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党旗飘扬在希望的田野上
“山旮旯穷,穷山旮旯,好姑娘不嫁山旮旯汉”,这句在长清区“八山一洼一平原”流传已久的顺口溜现在需要改一改了。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推进,现在不少山旮旯都成了好地方。你看,仲夏时节,位于泰山北麓的长清区万德街道马套村游人如织,不提前一周,都订不到民宿房间。
从姑娘不愿嫁过去的山旮旯到热门旅游地,一个村庄的振兴说到底离不开一个积极作为的村“两委”班子、一群发挥带头作用的党员和一批干事创业的人才。在长清区实现“两年见成效”目标的关键时期,以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的现实考题正等待长清区作答。抓书记、抓党员、抓人才、抓阵地、抓教育、抓风气——这“六抓”不仅是长清区建设现代化山水魅力新城的必要抓手,也是推进乡村振兴,聚焦基层,在全区上下营造狠抓落实、敢抓落实、善抓落实的良好风气的重要渠道。
让我们向那些村庄看过去。在长清,从山旮旯到热门旅游地,从落后村到先进村,通往乡村振兴的路上从来不乏出彩书记、先进党员和优秀人才的身影——
曾为村集体经济上不去“犯过愁”的马套村正是在村党支部带领下,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电商平台”运营模式,建茶厂、办合作社、发展民宿,蹚出了一条强村富民路;文昌街道孙庄村党支部书记孙建明曾是一位在外做生意的能人,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之后,他结合村中有7家企业的情况,通过成立企业党员党支部和产业协会党支部,发挥企业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优势,100多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马山镇双泉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庆柱带领乡亲们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把一个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中草药种植产业特色村……
这些村庄的变化印证着长清区“六抓”要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把“六抓”落到实处,长清区大力加强班子和干部队伍执行力建设,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干部队伍执行力建设的意见》,通过健全制度机制,不断提升全区干部队伍执行力。发挥“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正向引领作用,扎实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和“三照三转三改三推”活动,不断激发党员先锋意识、模范意识。
在抓书记方面,长清区紧紧扭住“选好、管好、用好”村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大力培育“领头雁”工程,提升书记履职水平;在抓党员方面,长清区严把党员入口关,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进一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探索党员积分制管理,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畅通党员“出口”,对不合格党员及时进行组织处理。加大各级党员先进典型的选树和宣传,强化正向激励,营造“勇于担当负责、争相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正是在这种氛围下,在“全省担当作为好书记”表彰中,长清区有2名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被通报表扬。在庆祝建党97周年之际,有109名党员被区委、区政府命名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好干部,55个集体被命名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好团队。
作为“六抓”要求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对此,全国劳动模范、长清区文昌街道西李村党支部书记刘继杰深有感触,“农村发展慢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人才。有了人才,农村发展就快了。”这个以山药、苗木产业发展起来的村庄,通过成立苗木协会把村里的人才组织起来,实现对村“两委”人才的补充。之前因拓宽村中新大街,3户村民因苗木、门头房占地不愿搬迁,村干部三番五次没有做通群众工作,却在苗木协会副会长手里迎刃而解。谈及往事刘继杰坦言,“在实际工作中,协会会长发挥了‘智多星\’作用。”
放眼长清区,一次次的人才流动和集中培训正为现代化山水魅力新城建设注入汩汩活水:山东师范大学等12所驻长清高校选派23名高校人才到街镇、企业挂职;长清区召开首届领军人才座谈会,并组织干部参加省市培训;全区36个党校分校全部挂牌成立并正常运行,已累计实现教育培训、宣讲70余场,培训基层党员一万余人、村(居)“两委”成员近3000人;全区各级党组织累计开展学习研讨5100余次,开展专题调研735次,查摆问题930多项;全区100多名“乡村之星”、850多名新型职业农民、1200多名“土秀才”、“田专家”在乡村大舞台上“一试身手”……
正是在实践“六抓”过程中,长清美丽乡村标准化覆盖率达到70%以上,打造出万德“齐鲁8号风情线”、张夏“三十里玉杏谷”、孝里“古风孝里、乡村漫行”等一批精品示范线路,涌现出五峰山“泉水藕”、归德“万源蔬菜”、“双泉美”菜籽油和孝里“安亮果蔬”等一大批产业特色村和农业品牌。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党旗正在高高飘扬。(本报记者 邵明红 通讯员 孟祥江)
新闻推荐
旅游路荆山大桥至龙洞隧道西口段改造后焕然一新。夜间大会战7月29日,家住旅游路的张先生发现路面沥青基本铺完了!...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