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条不到1毛!15万条公民信息“裸奔”济南一案件揭开幕后产业链原来是卖保险的、干装修的、推销房的联手干的

济南时报 2018-07-11 15:14 大字

买保险、做装修后,却莫名其妙接到楼盘销售、贷款推销的电话……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面临“裸奔”的隐患。近日,历下区法院判决的一起案件,也揭开了信息泄露的幕后“黑色链条”:在该案中,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家庭装修的业务员、楼盘销售的推销员、无抵押信用贷款的电话推销员,这些看似无甚关联的人因为金钱关系“联手”,导致15万条公民信息泄露。而这些信息的售价,每条还不足1毛钱。

法院经审理查明,28岁的被告人刘某系某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在工作中获取了部分涉及公民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的个人信息,刘某与25岁的同事、被告人谢某经预谋后,商定由谢某联系客户,刘某提供信息出售给做无抵押信用贷款的业务员、做楼盘销售的推销员等以获利,自2017年5月至6月,刘某单独或伙同谢某出售公民个人信息6次,向之前从事家庭装修工作的被告人吴某振购买公民个人信息1次。

卷宗材料显示,2016年3月,刘某系某保险公司的业务推销员,公司和某银行合作,由公司出业务员,某银行提供在银行有信用卡透支业务的人员信息和电话,他们拨打电话询问客户是否办理信用卡还款分期业务,顺便推销公司的保险,如果推销成功就算个人的业绩。刘某和谢某合作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谢某替其联系购买人,谢某和客户之间谈好价格和条数后,购买人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付款,交易成功后刘某再给谢某提成30%左右。

被告人谢某的供述证明,刘某是她的主管,有一次刘某让她找客户卖这些信息赚钱,她就在微信里问朋友有没有要个人信息的,她的朋友大多数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有在保险公司做业务员的,有在装饰公司做业务员的,他们需要客户的个人信息来推销业务。

历下区法院经审理查明,刘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33661条、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58726条,其中2000条系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未遂,以上共计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92387条,非法获利共计12250元;吴某振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33661条,非法获利共计1800元;谢某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26269条,非法获利共计1150元。综上,三名被告人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共152317条,共计非法获利15200元。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平均每条不足0.1元。

历下法院经审理认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侵犯的是公民的隐私权,这些信息有可能被用来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威胁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近日,历下区法院依法判决3名被告人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判处刘某、吴某振、谢某有期徒刑4年、1年3个月、1年,并分别处罚金2万元、5000元、3000元。目前,本案一审判决已经生效。 (记者陈彤彤 通讯员王继学)

●相关新闻

电脑系统自动群呼电销成本低出单就赚钱

估计很多人都接到过类似的推销电话,让人不堪其扰,却又无可奈何。那么,推销电话如何演变成了骚扰电话?到底是什么人,用什么方式在打我们的电话?他们又是怎么知道我们的个人信息的?这些泛滥的骚扰电话又该怎么管呢?央视《焦点访谈》记者深入骚扰电话大本营,进行了调查。

记者首先来到一家房产销售公司。这家公司规模并不算大,有十来个工位,电销人员每人面前一台电脑,他们戴着耳机,不停地在通话,却并没有看到他们用座机或者手机进行拨号。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是通过电脑系统进行拨号,而不是人工机械拨号,因此可以实现一人一天拨打几百个电话。

另一家做电话保险销售的公司,规模则要大得多,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算管理者,光打电话销售的就有600多人,他们今年的目标是做到1000人。

记者看到,在通话中的电话销售人员语速很快,有的手里拿着稿子,有的照着电脑上的文字,嘴上滔滔不绝。据介绍,他们有自己一套专门的话术,每天还有通话时长的指标要求,包括拨时要求,上午3个小时,下午4个小时,一共7个小时,并要求每天跟别人通话累计不低于3个小时。

一位刘姓电销从业人员告诉记者,电脑自动拨号,拨通了之后,系统会自动找到话务员,话务员就自动接听,不能自己控制。大概同一时间,拨50多个号出去是没有问题的。

记者接连走访了多家电销公司进行调查,利用电脑系统自动群呼,是这些电销公司的通用手段,拨打容易、成本又低,一旦出单就能赚钱。

据了解,电销公司的客户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免费的赠险渠道,二是一些网络APP平台留下的个人资料。(据《央视新闻》)

新闻推荐

安全教育唱响暑期档

学生们在教育基地体验沙盘游戏。本报讯(记者刘晓群)7月4日下午,槐荫区人民检察院暑期未成年法治教育活动启动,进一步...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