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水务领奖去“记忆·泉城自来水”文化作品征集入选入围名单公示
扫描二维码下载济南水务APP
今年是济南解放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为实现“走在前列”目标,体现城市供水发展历程,展现城市供水发展成就,4月20日,由济南市文明办、共青团济南市委、济南市城乡水务局、济南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大众日报报业集团、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济南广播电视台、山东画报、山东城市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网易山东等单位主办,济南水务集团承办的以“记忆·泉城自来水”为主题的文化作品征集活动,面向全市征集主题摄影、文学、微视频等文化作品。
活动一经开展,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界人士积极踊跃参与,纷纷投来作品。截至活动结束,共计收到文字稿件233篇,摄影作品998幅,微视频10部,这些作品中不乏有大家之作,内容主题鲜明,作品贴近主题。经专家评选,现将文稿、摄影、微视频入选、入围名单公布:
文字稿件入选作品11篇
(排名不分先后)
1.济南市的第一个水厂——趵突泉水厂 赵玉德2.济南3600年“饮水”小史 耿 仝3.话说济南趵突泉水厂 魏敬群4.老街上的给水站 朱 晔5.我家挨着水楼子 韩庆祥6.庭院深深 自来水亲亲 钱素明7.我和自来水的故事 曹淼苗8.难忘那些挑水的日子 陶玉山9.为有源头活水来 钟 倩10.诚心实意的“小白热线” 刘 伟11.泉城“小白”升职记 韩桂香
摄影作品入选作品7组
(排名不分先后)
1.《难忘的记忆》组照 蔡 悦2.刘清源摄影作品 刘清源3.泉城大水缸 宿 燕4.《边走边存》 曹清雅5.《抄表人的一天》 郭 笑6.《记忆·泉城自来水》组照 王 平7.《水之源》系列 吴广清
微视频作品入选作品
(排名不分先后)
1.滴答 杨 年2.供水服务 杨 宁3.小白在您身边 张昊哲
文字稿件、摄影、微视频作品
入围名单100人
(排名不分先后)
张爱学 朱淑环 韦钦国 李 蕾 唐景椿 盖 煜闫 婷 殷晋铮 王奎杰 马裕源 赵建春 董开山吴 明 刘传莹 宋振东 刘乃兵 王 晓 刘 珍吴广庆 李春红 薛 莹 李建设 林 松 韩继联王绍忠 林 毅 韩留利 钟 倩 李 伟 谢淑洁马卫国 王 军 刘云端 吴 明 王 珉 郭春林王 丹 刘 甜 赵淑军 刘方明 李春红 褚 莉孔 斌 罗赋聪 张 坤 张艺群 阴 涛 朱 迪袁东升 唐 杰 姜晓倩 刘志峰 吕雅丛 苏晨婷王 鹏 杨晓轶 杜娟娟 王 芳 沈赫明 宫 正宋 敏 赵晓旻 韩文慈 陶 芸 李 凯 孙冬晓刘 琳 张 腾 高一丹 陈 蕴 陈晓喆 王星月吴冬东 李东峰 张延军 尹 君 张丽君 刘 伟王 莉 王盛浩 李 珺 曲延东 郭雪梅 林 毅于媛媛 张国彬 尹 靓 宋晓鹏 许 潇 姜晓倩国 爽 王 帅 张孟冉 蔡东铭 鹿 清 胡 洋宁 雪 杜 林 张 静 刘 颜 王文旭
●领奖方式:
为鼓励广大市民今后积极参与济南水务活动,凡参与“记忆·泉城自来水”文化作品征集活动,未能入选入围的市民朋友,均可凭作品领取精美纪念品一份。(领奖时请带好相关作品及身份证件)
统一领奖电话:82056863 包含:入选奖(500元稿酬)、入围奖(“天猫漂流图书专营店”50元图书代金券)。最终解释权归济南水务集团所有。
济南城市供水见证了城市发展变迁,通过此次“记忆·泉城自来水”活动,济南老百姓共同回顾了城市的供水历史,一起感念了变革带来的力量,见证了城市供水发展历程。济南水务集团今后会多开展此类文化作品征集活动,希望市民朋友能够保持热情积极参与。对作品,近期,济南水务集团将通过官方网站、济南水务APP进行集中展示,同时在媒体进行选登。
“记忆·泉城自来水”文化征集活动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圆满收官。济南水务集团向社会各界表示感谢,希望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给予济南水务更多的关注和信任。
未来,济南水务集团将以市民为中心,全面提升现代化管理服务水平,打造“全过程”服务链条,让水务惠民遍地开花;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助力城市长高长大,让市民感受到满满的“获得感”。
(本报记者 陈加宝)
入选作品选登
老街上的给水站
□朱晔
济南人真有福气,七十二名泉就在身边,还能美滋滋地喝着甘甜泉水。有位诗人说:“泉水把济南人养大”,真是一点都不错。
自来水地下管网伸向泉城的四面八方。每条街上都有给水站。济南老天桥原来是座T形桥,桥顶北侧由东向西延伸的一段俗称“天桥尾巴”,它与官扎营汇合处就有一处给水站,家家户户都来这里打水吃。早先一担水收一分钱,后来收二分钱。水站还卖水牌,一分钱一张,凭水牌也能打水。
六岁(1952年)那年,我家住在官扎营前街的隆槐巷,对面院里有位残疾人,大约三十来岁。他的右腿从膝盖以下都没有了,每天拄着双拐嘎吱嘎吱地走向给水站,他是那里的水管员。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他那拄着双拐艰难走向水站的身影,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记忆中。
十岁那年,我家搬到成丰街,成丰面粉厂大门西邻路北不远处也有一个给水站,但没人看管。街上人来打水时,拧开水龙头,哗哗灌满水桶完事。当年几乎家家都有一副担杖、两只水桶,一个至少能盛两挑水的陶制或瓷制水缸,还有一把水舀子,这是家家户户的标配。都是挑水吃,谁能离得了这四样家什呢。一条街上住户少说也有上千户、六七千人,做饭洗漱洗衣洗菜用水都要来这里挑。挑水的人多,特别是中午和傍晚,经常挤成一团,个别人还往往“加楔子”,水站秩序就“狗脖子上戴缰绳——乱了套”,清水洒得遍地流淌,怪可惜的。更烦人的是,冬天水站地面和道路大片结冰,前来挑水的人以及过路人,稍不留神就会摔个仰面朝天,轻的头破血流,重的腿断胳膊折。此外,挑水引发的兄弟之间的狗撕猫咬,更是司空见惯。
挑水是个力气活,一百多斤的担子挑在肩上,能够腿不打顫腰不弯,也是一种能耐,所以挑水的大多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不过有的家长不干这活,他们有的年老,有的上班很累,就把这一光荣任务交给孩子们,因而来打水的半大小子也不少。那会儿,孩子们没那么娇惯,从小学着做家务,十来岁学着挑水。我就是十二岁挑水的,一直挑到二十多。开始肩膀压得又红又肿,挑起水来一溜歪斜。七八岁的孩子挑不动就二人抬。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到了该打水时,经常是兄弟们玩“推(”,往往是大懒支使小懒,小懒气得翻白眼。院里有家卖豆腐脑的,一天用水六七挑。每到挑水时兄弟间总是吵得一塌糊涂,直惹得老爷子大发脾气,一声吼骂,才有人气呼呼、摔摔打打地绰起担杖。有孩子或有青壮劳力的家庭好说,某些孤寡老人只好请人代劳了。还好,那时有专门挑水送到家的,一担水只收五分钱。
似乎是1980年的秋末冬初,自来水公司和街道上发起自来水进院入户活动,公家负责把供水主管道铺设到各个院落门前,进院和入户的设施自行解决。这个具有人性化的活动一经提出,立刻受到广大居民欢迎。再也不用挑水,还随时可以用水,也不再置办水缸、水桶,这真是天大的好事,有这种好事,谁还不欢迎?于是家家户户早早备好水管、水表、水龙头等器材,只等主管道铺设到院子大门前,便马上动手,很快接进各自家内。热情之高,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老爷们喝着自家水龙头里淌出的纯正泉水,觉得格外甜美,赶紧沏上一壶清茶尝尝鲜。想想冬天洗菜洗衣再也不遭冰冷刺骨的罪,水管里流出的水暖和和的,很温馨,女人们不由得笑出了声。自来水进院入户了,老街上的给水站完成了使命,被拆除了。
星转斗移。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棚户区的官扎营、成丰街已经蝶变为高楼林立、环境优美的新区。自来水推行管理智能化、网上缴费,高科技现代化走进千家万户,便民惠民措施给人民增添了幸福感。然而,抚今追昔,过来人总会想起老街的给水站,那里有挥之不去的回忆,不能不说的故事。
庭院深深 自来水亲亲
□钱素明
天地坛街位于济南老城中心。北面是珍珠泉大院德王府,南接老城墙,街北头往西是院西大街,往东是院东大街,是老城内著名的老街老巷。
上世纪40年代,我家居天地坛街33号,我们兄妹五人均出生在这个院里。我们居住的这个院子是典型的老济南四合院,院子两进两出,前后院。大门两侧有上马石拴马桩。进大门时过四扇平门便是我们家住的前院,进二道门便是房东家住的后院。前后院天井均青砖条石铺就,后院东南角有厨房,前后院的两家人在此洗刷烧饭。最让人感觉方便的是厨房内有自来水,不用出院打水或者买水。
70多年前,街坊邻居大多数都是去打井水或者买水吃。据房东叔叔讲,我们院是最早安装自来水的,让住在这个院里的人有一种说不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我们院有水管子,用水不用出院。童年的我除了母亲的教养陪护外,陪伴我最多的就是水管了。因为每天和母亲去厨房做饭洗衣样样离不开自来水,看着母亲辛勤劳作,看着水管里流淌出清澈的甜水,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一天天一年年自来水伴我长大。直到上学后才知道自来水不是自己来的,而是经过自来水公司多少人的辛勤劳动,通过管线进入各家各户,我们才能方便地用上自来水。上世纪60年代我们家搬离了老院,仍忘不了老院,忘不了自来水管子。时常回老院探望老房东,也忘不了去厨房看一眼那陪我长大的水管,抚摸着水龙头,童年美好光影在眼前浮现。
60多年过去,我已年近70。而那时的趵突泉水厂自来水公司由几十名员工一跃成为水务集团。谢谢几代自来水的供水人,铭记自来水给予的恩赐,忘不了老四合院,更忘不了老院里的自来水。
《记忆·泉城自来水》组照 王 平《汗流浃背的水务人》 郭 笑《水之源》 吴广清《饮水思甜》 吴广清《抄表人剪影》 郭 笑《辛苦了!水务人》 郭 笑《大数据时代的抄表人》 郭 笑
新闻推荐
本报7月11日讯(记者匡名梅)记者从济南西站获悉,受台风“玛利亚”影响,7月11日济南西站临时停运列车21趟。此次停运的...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