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喷涌15年,济南人与泉水交融生活泉水叮咚,泉城重塑灵性

齐鲁晚报 2018-09-06 02:13 大字

黑虎泉边休闲成了不少市民的日常。本报记者周青先摄6日,“三股水”将以腾空之姿迎来复涌15周年纪念日。15年前的今天,泉水复涌的瞬间,一群恰好遇上的上海游客激动得鼓掌。这随泉水而来的掌声是为济南而鼓。正如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述涛5日在《泉水城市“朋友圈”圆桌对话》会议作主旨发言时所说,“泉是济南的根和魂。”泉水持续喷涌给济南带来了泉城这个独一无二的名字,更衍生出济南人与泉水相交融的生活。济南因泉而灵动,这背后离不开济南对城市水生态的持续保护。

本报记者王皇

趵突泉停喷548天

游客幸运地遇上复涌

5日,趵突泉水位28.77米,“三股水”腾空十多厘米,趵突泉池周围满是游客,想和趵突泉合影还得插个空。“就是小时候课文里的样儿。”从南方来赏泉的游客林先生尽兴而归。

时间倒转15年,同样是9月6日,当时还是趵突泉导游的聂晶正在为一个上海来的旅游团作讲解。“走到趵突泉前,正好看到工人们掀开泉池里挡在三股泉眼上的石板。”聂晶告诉游客,趵突泉已经停喷了548天,终于要复涌了。“我当时也很激动,我说你们真的是太幸运了!看到石板掀开,他们也很激动,大家都自发地鼓起了掌。”

“那天下着小雨,工人们上午八点半左右掀开了石板,十多分钟后,泉池水面开始轻微地涌动。”当年,趵突泉复涌水位为27.01米,比今年的5日低了1.76米。为了防止因长期停喷而污浊的泉池水顺着泉眼倒灌,此前公园用石板挡住了泉眼。趵突泉是济南各大泉水中最后一个停喷的,也是最先复涌的。

本报摄影记者周青先还记得,当年因为趵突泉停喷,护城河已经见底,而为了拍到泉水复涌的那一刻,省城的众多摄影记者和趵突泉工作人员都在现场彻夜盯守。“那时候也是每天升一点,凌晨的时候水位会高一些。在6日之前,也掀开过石板来看,但是因为水位不够,泉池的水会被往下吸,但到了6日上午就真的复涌了。”周青先15年间已经为泉水拍过无数照片,在停喷的那段时间里,没了泉水喷涌的泉池就像是一潭死水。“像现在,每天都在变化,多有活力!”

“小时候经常会在泉水旁边玩,护城河边上的白石泉、黑虎泉、玛瑙泉……”《济南济南》的唱作者陈小熊的童年就是在泉水边度过的,即便身在国外求学,家乡的泉水也让她牵挂,“我都会关注泉水的近况,希望济南的泉水得到更好的保护,一直喷涌下去,为周边居民带来欢乐。”

1981年起停喷四次

已实现多种手段补源

在复涌的15年间,2010年9月23日喷涌得最高,趵突泉水位当日突破30米大关,创下45年以来泉水水位历史新高,至今这个高度还没有被刷新。但济南全年降水不均,主要依靠降水转换成地下水补给的泉水,地下水位在非汛期特别是冬季、春季和汛期前会降低,15年间,济南的泉水也曾多次遇到停喷的威胁。2007年春季时,趵突泉地下水位最低跌到了27.11米,最近的7年中,2015年6月21日趵突泉地下水位最低,跌到了27.16米。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泉城的泉水能持续喷涌15年着实不易。对济南而言,泉已经成了济南这座城市的美名,也已然是城市的命脉。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述涛在5日发言时向国际友人介绍,作为闻名天下的泉城,济南不仅拥有700多处天然泉水,更是冷泉与温泉皆有,世所罕见。保护这一大自然的馈赠,济南坚持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开展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坚持“增雨、补源、置采、控流、节水”的保泉“十字方针”。

济南的保泉从调整城市供水结构开始。“上世纪80年代以来,济南市民世代饮用泉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南部山区水库水和黄河水成了主要水源,地下水采用量逐渐减少。”济南市供排水质监测中心贾瑞宝说。

从1986年起,为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济南市就开始了“引黄工程”。1998年6月,国家计委批准立项,济南市开始实施“引黄保泉”供水重点工程。鹊山蓄水库和玉清湖水库在2000年先后启用,两大水库每天经水厂可向市区供黄河水80万吨。2014年南水北调引来了长江水补给到卧虎山水库。“2013年后我们的地下水用于城市供水只占10%以内。”贾瑞宝说。

济南从2001年开始关闭深层自备井,为了减少东部工业区的生产使用地下水,济南还从鹊山水库建设了东联供水输水管道到东部用水大户。

补源是济南泉水保护尊重自然的另一个重要举措。2006年4月26日,趵突泉水位跌至28米,4月27日济南首次通过卧虎山水库进行生态补源。此后,每到汛前泉水跌至28米,济南就会启动卧虎山水库补源。此后,济南实行了五库连通工程,打通卧虎山、锦绣川、兴隆、浆水泉、孟家5座水库之间的通道,从卧虎山水库的单点补源向多个水库之间的多点补源转变。2015年后,卧虎山水库还通过玉符河卧虎山水库调水工程“喝”到了黄河水和长江水,补给水源更加充足。此外,济南五库连通工程的延伸工程对渗漏带进行修复,使生态补源更加精准。

新闻推荐

防震减灾科普系列 81 地震预测有哪些阶段?

扫描“济南市地震局信息服务平台”二维码,可进入“济南市地震数字科普馆”,同时了解更多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在实践过程中,我...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