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个娃 9个爸

济南日报 2018-07-06 11:44 大字

朝夕相处,失智人员和护理员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寸步不离。 深夜,值班的魏超每隔1个小时就要巡房一次。

“济子为”(右)在康复训练中表现不错,护理员魏超给他“点赞”。

“福建波”这两天的情绪不高,饭量下降,护理员王文军及时帮他进行心理疏导。

午饭时间“福忠”拿着空碗找张扬加饭,考虑到他的身体原因,张扬只好骗他说“没饭了”。失智人员的三餐都离不开护理员的悉心照料。

这是爱心院护理员们的首张合影(有一人外出学习未归)。前排左起:庞玉渠、高振,中排左起:孙志勇、王文军、张南海,后排左起:魏超、张扬、汪培新。护理员魏超和失智人员做游戏,帮助他们缓解情绪。

“福晓楼”在护理员的悉心照料下,从刚来时的生活不能自理,到如今已能主动帮助护理员照料他人。带领失智人员进行体育活动也是每天必不可少的科目。

济南市社会福利院西南角,有一处不起眼的僻静院落,平时大门紧闭,与外界相对隔绝。当你摁响门铃,走进紧闭的大门后才发现,这里面生活着一个特殊的“家庭”。这个家里一共有50个“孩子”和9个“爸爸”。这50个“孩子”中年纪最大的已经80岁,最小的也已有23岁,而这9个“爸爸”中年纪最大的51岁,最小的刚到而立之年。这里就是济南市社会福利院特护部爱心院(男院)。

爱心院(男院)里的50个“孩子”都是失智人员,平时负责照料他们生活的9名护理员也全是男性。据护士长张扬介绍,之所以这样配备人员完全是出于工作需要,这些失智人员平时安静时像一汪湖水,痴笑开心时像一群天真的孩童;而一旦暴躁起来就像一群猛兽,女护理员根本难以驾驭,“就连我们这些大老爷们,身上也经常是伤痕累累。”

在与他们的交谈中,记者慢慢走进了这群特殊“男护士”的生活。在张扬眼里,爱心院里的失智人员不论年龄大小都是他们的孩子,他们9个人就是这些“孩子”的爸爸。“因为本身他们的心理年龄就与实际年龄不成正比。像福一,今年已经快80岁了,但心理年龄就像七八岁的孩子,日常生活上离不开我们。”

王文军今年51岁,是护理团队中的老大哥,他曾经是福利院的第一个男护士,第一任男护士长。1984年底来到爱心院工作,从当年的毛头小伙到如今“知天命”的年纪,王文军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都奉献给了这里。“当年有机会去别的单位,调令都来了,但考虑半天还是留了下来,‘孩子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就这样,王文军在爱心院一干就是33年,其中曾经连续七年的年三十他都是在岗位上度过的。

这里每一个失智人员的情况王文军都了然于胸,他们随便一个表情、一个动作,王文军都能立刻判断出是发病的前兆还是“调皮撒娇”。而这些,就是他多年工作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如今,这些经验有了接班人。

魏超,刚到而立之年。201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护理专业,曾在一家综合类医院的手术室从事护士工作。来到爱心院之初,他心理落差很大,“从一个完全无菌的工作环境来到这里,给他们喂饭、洗澡、甚至擦屁股,不但自己难以适应,回家后就连1岁的儿子都躲得我远远的,嫌我臭。”在这种情况下,王文军经常与魏超谈心、沟通,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三个月后,魏超在爱心院扎下了根。

“这里的工作虽然技术含量不高,每天主要就是照顾这些失智人员的吃喝拉撒睡,观察他们是否有发病的征兆,但是没有相当的爱心、细心和耐心也是干不好的。”张扬护士长对爱心院的工作总结道,“院里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人手不足,招不到人。曾经有一年招聘了三个小伙子,头两个看了一眼我们的工资条转身就走了,最后一个干了一上午,到了午饭后让他去给失智人员刷刷碗,也找了个借口再也没回来。”

“我们现在干的就是良心活,润物细无声,这么多年来院里的这些人都和一家人一样了。”护理员孙志勇来这三年了,儿子结婚喜宴结束后,他亲自把桌上的饭菜打包拿来这里,连饭店服务员都说没见过“这么抠门的喜公公”。一个失智人员在医院去世了,孙志勇默默地从家里拿来一大桶酒,到太平间给逝者擦洗身体,换上了新衣服。“他是我的家人,我有责任让他走得体面。”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爱心院的“爸爸”默默地用爱心呵护着“孩子们”一天天老去,汗水和泪水浸润着他们平凡的工作,“我们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身体好好的,能多照顾孩子们几年,因为他们的幸福就在我们手里。”(本报记者 崔健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全国市级 新税务局统一挂牌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 顺利向纵深推进

新华社济南7月5日电(记者郁琼源、陈灏)继上月全国36个省级新税务机构统一挂牌后,全国各市级国税局、地税局5日上午正式合并,5...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