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让学生静心读书的好地方□本报记者朱士娟

济南日报 2018-06-29 12:26 大字

学生辩论赛闻涛亭照壁墙励志长廊至真园艺术节上学生表演节目。

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彼此成长,彼此成就。

在历城第一中学,这样的教育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教室里是一群被唤醒的学生,每个人都在追求着自己的进步;讲台上是一位位心怀学生、砥砺前行的教师,每个人都在追寻自己的教育理想;校

园里是一片和谐与灵动,一花一草“会说话”,一墙一壁皆育人。

天时地利人和,历城一中正在书写最美的育人佳话,师与生、教与学彼此成就。

与绿水青山为邻,和花鸟虫鱼为伴,高中学习原本是件苦差事,可在这里却成了一种享受。

这是一处令人向往的“读书山”

“岂异神仙地,俱兼山水乡,竹斋烧药灶,花屿读书床”,这是诗人杜甫卧病秦州时写给朋友高适、岑参的诗,想象着山水之间,清新的空气里散发着花香,两位友人坐在其中,无人打扰,悠闲自得地读书,这也是杜甫认为最好并向往的读书环境。古代大学问家的读书处多在远离尘嚣而景色优美的山中,“读书山”因此得名。

距离杜甫时代1200多年后的今天,在省城济南的后花园也有一座“读书山”。南邻卧虎山水库,被群山环抱,环视四周满目苍翠,甘甜清冽的空气让人深吸一口,都感觉醉醉的,这里就是有着62年建校历史的济南市历城第一中学。

6月27日,雨过天晴,市区气温飙升至三十六七摄氏度,而在历城一中,却丝毫感受不到暑气,由于空气能见度高,极目望去,就可以看到泰山的雄伟轮廓。“放眼山东,可能都不会找到有如此优美环境的学校了!”副校长吴延岭是这所学校的“老人”了,从求学算起,今年已是他在这里生活工作的第24个年头,见证了学校30多年来的发展变化。真正来历城一中校园转转,你会发现,他说的不是大话,环境育人在这里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一入校门,是宽敞的文华广场,广场尽头伫立着照壁墙“书卷”。“书卷”呈打开状,寓意“开卷有益”,中间镂空形成窗口,寓意“通过读书打开知识和人生视野”。在它上面浓缩着学校的核心育人理念。正面除了校名,右上方还镌刻着“文明礼貌、尊师爱生、团结友爱、刻苦学习”的校风,校风下面则是“请缨”“弃繻”四个大字。“请缨和弃繻是西汉武帝时期从仲宫走出去的少年英雄终军留下的两个典故,将其镌刻在最显眼的位置是想激励学生能立志成才、求学报国。”吴延岭说,这面影壁是该校校友义务为母校设计的,落成时由在校学生为其剪的彩,别看它的样式简单,却大有学问。比如在表现形式上,字体有篆体、楷体、隶书、行书等多种字体,雕刻则以阳刻、阴刻、阴阳刻结合,以此体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和独特魅力。

转到照壁后面,“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这一行字映入眼帘,这是历城一中人矢志不渝的办学信念。与它正对着的是一片树林,参天的大树用年轮记录着这所学校的历史,上空不时有白鹭飞过。吴延岭说,白鹭已是学校的“老朋友”了,每年春天飞来,在枝头做窝、孵化生命,秋天再飞往南方过冬,就连在市区见不到的布谷鸟、啄木鸟、鹩哥也时常来“做客”。树林西邻有一口井,与学校同龄,至今丰沛的井水清晰可见,从未干涸过,它也成了代代历城一中人的记忆。2017年,学校将这口井进行了修缮,将其打造成为学校的一处人文景观,成为学校文化的源头活水之一。

一中的校园建筑散落在参天大树之间,不显时髦,也不显气派,但却有着生命的律动,校园里的“一花一草会说话,一墙一壁皆育人”。从文华广场东侧沿林荫大道绕学校一圈,你会遇见“梅香园”“春华园”“秋实园”“至真园”“弃繻园”,这些都是校友为母校捐建的花园,让学校绿化更富文化内涵。由于栽种的花类多,在校园里的每个季节、每一天都能看到怒放的花朵,比如春天成片的二月兰、夏天烈日下盛开的月季、秋天飘香的桂花、冬天傲雪的梅花……目前学校绿化面积已达70%以上,植物品种更是达200多种,就连榉树、马褂木、七叶树、朴树、杜仲、流苏等少见的名贵树种也都能找到,可以说,一中校园就是一本生动的生物教科书,学生举手投足间便能与知识不期而遇。

两年前的中考之际,一位家长带着孩子来校考查,看到校园后,怦然心动,写下《卧虎山水赋》,其中曰:“慨叹历城一中,得青山之灵气,享绿水之泽被。莘莘学子于斯,山壮报国魂,水柔济世心……此等胜景福地,焉能心有旁骛?”

置身于教师之间,去亲身感受他们每一天的生活、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你便能感受到那一颗颗爱生如子之心。

这是一群初心未改的好教师

如果说一所学校生态优美、干净整洁是一种显性的校园文化,那么,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则是一种隐性的校园文化,这种正能量的传输者正是学校的这群教师。

每天早上5点40分到班级门口等候学生,每天晚上10点40分离开校园,一天工作时长超过17小时是高一(27)班班主任董俊禄的常态。因为是寄宿制学校,为守住安全和管理底线,历城一中建立了班主任夜间巡查、值班制度。负责夜间巡查的班主任当晚要留宿在学校,负责白天值班的班主任每节课都要巡视两遍教学楼。董俊禄手机中的计步软件记录着他在校的行走轨迹,上面显示他每天的步数都在2万步以上。“我们的孩子吃住学都在这里,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学到丰厚的课本知识,更希望他们能够身心都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培养,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更多方面、更细致的关怀和指导。”高二年级级部副主任杨春芳主要负责女生管理,除了帮助青春期的女孩疏解心理问题,她还负责这些孩子们的衣食起居。在学生口中,她是“杨妈妈”,一周中,她至少有两天24小时吃住在学校。

高一(25)班的学生习惯喊班主任梁涛“涛爹”,梁涛的付出被他们看在眼里,更记在心里。学生王府皓月是个粗心的孩子,去年冬天,有一次她想用暖瓶从教学楼接点热水回宿舍,结果当天忘记将暖瓶带回,直到几天后她猛然记起来,心想暖瓶里的水肯定凉透了,正想倒掉,却发现里面的水还是热的,原来班主任发现暖瓶里的水是凉的,悄悄换掉了。“我们老班真的是疼我们,让我们不忍心不努力。”王府皓月说,她生物学科偏弱,最差的时候,满分100分,她只考了63分。为了给她补齐短板,班主任亲自为她“开小灶”辅导。在最近的一次考试中,她考出了93分的好成绩。“平时父母不在他们身边,我就是全班五十多个孩子的‘大家长\’,我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就如何对待自己的学生。”梁涛说,一中不仅是学生的家,也早已成为他的家,学生是他最爱的家人。

一位好老师不仅要敬业,更要专业。学校为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在这所学校,刚入职的年轻教师是不能直接上讲台讲课的,必须“先听后上”,每周至少听5节老教师的课。集体的力量总是无穷的,学校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在各学科组打造教学共同体,一节课全学科组老师集体打(,每学科每周至少上两节先导课。各级部文理大科还设置了集体备课时间,文科是每周一的下午4点到5点半,理科是每周二的同一时间段,公开课、各种教学竞赛更是常态化。如今,无论是复习课、讲评课还是新授课,历城一中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高效模式。为让老师们吃透高考题、摸透高考出题方向和趋势,每年秋季,历城一中都会举行全校教师高考大比武,全校教师按照高考模式分考场,做高考试题,对成绩优异者进行表彰。

在历城一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找到了职业幸福感,在拼命忘我的日子里,实现着自己的教育理想。也正是一代代教师视职业为事业,铸就了历城一中“言传身教、疏导启迪”的优良教风。

这里的师生有这样一种共识:每天都有点滴的进步,不仅能让自己内在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也能积累成功的资本。

这所学校的成功是能带给学生最大的进步

在生源不均衡的情况下,衡量一所高中的教学质量,只看升学率显然是不客观的,更为公道、科学的考量是看它的出口质量和入口质量的比值,也就是说,看进入该校学习的学生3年后有没有取得进步、进步有多大。历城一中最大的成功便是能用3年时间带给学生最大的进步。一组数据便能佐证,该校2015年和2016年招收的新生,在历城区所有高一新生中排名前1000名的只有38人和42人,经过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努力,在2016年春节区内联考中,该校两个年级学生在全区前1000名的分别增加到293人和312人。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高考中,2015级学生交上了一份让人惊艳的“答卷”,高考成绩过自招线的人数达到了460人。

“军哥,我今年拿到国家奖学金了!”前不久,高二(7)班班主任刘兆军收到了一条信息,发信人是自己带的2013级学生周建帅,他现在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读大三。看到自己的学生如此出息,刘兆军打心眼里高兴,他笑着说,“他以前可没少让我操心。”其实,周建帅当年入学时的成绩并不理想,级部排名600名以后,这样的成绩别说考“211”“985”高校了,就是过一本线都悬。即使在周建帅最顽劣的时候,刘兆军都没有放弃过他,就像一个“跟班”,跟在周建帅后面督促他学习。后来,周建帅开始喊比自己大十几岁的刘兆军“军哥”,学习上也开始用功,当年高考他考出了614分的好成绩,而且英语考了143分。

在历城一中,像周建帅这样逆袭成功的例子数不胜数。历城一中2016届毕业生徐凤娇当年是以中考成绩460分进的学校,年级排名1380名。入学后不久,她成了爱捣乱的“问题”学生,有一次教

师杨春芳找她谈话,她问杨老师是不是因为她中考成绩低而看不起她。杨春芳意识到,徐凤娇“捣乱”的背后其实是不自信,找到病因,对症下药,她坚定地告诉徐凤娇,老师不会因为过去的成绩而看不起任何学生,并鼓励她,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学,就一定能行。受到激励的徐凤娇就像完全变了个人,不仅上课不违纪了,而且处处争优秀。2016年高考,徐凤娇考进了级部前200名,被山东科技大学录取。每年放假,徐凤娇都会回母校看望老师,她说是这所学校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让自己一直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每一天,教学相长的故事都在发生。虽然明年才高考,但高二(7)班学生谢江涵就已确立了自己的大学目标——国防科技大学,如果放在一年前他是连想都不敢想的。当时他以中考成绩494分入校,年级排名1055名,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他用不到一年时间就实现“逆袭”,年级排名从1055名跻身前20名。学生在这里收获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上的提升,更多的是综合素养的提升。高二(8)班学生亓志杨入学时是一位有点内向的男孩,为了锻炼他的能力,班主任举荐他当班长,渐渐地,他开始敢于在全班学生面前说话了,整个人也变得自信开朗,学习也更带劲。

历城一中让学生和老师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彼此成就。

“能在这里读书,是我的小确幸”

有一种“小确幸”,是我在这里读书。前不久,历城一中在全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我在历城一中的成长故事”的征文。最真实的感情在学生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2016级14班吉烜莹写道:在历城一中,我最大的成长就是独立。上高中之前我没住过校,也从未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从刚开始整理宿舍内务时的笨手笨脚,到现在的得心应手;从起初的不习惯、想家,到现在有点依赖这里,历城一中让我从一个依赖别人的小孩成长为一个可以独立处理事情的大人。

2017级1班赵春明写道:历城一中绝不仅仅以严格著称,它还有着许多小欢喜,比如说,雨总是恰到好处,使一切触目生翠,云雾缭绕。每一个历城一中人都不会拒绝在雨天伸出一把共享雨伞,“至真”是一中人的待人准则,如果你选择历城一中,雨天你或许会遇到:“嗨!同学一起啊,我带了伞”。雨霁天青、天水之间,全是清明,这所从1956年建校的校园,是诗!

2017级1班程玉莹写道:一中不是监狱,它有暖心的点滴,这点滴是宿管阿姨看到中午户外炎热提前打开的宿舍大门,是同学之间在紧张环境下重复的、简单而又纯粹的,甚至令小朋友都不屑的游戏,是师生之间涓涓流淌的真情。一中又是“监狱”,它有那么多繁琐的章程和纪律,可是奇怪,生活在“监狱”中的人却有着天堂般的美妙心情,所以,我说啊,一中是个如“狱”天堂。

新闻推荐

2017华语金曲最佳新人奖获得者宋健:音乐世界里的“大叔先生”

去年下半年,在济南街头有这样一首民谣很火:“Hello,hello,我的宽厚里,青石板路上铺满童年回忆,小酒馆里的歌声已经响起...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