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的他们守护城市的美好 烈日下的我们记录他们的艰辛

济南时报 2018-07-20 15:27 大字

扫码看视频

高温下的劳动者默默坚守,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我们的记者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他们的艰辛,只为传递最真实的、最有温度的瞬间。

身穿皮裤、手持铁耙、头顶烈阳……这就是河道清洁工的日常

干俩小时,裤腿都能倒出汗水

入伏第二天,济南高温预警由“黄”变“橙”,室外温度达到37℃。空调房、林荫下成了市民的避暑圣地。可作为天桥区的一名河道清洁工,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他们不得不身穿皮裤,手持铁耙,头顶烈阳,抓着烫手的扶梯翻进河道,趟水捡拾垃圾。

19日,记者跟随两位河道清洁工下河体验,河道内刺鼻的气味自不必说,自己也被皮裤捂得浑身散发汗馊味,人更是被高温“蒸”得头昏脑涨,仅一上午的体验便已让记者心中“叫苦不迭”,可这对于河道清洁工来说,却是他们每天工作的常态。

有淤泥的河道“深不可测”腿被汗水捂得发白

19日上午9点,顺河高架路附近,负责这段河道清洁工作的刘绪山卸下满满一车的垃圾,稍作休息,准备开始当天对河道的第二遍清理。“头一遍6点来钟就开始清了,那会儿凉快。”老刘边说边熟练地穿上橡胶长筒皮裤,将铁耙扔进河道,随后抓着河岸旁的一处扶梯,下到4米多深的河道。

站稳后他捡回耙子,带上备好的黑色塑料袋,趟着及膝的河水往南逆流而上。看到有塑料瓶、易拉罐之类的垃圾便徒手捡起,放进垃圾袋。够不着的地方,他便将耙子扔出去,再用绳子把勾住垃圾的耙子拽回来。不到10分钟,塑料袋便被垃圾装满。“前面不好走,你跟紧我。”老刘说,河水看着浅,可有淤泥便“深不可测”。

与有固定工作地点的老刘不同,66岁的赵延新是负责天桥区23条河道的“机动队员”。老赵每天的工作便是沿各河岸巡视,“看见哪有垃圾,我就下去清。”

烈日当空,河面上没有任何遮挡,老赵不多时便被晒得满头大汗。“挨晒还好,主要是太热了,穿着皮裤还捂得慌,干上俩小时,裤腿都能倒出水来。”老赵说,这不是河水而是闷出来的汗水。因长时间被汗水浸泡,老赵的腿部皮肤也被捂得发白,与被晒黑的双臂形成鲜明对比。

每人每年能清五六百吨垃圾多数月收入仅千余元

清理面积大、范围广、工作量大,是河道清洁工普遍面临的问题。“清理河道垃圾远比清理路面垃圾困难得多,在水里行走有阻力,更耗费体力;水位高时划船打捞,更需掌握平衡,而且垃圾沾了水会更沉,是个重体力活。此外一到夏天,河道中垃圾增多,臭气熏天。”天桥区排水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到汛期都会面临人手不足的困境。

“高要求”相对应的“低待遇”,成了河道清洁工少有人愿干的原因之一。赵延新从事河道保洁工作已有20个年头,如今他的工资也不过2000元/月左右。据介绍,多数河道清洁工人均月收入仅千余元。据统计,天桥区200名河道清洁工的平均年龄超过60岁,最大的65岁。

“他们真是不容易,我们对这些‘大爷们\’充满敬意。”上述负责人说,河道清洁工每人每年都能清出五六百吨垃圾,“23条河道的环境变好,这些大爷功不可没。”

(记者李尚隆 实习生王书燕)

●相关新闻

热到“怀疑人生”的你还得继续“煎熬”

19日,济南最高温36.1℃,已经连续第5天达到高温天的标准。不少市民感慨,简直热到“怀疑人生”,连气象图上的济南都热得发紫了。然而你以为快结束了,其实这才刚刚开始,这一波“煎烤蒸熬”将持续到22日。

19日16时,济南市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气象预报员介绍,这一次的高温堪称“面广时长强度大”,不仅白天热,夜间也不凉快,“今天济南凌晨5点气温就达到了28℃(龟山站),而且是全天最低气温。”此轮高温持续属“超长待机”类型,且闷热感明显,犹如“蒸桑拿”。预计22日前后,受可能生成的今年第10号台风影响,高温将逐渐减弱。

根据济南市气象局天气预报,20日晴间多云,南风3~4级,最低气温27~29℃,最高气温37℃左右。21日晴到少云,南风3级,最低气温27~29℃,最高气温37℃左右。

(记者赵樱宁)

高温影响,济南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

7月以来,在制冷负荷的拉动下,济南电网负荷节节攀升。2018年7月19日13:06,济南全网用电负荷达581.3万千瓦,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61%。

为了应对高温天气,济南供电公司超前准备,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最大限度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迎峰度夏期间不安排各电压等级设备计划停电工作,消缺优先采取带电作业方式或在负荷低谷时段进行,避免对用户、社会造成影响;依托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每15分钟对电网进行一次实时动态风险分析扫描,对发现的电网风险及时制定处置方案;密切监视电网运行情况,重点对核心城区、重载变电站加强巡视、测温,及时采取措施消除设备过热等缺陷;公司各专业24小时应急值守,确保故障异常应急响应及时、准确。

(通讯员张治林 张晓明)

●记者手记

体验四五个小时就难受到“想死的心都有”

穿着皮裤,拿着耙子,在半米深的河道里捡拾垃圾,60多岁的老大爷都能干,20多岁的大小伙子能干不了?体验之初,记者是这么以为的。然而现实却给了记者一个又一个打击,刚下到河道,便看到河面蚊虫乱飞,还有一股臭气直往鼻子里灌。行进时,开始只觉得除了脚下不平,水有些阻力,除了走得慢些其他也没什么。可没走几步,忽然一个趔趄,等稳住身体回过神来才发现,整个左腿都已陷入淤泥之中。想靠右脚用力,才发现左腿已被吸牢,右脚也有往下陷的趋势。此时内心已是极度恐慌,影片中身陷沼泽的镜头接连出现在脑海中。所幸老刘及时指导并过来搀扶,才得以“脱险”。询问得知,老刘在刚干这份工作时也有类似的经历。然而,被困河中的他只能独自承受这份恐慌,自救……

在另一片河道中,66岁的老赵在水中却“如履平地”。记者“全速前进”,也只能在他停顿片刻捡拾垃圾或搬运石块时勉强赶上。烈日当空,闻着河里传来的阵阵异味,看着河面反射的刺眼强光,穿着皮裤捂得满身汗水,在有阻力的水中不断行走,上岸时抓握的扶梯被晒得滚烫……只体验了四五个小时,便难受到“想死的心都有”,可这却是河道清洁工每天的常态。当记者问起老赵有什么愿望时,他抹了一把头上的汗珠说:“希望还能再多干几年,直到干不动的那一天。”

(记者李尚隆 实习生王书燕)

①在东泺河,赵延新捞起河中的杂物。记者王汗冰 摄②本报记者李鹏飞拍摄烈日下的劳动者③本报记者李鹏飞、李尚隆、刘晓东下河体验河道清洁工的艰辛 记者王瑞琦 摄④本报记者卢婷在12层顶楼施工现场采访工作中的女建筑工人 记者罗晓飞 摄

新闻推荐

经二路特色街区提升邀请您提意见

本报7月19日讯(记者刘文忠)作为“1+5”特色街区综合更新提升项目之一、2018年度全省4个城市双修示范工程之一,槐荫...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