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禅境——济南考古馆佛教造像艺术展陈解析

济南时报 2018-08-30 14:20 大字

□李振

济南县西巷遗址曾发掘出全国最精美佛教地宫,种类繁多的佛教造像和雕刻精美的宋代地宫惊艳世人,对研究济南地区佛教的发展和雕刻艺术意义重大,改写了济南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地位。济南考古馆位于千佛山脚下,千佛山作为济南的佛教名山,也有众多的石刻造像。为与之辉映,在济南考古馆东厅中,专门开辟出“佛教造像”区,将县西巷遗址出土文物集中进行展示;并在陈列设计风格、手法以及类别等方面高标准、严要求,力求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底蕴,综合心理学、传播学、建筑学、美学以及人机工程学等,使展出的内容更具表现力,设计的艺术形式更具感染力,带给观众最佳的视觉享受,展现济南佛韵之美。

内容设计突出学术成果

内容设计是一个展览成功的基础。“佛教造像”区分两部分陈列,重点是体现其“齐鲁风格”的特征和艺术性。“石刻造像”展的陈列面积为15平方米,共展出造像11尊、石刻构件10尊;“宋代地宫”展的陈列面积9平方米,除地宫复原外还有12尊造像分置两侧立柱内,为广大观众提供一个层次清晰、体系完整的展览内容。

展区内文物品类齐全,几乎涵盖了佛教石刻造像的所有种类,有经幢、佛龛、小型单体造像和大型单体造像等,题材有佛像、菩萨像、力士像等。为将展示空间利用最大化,同时兼顾更佳的观感体验,整个展台呈现“凹”字形排列,共分四层拾级展示,核心位置为2.1米高的组装经幢,高大精美,为整个石刻造像区的视觉中心。经过多次论证,按文物的类别、体量和造型特征有机结合,有序排列。第一层展示经幢构件,内容多为经幢中部般若波罗密经雕刻;第二层为佛龛残件、虎塔石雕塔座、石塔残部力士像等,第三、四层为造像展示,按照体量及精美程度由中间向两侧分布,营造错落有致的天际线感观。

整个石刻造像区展示层次清晰,空间结构设计合理,同时所选文物等级高、造型精。各展位沿中轴线分布,文物和展台以一定的规律排列,或为对称式,或为环绕式,避免杂乱无章,变化中不失秩序,重点展品重点展示,充分体现了艺术性与学术性完善统一的展陈理念。

色彩氛围营造佛教意境

展区以石刻造像为核心,以简约为主调,力图表达宁静致远的禅林意境和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同时利用灯光和颜色背景等辅助陈列方式营造恰如其分的空间氛围,将展览的话语权交给文物本身。

石刻造像的材料和主题的特殊性决定了展览的色彩基调。在充分考虑佛教色彩元素的前提下,选择庄重雅致的暗红色为展览背景的主色调,喻指佛光普照,与石刻造像的冷灰形成鲜明对比,既契合佛教主题,也以冷暖两色调烘托佛像的神秘状态,进而营造出静谧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氛围。

专业灯光的运用是本次形式设计的亮点。灯光是辅助展陈的一个重要手段,保证给每件展品一个凝聚的视觉感,尽量减弱周围环境的照明影响,确保视觉重点都在文物展品上。石刻造像展区的核心经幢位置,结合其体量造型特征进行灯光设计,确定其中心展品的地位,以引起观者的重视。其余石刻造像全部采用独立照明,即一件文物一组灯光,科学设置照射角度,细致表现佛教造像的神态和质感,从而使造像形象与现代表现手段达到协调统一,将文物从静谧的环境中凸显出来。展区的灯光照明设计营造一种明快而宁静、神圣而亲切的感受,营造佛像亦远亦近的唯美意境。

形式设计切合展览主题

形式是内容的载体,一切形式表现都应围绕主题来展开设计。按照佛教石刻造像这一主题,充分利用建筑展陈空间,对县西巷遗址出土的宋代地宫按照编号重新砌筑,恢复历史原貌。并依托展厅内原有的两根石柱进行重新设计,喷涂冷灰色仿真石漆,营造石柱质感。在石柱南北两侧视觉中心部位各置6尊独立陈列的精美造像,充分点明了佛教主题。每尊佛像的展窗则设计为佛龛的形式来强化主题,内置暖黄色射灯由顶部朝下照射,进一步烘托佛教氛围。在设计语言上,追求简约、自然的设计理念,所有设计都是在充分保证展示文物的多样性、独特性和艺术性的基础上,营造出浓厚的“齐风鲁韵”,更加突出展览主题。

佛教石刻造像的展陈设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综合性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尤其是此次展览中大型经幢的展示和宋代地宫的历史原貌恢复,更要做到“学术性、艺术性和人性化”的有机结合。归根结底,要让所有的形式服务于文物,要让所有的氛围突出文物!

欢迎您来济南考古馆,体味佛心禅境。

新闻推荐

又见“黑科技”!BIM云平台助力济南新机场建设

本报讯(记者谷青)项目施工时,不用再为抽象的图纸绞尽脑汁,而是通过三维模型精准了解所需信息;项目建成后,管线维护不再靠人...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