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霞的书屋
文/图 女报记者 梁大磊
“我要看《查理九世》”“给我一本《十万个为什么》”6月21日下午4:50左右,天桥区大桥街道大吴小学五年级的王普卓、吴梦涵、王文宏,二年级的王普瑞,三年级的王普恒在放学后,结伴来到了大吴村村委会院内的“爱心书屋”,捧起书读起来。
“爱心书屋”是由杂物间改造而来,济南这两天特别热,经过一天的日晒,没有风扇,更没有空调,这个10平方米左右的书屋里闷热异常,由于是杂物间改造而来,房间的一侧还有做饭的厨具,因此,时不时还有苍蝇嗡嗡嗡飞过,不过,外界的这些种种都抵挡不住孩子们对书籍的热忱。
这个“爱心书屋”刚建不过3个月的时间,一 开始,屋子里空空如也,3个月的时间已经集齐了3000本书,这些书,来自社会好心的捐献者。
书屋的建立者,叫杨海霞。今年36岁的杨海霞,是大吴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初中二年级就辍学的她,提起书,提起阅读来却是眼中有光。
“看书太重要了,我没有文化,但希望好好培养孩子,让孩子有文化。”杨海霞的大女儿12岁,念小学5年级,孩子非常喜欢看书。此前,在看书的问题上,杨海霞却发现她满足不了孩子。
“给孩子在省图办了张借书证,一次最多借两本,我和老公都在外打工,不能及时给孩子换书,经常是孩子早早看完了,咱这边接不上趟。”
大吴村如杨海霞一样的年轻父母,大都在外打工,留守在家里的是老人和孩子,让老人去省图给孩子换书,显然不现实,孩子的读书问题,就被搁置着。
“有时候看到村里的孩子,在泥堆里滚,在外边跑着玩,我就很着急,希望这些孩子除了玩之外,能捧起一本书来读读。”
一次,在电视节目中,杨海霞看到其他地方有人建起了“爱心书屋”,她就萌生了也在村里建一个的想法。没想到,建起来后,短短的时间里,就有好心人捐赠了3000本书。
书屋虽然简陋,但已经初具规模,杨海霞也简单制定了借阅规则,孩子们有书读已经变成了现实。现在,杨海霞又有了新想法:“孩子们现在是放养式阅读,我们这些做父母的,都没大有文化,我之前领孩子到市里的时候听过,人家有的老师或者专家或者读书人,会教给孩子们读书,讲的绘声绘色,孩子们非常爱听,现在,3000本书够孩子们读一阵了,如果有人能到我们这来,给孩子讲讲书,那就太好了。”
1.杨海霞和孩子们。
2.书屋座落在村委会大院,放学后整个院子成为孩子们的读书场所。
3.书籍来之不易,她将每一本借出的书记录在小册子上。
4.大吴村小学近400名学生,小小的书屋已成为孩子们下课必来之地。
新闻推荐
女报记者赵世彩摄影梁大磊唐王镇西路口,一个现代农业园区内,果木成行,苹果长到了孩童的拳头大小,梨被套上了黄色的袋...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