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400平方米空间拾起“老济南”记忆老党员的“藏旧知新”梦

济南日报 2018-07-02 13:16 大字

旧石碑、老家电、从出生至今的家庭档案、46年一天不落记录的日记……这些老物件或许并不值钱,但对于市中区杆石桥街道辖区居民崔兆森来说,都是宝贵的生活点滴,也是一座城市弥足珍贵的记忆。

几十年来,71岁的崔兆森收藏了1万多件生活实物,在春元里社区打造了一处400平方米的个人博物馆。“别看都是些寻常物件,它们身上可记录了改革开放40年来济南的社会变迁。”在有着45年党龄的崔兆森看来,这些收藏关乎历史和文化,更关乎时代的发展,“作为老党员,我更有义务带头去弘扬、去传承,拾起一段段关于老济南的记忆。”旧时光里的“老济南”情怀

一张八仙桌、两把椅子勾勒出20多年前的家庭摆设,116本日记、1000多万字传递的是一户百姓生活水平的变迁。走进崔兆森的“齐泉博物馆”,馆里没有贵重珠宝、名人字画,陈列的全是崔兆森一家三代人的生活档案和淘汰的老物件。馆内展示的两扇木制大门,是崔兆森从住过的老宅“小纬六路南街60号”保留下来的。如今,那儿早已变得车水马龙。

“过去结婚讲究‘三转一响\’,缝纫机、手表、自行车、半导体,咱们济南基本都生产,当时济南还有自行车链条厂、搪瓷厂和保温瓶厂,这是咱济南出的春燕牌手表,这是咱济南出的梅花牌缝纫机。”崔兆森一一向记者介绍,“我的这些展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少现在都消失了,这更能生动地反映老百姓生活深刻的变化,这是我收藏的一个理念,用8个字来概括就是‘收藏生活、珍藏记忆\’。”崔兆森说。

随着时光流逝,崔兆森收藏了祖孙三代1万多件物品,主要分为实物、档案和杂志三类。“其实一开始只是个人爱好,随着收藏品越来越多,这才萌生了要办一个博物馆的想法。”崔兆森说,一直到2007年,他将收藏的老物件集中到现在的地下室里,分门别类展示几十年来市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看到它们,就像是回到过去,回到自己老家。”“文化,传承下去才有价值”

时间可以是一段记忆、一段历史、一段文化,而博物馆就是一个留住时间、承载历史、传承文化的地方。在传承文化这件事上,崔兆森的确毫不含糊。

“过去济南城里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还有济南话所说的‘里份\’,就是小巷子,我现在住的春元里小区往南往北各150米,就有13个里份,而且它们的名字都非常有文化,包括积德里、福德里、泰合里、纯德里等,都有吉祥美好的寓意。”崔兆森说,“现在这些‘里份\’全消失了,连地名志上都没有记录,我买了很多书,问了很多老人打听这些名字,希望告诉后人这段历史。”

随着自己的默默奉献,几年来,崔兆森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济南好人”等称号。作为居住在春元里社区的一名老党员,他长期对驻区及周边中小学生、社区居民、机关干部等开放自己的博物馆,结合杆石桥片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向大家介绍济南的社会变迁。

“作为经历过缺衣少食岁月的一代,我收藏这些东西也是想教育孩子们和后代,让他们知道咱们民族就是一路艰辛奋斗过来的,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随着年事渐高,崔兆森说目前想找一个合作伙伴,让大家进一步地体验到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历史和文化,只有传承下去才有价值,让这个博物馆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是我最大的愿望”。

(本报记者 刘阳)

新闻推荐

14个市场超市第三方快检把关 每天1800批次,重点品种全覆盖

银座配送中心的快检室内,第三方快检人员正在快检。本报记者王皇摄1日,省城的5个大型食用农产品批发市...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