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未来长啥样?我们是时候要提前剧透一下了!

济南时报 2018-07-20 15:27 大字

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鸟瞰图

规划形成“两轴四区多廊”布局结构

东西文化健康轴

结合济南市既有东西向城市发展轴,联通济南西站与济西湿地和长清组团,贯穿医疗硅谷。其两侧布局多种医疗设施及相关服务机构。轴线内设置中心交通枢纽,并与西客站片区通过地下通道连接,将东侧来自主城区与济南西站的人群有效导入规划用地内。

南北生态景观轴

将医、教、研、产、养等不同功能板块串联,并根据各功能区需要进行空间设计,打造具有不同主题特色、贯穿用地南北的景观廊道。

四区

结合用地条件,因地制宜设置医疗硅谷、生命科技创新产业区、生态康复颐养示范区、健康智慧生活实践区四大功能园区。每个组团均配置核心功能,形成产业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的融合。

交通出行篇

园区建设步行优先 打造立体交通出行

新增设轻轨线、打通高速路口,坐地铁去医学中心更便捷

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内部规划道路如何?是否会像目前市区医院一样停车难?……现在,大家所关心的交通出行问题有了答案。据介绍,该片区将充分结合轻轨、高铁、飞机、BRT等多种出行方式,交通策略规划以建设步行优先的人性化立体交通体系作为出发点。

地下

设一公里长自动扶梯自动驾驶公交连接西客站

“西客站距离医学中心仅有一公里左右的道路。我们将结合地铁线路相关方案,打通这段地下通道。通道内还将有中小型公交车、出租车通行道路,还有可能设置一条人行通道。”19日,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管委会副主任李建华表示,这条连接起西客站和医学中心的地下通道,将东侧来自主城区与西客站的人群有效导入规划用地内。地下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全长1公里距离设置自动水平扶梯。另外,乘坐高铁客流还可通过地下自动驾驶公交以舒适、便捷、高效的方式抵达医疗硅谷,其他来自市内短途人流可通过地铁和轻轨到达医学中心。

李建华介绍,医学中心南北狭长、东西较短,交通是最大的问题,因此设计中也更注重地下空间的利用,建设交通环路。另外,地下空间本来就是主张业态布局使用,该片区不仅限于交通,还将包括一些商业、服务业及医院设施等。“有可能将民航值机导入该处,方便更多旅客出行。”

公路

四纵四横主干网格局新增高速路口和跨黄通道

片区公路交通体系规划中,将结合城市现有路网体系,规划连接东西、南北方向的干线道路,打造四横四纵的主干路网格局。其中,横向交通干线路网为济齐路、青岛路延长线、经十西路、刘长山路等,共有15条东西向道路与东部片区建立联系;纵向交通干线路网为医学大道、北绕城西延主干路、齐鲁大道和腊山河西路等,共有6条南北向道路串联各组团和相邻片区。

在与高速体系衔接方面,规划用地北侧新增高速出入口,涉及京台高速公路和绕城高速北环线。保留现状济南西出入口、槐荫枢纽立交西延增设出入口、增设青岛路高速出入口,共3个高速出入口;远期可考虑医学大道南延至殷家林立交,并增设高速公路出入口。这样一来,高速绕城环线将与医学中心的联系性大幅提升,尤其是至北部创新产业区的可达性大幅强化。

此外,为加强与黄河北侧区域联系,增设齐鲁大道、医学大道跨黄通道。保留在建的济齐路西延跨黄通道。

轨交

增设轻轨北线等环线地铁站与规划BRT站衔接

考虑到进入医学中心的客流量较大,在现有规划地铁线路基础上,增设轻轨北线、南线及覆盖西客站片区的轻轨环线,同时与连接中心城区的BRT规划衔接,加强与中心城区的交通联系。

在规划用地内设置2条南北向轻轨线路,同时,增加联动西客站东部片区的环状轻轨线路,以及联系市区的公交快速线路,实现不同轨道交通零换乘,并在城市开发中大力倡导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TOD城市开发模式。在医科大学内规划连接基地和西客站片区及中心城区的轻轨线路,方便医科大学教职工、学生通勤。为实现无缝换乘,规划充分考虑了轻轨与BRT及地铁的换乘。轻轨站间隔为500米设置,以创造适宜步行的交通环境。

此外,调整已有轨道交通规划,将M1线延长增设位里庄站。M3线的小高庄站设置与轻轨北线换乘车站,实现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无缝衔接。该区域内站点通过地下通道连接,实现地下空间一体化体系。R1线向北延伸,在健康生活方式文化示范区核心增加站点,完善该区域轨道交通网络格局。

慢行

设观光主体慢行路线结合绿地规划8处停车场

为方便居民和住院病人健康出行,未来医学中心将在各个组团区域周边规划环线,在中心区域规划长宽均约100至200米的路网。同时,规划高架步行连廊、地下通道实现人车分离。

在连接湿地公园的慢行交通体系中,确保充分利用各级道路的非机动车道路和绿荫空间,依托济西湿地和南北生态廊道布局慢行交通体系。地面层设置绿化景观廊道,与规划用地西侧济西湿地公园一体化连接,构成区域东西向绿地网络。地上景观及地下交通枢纽一体化设计,打造高效立体、安全生态的公共服务走廊,同时与西部新城发展轴上的文化设施、公园绿地相连接。

据介绍,片区设置连接周边美里湖公园、黄河生态景观廊道、济西湿地公园的观光主题慢行路线,规划用地内部沿主要河道规划适宜康养、休闲及开展交流活动的健康主题慢行路线,两类慢行路线有所交叉,使慢行线路灵活多变。在条件适宜的河道上方及主要交通路口设置过街天桥。此外,结合位里和美里湖轨道车场上盖复合设置2处公交停车场,在济西热源厂北侧、齐鲁大道和小清河交汇处西北角规划公交场站2处,结合绿地规划8处社会停车场。

多廊道

利用现有生态肌理,结合现状生态隔离带及规划用地内部水系布局,规划城市景观轴线,打造多条贯穿城市的生态廊带,在空间结构上实现自然与城市的融合与平衡。

高端精准医疗机构汇聚预计日最大就诊数9万人次

医疗康养篇

济南医学教育、医疗机构、三级医院、国家重点临床专科等重要医学资源在省内绝对领先,在国内大中型城市也居前列。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核心区医疗硅谷紧邻西客站门户地区,汇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高端综合医院,精准专科医院、医技中心等核心设施。据了解,核心区划分为5个功能区,以医学中心医疗综合体为中心,分散布局尖端精准医疗组团、综合医院短期治疗组团、综合医院长期治疗组团及多彩生活区。

医学中心医疗综合体包含医技中心、孵化中心、会展中心、医疗设施以及商业和酒店等配套服务设施。患者就诊的第一接待场所就是医技中心,它具有预防医疗、地区信息咨询中心的功能,提供前期诊断、导诊、信息等一站式服务,减轻患者在不同设施之间的奔波之苦。同时,通过集约设置放射诊疗等高附加值设备,与其他医院共享使用,在提升地区医疗水准的同时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孵化中心是培养高端多元化医疗人才的中心,布局在地区中心,设施内设置应对手术中的突发问题和意外事故的模拟训练中心,可以实现医学中心各医院经验的共享交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公开模拟训练讲座、通过设置尖端医疗设备,打造国内外医疗人才的技术和经验交流的培训基地等。

大型医学国际会议、医学技术及医疗器械展览等医疗康养活动的举办能够迅速提升城市经济实力,增强合作与交流,促进医学中心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

另外,尖端精准医疗组团能够体现医学中心最高医学治疗与研发水平的医学设施,结合现状医疗优势,依托本地权威高端专科的引领效应,建立起以高端医疗产业为核心的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的产业体系。医学中心建成后预计日最大就诊人数达9万人次,两家综合医院分散布局,根据其医疗服务的特点分为短期和长期治疗组团,打造双引擎驱动的空间结构,拉动核心区发展。

居民安置篇

安置区居民共享规划打造“15分钟生活圈”

未来,安置区居民如何生活?据了解,安置区统筹保障用房与园区产业发展相结合,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规划11所小学等教育资源,将保障房与产业开发、配套服务和人才公寓、陪护公寓等功能建设统筹规划,让拆迁群众共享医学中心建设发展成果。

“安置区的建设思路是创新民生保障路径。”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管委会副主任李建华说,几个安置区的规划思路相似,预计将要把一部分产业纳入保障用房的规划范围,“这相当于替老百姓招商,解决产业落地的同时又解决了民生保障问题,保证老百姓有钱可赚。”他说,也有可能在不同园区内结合教研产业,“像有一些企业不具备拿地的条件,也不用建楼,那么可以通过公司租赁直接利用,现时成立。”

社区生活致力于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即在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据了解,规划通过构建街道-邻里两级生活圈体系,提升居民生活的便利度。规划根据15分钟生活圈相关规划要求,共设置5处街道级生活圈。主要通过用地布局混合和建筑功能混合两种手段实现,后者旨在提倡建筑复合利用,在同一建筑中综合设置商业、办公、住宅等多种功能。规划在组团核心区商业用地内建议设置商业、办公、酒店、公寓等多种功能混合的综合开发模式。

另外,根据济南市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确定的千人指标,山东省中小学办学标准中二类用地标准,结合片区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合理设置学校。规划小学11处,共362班;规划初中7处,共168班;规划高中1处,共60班。

生态颐养篇

设置生态颐养示范区打造低碳“绿色海绵城市”

作为济南市构建“一先三区两高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在规划设计上立足资源、协同创新,在绿色生态建设方面,不仅设置了专门的生态颐养示范区,还设计有多样化的雨水渗透和蓄水设施、绿廊及公园,力争打造一座低碳的“绿色海绵城市”。

按照规划,生态康复颐养示范区位于规划范围东北端,用地面积约1066公顷,主体功能为康养旅游、国际服务、康养研究、中医养生和健康生活体验。依托“全息生命人”等大数据研究引导,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并结合可穿戴式设备,研究并实际打造全新的健康生活方式体验,以此打造能够体现生态康复颐养等多元化健康生活方式的示范区。

此外,医学中心片区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周边地下有温泉分布,基地北部临近黄河,西临济西湿地,片区内有小清河、玉符河、腊山分洪道等生态河流穿越,通过设计多样化的雨水渗透和蓄水设施,既能有效利用雨水,又可作为防洪设施使用。

同时,医学中心片区充分发挥临近湿地的优势,区域内建筑积极采用绿色建筑和节能材料,交通体系衔接湿地公园,步道、自行车道直通落地片区的餐厅、酒店等项目,创造多样化的生态休闲生活空间。科学合理的解决与实现了城市的自然资源、居住条件、交通状况、工作环境、休憩空间等诸多问题,使城市在它的使用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优化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宜居和高效的城市空间,力争打造一座低碳的“绿色海绵城市”。 (记者丁国彬 孔婷婷 俞丹)

新闻推荐

有一种燃叫济南

扫码看视频高温下的劳动者默默坚守,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我们的记者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他们的艰辛,只为传递最真实的、...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