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机家长该咋办专家建议加强亲子沟通设立手机使用规则

济南日报 2018-08-02 12:05 大字

两个孩子在手机体验店玩游戏。(张一 摄)

凌晨两点半,薛浩下床如厕,听见门外传来异常声音,下意识地向后退了一步。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声“巨响”——敌军还有三秒钟到达战场!他打开门一看,原来是隔壁邻居家的孩子正蹲坐在他家门外,蹭着他家的网,玩得正起劲。

“这款游戏就真的这么好玩吗?”这场半夜“惊魂”成功将薛浩的注意力转移到手机游戏上,他怀着好奇心下载了游戏《王者荣耀》,一玩就是一年多。如今上初二的薛浩,在暑假里,每天除去吃饭和睡觉的时间,其他时间基本都在玩游戏,有时甚至通宵玩。

像薛浩一样沉迷于手机游戏的并在少数。近日,记者就学生是否玩手机玩游戏做了一项调查,有近七成受访学生表示喜欢用手机玩游戏。同时,在抖音、快手等手机APP流行的当下,困住孩子的已不再仅仅是游戏,越来越多的孩子被手机“绑架”,无法挣脱。

248份问卷结果显示66.94%的受访学生用手机玩游戏

“我们小时候,小伙伴聚在一起就是弹溜溜珠、藏猫猫、做游戏,现在很多小孩子聚在一起打《王者荣耀》。”市民王先生是一位“80后”,今年春节回农村老家看到孩子们沉迷手机游戏的情景至今让他难忘,他深深地担忧这些孩子的未来,却又感觉无力。

去年,某单位曾组织了一次慰问留守儿童的活动,当志愿者们把准备的书本和文具交到孩子们手中时,却意外收到了一张用稚嫩笔迹写下的纸条,上面写着:“叔叔,我不喜欢你们带来的东西,我想要一个可以打《王者荣耀》的手机。”

孩子玩手机游戏,在农村泛滥,在城市更为成灾。连日来,记者走访济南各大商场、公园等地,几乎在每一个观察点都能发现低头玩手机的孩子。在火车站,一位妈妈带着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候车,男孩有点闹腾,为了让他安静下来,这位妈妈将手里的手机递给了男孩,男孩兴奋地接过手机,趴在椅子上专心地玩了起来。

为了了解学生玩游戏的现状,记者还专门做了一项针对中小学生的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2道题目,包括是否玩游戏、玩游戏的频次、玩什么游戏、玩游戏的媒介、家长的态度等。共收回有效问卷248份,调查结果显示,有60.08%的受访学生喜欢玩游戏,39.92%的受访学生表示不喜欢;在玩游戏的媒介上,66.94%的孩子喜欢用手机玩游戏,用电脑玩游戏的仅占22.98%;在玩游戏的频次方面,有14.52%的受访学生表示每天都玩,而38.71%的学生一周玩2-3次,27.02%的学生一个月玩2-3次;对于为什么玩游戏,83.87%的受访学生选择了“娱乐消遣”,10.48%的学生表示为了“结交朋友”,还有4.44%的学生表示要成为游戏高手;而对于游戏月均花费,96.37%的受访学生控制在50元以内,超过200元的仅有1.21%。另外,记者还就父母对孩子玩游戏的看法做了调查,72.58%的受访父母表示可以接受孩子偶尔玩,23.39%的受访父母表示不支持,选择支持孩子玩游戏的仅占4.03%。

根据2017年腾讯浏览指数和内部调研分析,12岁以下玩家约占总玩家数量的3.62%,13至17岁玩家约占14.50%,其中仅仅玩《王者荣耀》的中小学生,便有3600万人。抖音等手机APP成青少年﹃新宠﹄有孩子为抢手机和父母闹情绪甚至绝食

市民郝女士最近为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头疼不已。她告诉记者,放假前,孩子放学回家后经常抱着手机看抖音视频,放假后,更是手机不离手。“她从小喜欢画画,起初就是拍一些绘画的作品上传到抖音上,但不知什么时候,她便开始不停地模仿一些抖音视频里的内容。”郝女士称,女儿现在做的手工和每天哼唱的歌,全都是在抖音里学的,“近两三个月来,我们已吵了4次架了,摔坏了两部手机。劝说根本没用,不让她看还闹情绪,甚至还要绝食。”

在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困住孩子的不仅仅有手机游戏,抖音等手机APP也正成为他们的“新宠”。根据抖音方面公布的最新数据,抖音在国内日活用户数已经超过1.5亿,月活超过3亿。其中,85%的用户年龄在24岁以下,主力达人和用户基本是95后、甚至00后,有将近1.28亿人次青少年在刷抖音。

日前,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中小学迅速开展一次全面排查,数据显示,有超过两成的青少年几乎每天都在刷短视频,超过四成青少年每天都会刷短视频。“我觉得抖音比游戏更有意思,短短10余秒的视频里包含了各种雷人的恶搞、反差情节,再配上与场景融合一致的背景音乐、创新的特效等,非常好玩。”在历下区某小学上五年级的宋飞称,只要父母有事把他留在家,就会给他扔一个iPad,让其消(时光。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下载了抖音,从此成为一名“抖友”,“反正平时我也没有什么话可和爸妈说,倒不如看看视频乐一乐。”记者调查后发现,很多沉迷“抖音”的青少年也都像宋飞一样,被里面的趣味视频吸引。

虽然今年6月22日抖音已官方宣布,正式成立青少年网络健康成长研究中心。该中心负责人赵蕾更是表示,研究成果将反哺抖音全球产品,防止暴力、色情、低俗等内容接触到青少年,提高正向内容在青少年人群中的传播;同时也将全面强化隐私保护、防沉迷等系统,精准、及时识别可能涉及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但至少目前看来,仍有不少孩子每天都在刷抖音视频,有的还将自己拍摄的视频进行上传,沉迷程度仍为严重。

手游实名制拦不住﹃玩心﹄全民焦虑被手机﹃绑架﹄的孩子的未来

去年5月1日,为解决青少年沉迷手机游戏的行为,国家文化部颁布的《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正式实施,这是继多年以前的PC网络游戏后,移动端游戏也开始要求玩家进行实名认证。

事实上,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早在2007年就已经正式施行,虽然新规与2010年实施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相比,对手游厂商的针对性更强,但从目前来看,依旧没有取得太好的效果,孩子们仍旧可以抱着手机畅玩《王者荣耀》《阴阳师》等爆款手游。究其原因,除了孩子偷拿着父母手机玩或使用父母的身份信息认证外,符合要求的身份证账号和姓名信息在网络上随处可见也是其中一大问题。

记者在网络上搜索“满18岁的假身份证信息”后,立刻有大量相关信息出现。记者随机选取了一个身份证信息进行手游账号实名认证,竟然一次性通过了。除此之外,网上售卖认证游戏账号的信息也呈现泛滥趋势。记者通过QQ联系到一位游戏账号商家,对方表示,其所卖的游戏账号都是经过实名制认证的,而认证信息都是成年人信息,每个账号售价5元。据其介绍,未成年人是购买这些账号的主力军,其购买目的就是为了绕过未成年人的限制。

手机对孩子未来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不久前,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公布了自己长达10年的研究结果,他在10年前从全国各地的中下阶层的家庭中选取了100位孩子,将他们分成了两组:50位是接触不到手机的孩子,50位是对手机痴迷的孩子。然后对他们进行跟踪调查。10年后,调查结果为50位痴迷手机的孩子只有两位考上大学。另外50位孩子几乎全部考入大学,只有3位孩子高中毕业后选择在家帮工。这些考入大学的孩子们,有16位获得了学校的全额奖学金。

“作为家长,我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沉溺于游戏,但现在智能手机这么普及,一味地堵肯定不行,我们希望能有一个更有效的方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手机。”家长曲女士说。在采访中,家长们纷纷表达了对于孩子沉迷手机一事的无奈。

手机面前孩子的控制力越来越弱孩子玩手机宜疏不宜堵

“我现在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没有及早限制孩子玩手机。”家长淮玲告诉记者,最开始,她只是将手机当成了让孩子安静下来的工具,孩子哭闹时,便拿手机让孩子玩,并暗自得意自己“这招”很有效。刚开始,孩子也只是在手机上玩一些简单的小游戏,查一些资料,或者做学校布置的安全教育作业。本着“偶尔玩玩没事”的想法,除了不允许长时间玩外,她对孩子玩手机的限制并不多,谁知孩子越玩越上瘾,“现在,不要说杜绝孩子玩手机,单是限制玩手机的时间都会惹来孩子的反对。”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喜欢玩手机的孩子中,男孩明显多于女孩。家长们最初允许孩子玩手机的原因,有的是认为孩子可以从手机中获得知识,或者因为一些作业需要通过手机来完成,还有的则是因为嫌孩子天天找自己要手机,便干脆给孩子买了部手机,以免孩子再来和自己“争抢”手机……当孩子迷恋手机,欲罢不能时,家长们无奈地发现,自己在孩子玩手机方面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弱。

就在前不久,教育部曾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充分认识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迅速开展全面排查、集中组织专题教育、严格规范学校日常管理,同时推动履行监护职责,规范学生使用手机问题。此外,还同时下发《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提醒家长承担起对孩子的监管职责,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掌握沉迷网络早期识别和干预的知识。

“不仅是孩子,很多成年人也喜欢玩手机,但区别是,成年人相对较为理性,而大部分孩子并没有很强的判断力,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学校要加强教育,社会要进一步完善网络游戏系统外,家长在家中的正确干预和引导也十分重要。”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表示,家长要与孩子进行沟通,向其说明过度使用手机会产生的不良影响,并与孩子协调设立规则,规定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

“如果可以,还是建议尽可能不要给孩子过早购买手机,如确有需要,则可为其购买没有游戏或娱乐功能的手机。”王忠武告诉记者,孩子玩手机问题宜疏不宜堵,父母可以鼓励和带孩子去做他喜欢的事情,像户外体育活动,各种展览会,总之不能让孩子一直面对着手机。放下手机,到外面的世界看看,孩子的兴趣点就会慢慢从手机上转移出来,改善孩子对手机的痴迷程度。

记者手记

家长,请先放下你的手机!

“我在你身边,你却低头玩手机。”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你做什么他就学什么。很多父母沉迷玩手机,孩子也渐渐模仿成为“低头族”,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越来越少。家长不再亲近孩子,孩子也很难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

其实,智能手机本身并没有对错,关键在于家长如何使用,如何约束自己,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如果父母在陪孩子的时候也忍不住要刷微博、朋友圈或者玩游戏,忽略了和孩子的互动,那么多半孩子也会对手机产生兴趣。研究发现,家长每天使用手机时间约占1/3,直接导致亲子交流时间减少,如果孩子想吸引父母注意力,可能会招致敌意,这令孩子容易有挫败感,甚至出现多动、抱怨、生闷气、发脾气等不良行为。

作为父母,你有没有想过,将你放到一个空荡的房间里,没有任何电子设备,桌上有一部手机,你能在20分钟内不去碰它吗?当大人都已经成为手机控时,我们应该如何让孩子与手机保持一定距离?显然,一味地“堵”治标不治本。

父母应该从约束自身做起,与孩子共同制定手机使用原则,更多地陪伴孩子,加强与孩子的互动和沟通,而非仅仅是陪着。所以,全家人一起时,家长应该首先放下手机,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不妨带上孩子和朋友们面对面地交流,间接地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平时在家时,多看看书,给家里营造一种阅读气氛,如果一家人都在看书,相信过不久,孩子也会不好意思地放下手机,拿起书。

少发一条朋友圈,少玩一会儿游戏,家长并不会损失什么,但是能给孩子最用心的陪伴和最大的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本报记者 张展铭

制图/郑芳

新闻推荐

西南蝶变宜居新城 区域发展论坛8月10日开幕

8月10日(周五)上午,由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主办的“西南蝶变宜居新城”济南西南片区发展论坛将在军休大厦举办。论坛将对...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