,时而千回百转,时而婉转旖旎,时而悄无声息,时而又泛起明亮的浪花,像极了日复一日的生活。
生生不息的泉水,滋养了这里的祖祖辈辈,潺潺的灵性,已深深渗入泉城人的骨子里。
如今的曲水亭街一带,承载着无数艳羡的目光。几乎每一处泉眼,每一条溪流,每一座院落,每一副楹联,都会使如织的游人驻足品味。一直敞开大门的曲水亭街15号院,更是让不少人流连忘返。
这是一处三进院落,徽派建筑风格,框架式砖木结构,榆木梁、杉木檩、土坯墙,嵌入墙体的老砖佛龛,呱嗒嘴儿的冰花窗户,正房前出厦设计,厦下有廊,四梁八柱,并有书屋、东西厢房和耳房,元宝屋脊,带跨院和泉水井,北房东墙上建有三叠双凤眼马头墙。院子的影壁墙下,有一眼泉,被称为佐泉。
已从教师岗位上退休的王俐是这里的第三代继承人。当年,她的祖父卸任湖北省长阳县县长后,回到济南教书,全家才算回到了老家,购置了这座宅院。
从佐泉井壁石头风化(损的程度,就能看出这口井年代的久远。平时井水丝毫不见波澜,但只要打桶水上来,井里就热闹起来,水声泠泠,气泡打着转儿从井壁间流出,往中央汇聚。泉水清泠透彻,可以直接饮用,口感清醇甘洌,岁月流转也从不曾干涸。
这眼泉,滋养了王家几代人的生活。
王俐小时候,每逢过年,大人们都会在井边围上大红绸子,小孩子们都穿上新衣服,跟大人一起拜泉、祭祖。酷热的夏天,把西瓜浸入井里,比冰箱还好使,用泉水生出的豆芽也特别鲜嫩。夜幕降临,大人们在井边喝茶拉呱,王俐和小伙伴往井里投石子,去砸倒映在水中的星星。这场景王俐回想起来,仍鲜活得像昨天。
王俐的女儿邹晓慧,从小就住在院子南侧的耳房里,房顶是蝎子尾屋脊,上面有精细的雕花,墙体也很厚,冬暖夏凉。院里有一棵30多年花龄的月季,如小树般茁壮,每年春天到11月,月季花的香气弥漫在小院的每个角落。
放学回到家,邹晓慧坐在书桌前写作业,抬头就可看见窗外屋后的核桃树。这棵核桃树的年纪,也许比她的父辈还要大。写完作业,她常在院子北侧的厢房前和小朋友玩跳皮筋、跳房子等游戏,有时还比谁跳得高,胜利的标准就是看谁能跳得超过北厢房墙上的弹孔,那是济南战役时留下的痕迹。
邹晓慧小时候,这处有泉有树有院的所在,不仅给她留下了无数欢乐,也成了很多小动物们的乐园。那时候,家里养的鸭子白天穿过马路去河里嬉戏,傍晚自己回家。正是下班的时间,行人车辆有时还会停下来给它们让路,鸭子们则左右摇摆着横穿马路,趾高气扬。
日子和泉水一样,在不知不觉中流走。2013年国庆节期间,邹晓慧出嫁。乡亲们把耳房布置成新房,红色蝴蝶图案的窗帘,五彩的拉花,大红的被罩,可爱的布老虎,还有大幅的婚纱照。婚礼也是在这个小院里举办的,完全按照老济南的风俗,父母上座,吃水饺磕头,喜庆得很。
如今,王俐的女儿女婿在上海生活。但这间耳房,一直保持着女儿出嫁时的陈设。没事时,王俐进屋看看,心里虽是高兴,却也想念她们。如今王俐在曲水亭社区当了一名志愿者,每有游客来参观游览,她都会热情地请进来,奉上一杯泉水泡的热茶,为他们讲述老宅子的往事。
王俐讲述的,是曲水亭街15号的故事,也是泉畔人家的泉水生活。
新闻推荐
本报9月5日讯(记者李鹏)今天上午,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存储中心项目开工活动在施工现场举行,市委常委、副市长卢...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