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槐树街的百年史

齐鲁晚报 2018-07-30 02:53 大字

□台应新

沿经一路向西,到了纬九路西头就是一个“丫”字形路口,向左前方是西市场,向右走就是百年老街——北大槐树街。

北大槐树街位于济南老商埠区的西北角,东起经一路纬九路的北边,西至纬十二路(八里桥的中部),南接纬十一路和西市场,北与胶济铁路为邻,全街长800多米,宽7米左右。

关于北大槐树街上百年的历史传说,可能与明代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或与大移民有关,还可能与唐朝大将秦琼府第在此或在某棵大槐树上拴过宝马有联。更为详实的资料是《槐荫区志》的记载:“明代前,自现南大槐树东首,向北穿中大槐树东街、经二路,至北大槐树西首,有一土石岗,南高北低,蜿蜒起伏,貌似长龙,岗上植树,抵御风沙”。南大槐树一带,人烟兴旺,古名盘龙庄。后在明、清时(一说,清乾隆三十六年前)分南、北、中三个大槐树庄。清光绪三十年(1904),济南开商埠后,南、北、中三大槐树庄,逐渐成为城市居民区。1947年,取消南、北、中三大槐树庄之称,其中心街道分别改称为南大槐树街、北大槐树街、中大槐树街。解放后,先后派生出南大槐树南街、北街,中大槐树南街、北街,槐树街,槐荫街等街巷。1955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市辖区应改为地方称呼”的指示,将以槐树命名的街巷比较多的第六区改为槐荫区。

在我的记忆中,如果从北大槐树街的东头儿说起,全街由东往西主要有四个出入口,第一个是从纬九路进去,最东头儿再向北的还有一条胡同,穿过路东的院落或矮墙,可以到达铁路货场和“北大湾”,有一些铁路工人上下班就在此路过;向西,走到街的中间,路北是北大槐树第三小学,小学的对面是一条通往十一马路和西市场的街道,这就是北大槐树街居民进出购物的主要通道;第三个出入口是在接近街西头儿向北的一条转弯路,它穿过低矮的铁路桥洞子,可以到达万盛街、宝华街、八里桥和堤口路,我们习惯叫“铁道洞子”;第四条出入口就是街的最西头,走出去就到了八里桥(铁路桥)的中部。

由于济南市的地理位置是南高北低,每到夏季汛期,大量的雨水就会从地势较高的五里牌坊一带一路聚集北下,到了北大槐树就汇流成河。所以北大槐树街的道路设置也就与其他街道有所不同,路面上除了具有交通通行的功能之外,还要具备有泄洪的作用。在窄窄的7米道路的南侧,铺设有宽1米、深1.2米的排水沟,沟的上面覆盖一米多长、半米多宽的条石,如果排水沟堵塞了,可以随时掀开条石清淤;另一个是,为了防止汛期雨水的侵害,居民的住房都建在由石头砌成的、高一米五左右的矮墙上面。这种石头矮墙的高度,整条街上以东高西低的状况存在。

由于这条街南面是大片民居,北临铁路沿线,所以他们居住的胡同大都是“死胡同”,且均以“某某巷”为名,比如邵家巷、费家巷、吴家巷、王家巷、光明巷、天津巷、党家巷等。很多人不知道,这里有一样的胡同,但是也有不一样的风景。在这些胡同当中,有好多处民宅都是北方传统的四合院,其建筑风格有“大范儿”之作。据我市一名专门研究老济南建筑的专家学者讲,邵家巷里的邵家大院,就是一个保存比较完整的四合院,其正房与西厢房均为三开间硬山屋顶,屋顶的正脊为叠砌的瓦脊,采用“银锭”式的花脊图案,瓦脊两端对称翘起,斜伸向天,称为“朝天笏”,又称“蝎子尾”。正房的墀头有精美的砖雕,厢房墀头的挑檐石、戗檐砖等建筑构件清晰可辨。正房南面有柱廊,柱廊和鼓形石柱保存完整。天津巷则是北大槐树片区内建筑风格最为独特的一条巷子,也是唯一一条以城市命名的巷子。据当地居民介绍,天津巷是因为在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后,来自天津的火车司机等铁路职员在此置地盖房,形成了一条建筑风格独特的巷子。

说起北大槐树的近代历史,我父亲有一段“买壶”的经历。

那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我爷爷就住在西市场内,那时北大槐树街上,就有一个自发形成的以旧货为主的“破烂市”。“早市”就是天蒙蒙亮就摆摊,中午前收摊,早市上什么破铜烂铁、锅碗瓢勺、瓷器古董、扫帚簸箕、破桌旧凳、各种估衣等等应有尽有。这个破烂市一直持续到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才逐渐隐退消失。

那时我父亲只有十来岁,就经常到近在咫尺的“破烂市”上玩耍。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在“破烂市”闲逛时,看到一个地摊上摆着一把壶,壶身酷似一个硕大的肥桃,“桃尖儿”上微微泛红,犹如一个熟透的桃子,壶嘴和壶把是桃枝那般惟妙惟肖的形状。摊主说,这是一个无盖儿酒壶,往里倒酒时,需要从壶底的壶口中灌入,再一摇晃,翻过壶来保证滴酒不漏,好似一个“魔壶”。巨大的好奇心吸引了父亲长时间驻足观赏,经过讨价还价,还是囊中羞涩,无力得到。终于有一天,父亲取出日积月累的所有的零花钱,高高兴兴地买回了这把心爱的桃形倒流壶。几十年过去了,这把壶一直由我父亲收藏着,偶尔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喝酒时,我才能见到它。

我出生在西市场,通过当地老人们的讲述和自己的亲历,对北大槐树街的状况比较熟悉。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四个地方:

一是街东头路南的“北大槐树粮店”(我们习惯称作“北大粮店”)。我记得在凭票购买、计划供应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个月我都会跟随着爸爸妈妈拿着“粮本”去买粗粮和面粉,那时候的大白菜、地瓜也是凭粮本按人口按计划供应,如果来的数量少了,还要提前去排队。

二是街西头的“铁道洞子”。如果我从西市场去八里桥或堤口路,都会顺着北大槐树街穿过这个“铁道洞子”,就等于抄了近道。那个铁道洞子很矮很窄,晚上没有路灯,一旦汛期里雨水来了,北大槐树街上的雨水在此汇集北下,此时此路百分之百不能通过。但是,雨水退去得也很快,积水顺着路边的明沟迅速流淌到万盛沟,再一路北去就到了堤口路。

三是街西头的牛羊肉摊点。在济南第三十七中学的附近,据说在“破烂市”存在时,这里就是宰杀和买卖牛羊肉的专属地段。几十年来从未间断。特别在“一九”(即火爆一时的经一路纬九路烧烤一条街)大兴烧烤羊肉串的那个时段,到街西头去买真羊肉、买不注水羊肉的食客大有人在。

四是大街最西头的清真寺。我多次到过清真寺的门口,也多次驻足探望,知道它是北大槐树街上少数民族经常聚会活动的场所,但是,就是没有胆量、没有理由进去看个究竟。直到2012年4月份,也就是在北大槐树街正在拆迁的过程中,我终于鼓足勇气踩着砖头瓦砾去清真寺多拍了几张照片留作纪念。

新闻推荐

高温下的机务人

夏季高温,对于每一名从事户外工作的人来说都是一次洗礼,而在济南机场的停机坪上,在50℃的高温环境下工作的机务...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