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路并进打造省会研发中心 发挥科教优势,高新区营造创新生态

齐鲁晚报 2018-07-13 02:22 大字

高新区七路并进打造省会研发中心。本报记者修从涛摄本报7月12日讯(记者修从涛)济南高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聚焦科技研发,谋划并实施了省会研发中心建设。据悉,为建设省会研发中心,目前,济南高新区产业技术创新协同中心,围绕“高校、院所、企业、行业、区域、海外、军民”七路并进取得初步成效。

省会研发中心是指高新区发挥省会综合优势,围绕大数据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千亿产业部署创新链,通过引进培育研发团队、研发机构和企业研发总部,发展研发型经济新业态,集聚创新要素,打造创新生态,催生新技术,培植新产业,育成新动能。

在具体实践中,济南高新区创新体制机制成立了“产业技术创新协同中心”,围绕“高校、院所、企业、行业、区域、海外、军民”七个系列系统布局省会研发中心建设。目前已引进了中科院、浙江大学等一批海内外高校院所,聚集了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泰山学者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建设了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山东创新研究院、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创新机构,搭建了国家超算济南中心、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等一批科研创新平台,落地转化了高端半导体激光器芯片、氧化锆纤维、隧道超前探测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

据悉,济南市拥有48家驻济高校,83家科研院所,科研资源丰富雄厚,在成果转化和提升产业方面有优势,也有潜力。以七路中的“高校系”为例,高新区用好驻鲁驻济高校资源、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资源,围绕应用技术研究、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咨询智库等开展合作,探索出“建设高校创新资源集聚区”“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联盟”“共建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等合作模式,促进校地企协同创新。

此外,在“海外系”方面,高新区通过推动国际科技合作,打造了一大批平台拓展了一大批合作渠道。其中,对德科技合作是国际合作的一个样板。济南高新区设立并管理运营德国斯图加特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中心、德累斯顿产业办公室,安排中德企业互访,协助十余家济南企业研发总部入驻海外孵化器。成功创建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成为江北首家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高新区还设立了中英(济南)国际创新中心,芬兰万塔(济南)产业办公室,推动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地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设立离岸创新创业基金,对接海外高校院所、创新人才与科技成果,为海外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服务平台。

新闻推荐

创新办学思路推进职教融合发展 全市中职学校教学交流研讨会在长清职专举行

长清区教体局局长王少辉在研讨会上致词。本报7月12日讯(通讯员李洪增陶宏伟)日前,济南市在长清区职业...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