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科普系列 68 地震预测与地震预报

新晨报 2018-06-07 01:12 大字

地震预测是对未来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进行估计和推测。地震预测的属性是对未来事件进行评估的技术行为。

预测在人类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虽然,有许多的预测不是很准确,但是人们不可能因此就终止这些预测。因为预测具有参考性作用,比起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突发事件,能够做到胸中有数。目前,地震预测的方法还很不成熟,水平还很低,但我们不能因此就不做,而应该努力去探索,逐步提高预测水平。

科学的地震预测,是建立在规范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其他相关科学观测所获得信息的基础上,并基于一定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通过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后得出的关于未来地震发生的认识。科学的预测行为,其过程及结论具有确定性和可重复性。例如,根据飞机的性能和飞行状态,可以测算出在两个城市之间的飞行时间,按照起飞时刻,就能大致预测其到达时刻。地震预测所依赖的观测数据是通过一系列专门的仪器设备获得的,当前,由于观测手段和技术方法的局限,以及可以获得的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的各种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信息的不完备,加上人类对于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和机制认识的不足,地震预测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地震预测依然是人类难以攻克的科学难题。

地震预报是政府向社会公告可能发生地震的时域、地域、震级范围等信息的行为。

预报具有很强的对策属性,是基于特定的预测结论及其预估后果应对的陈述。例如,某人已经登上所乘坐航班的飞机了,根据获知的起飞时刻等相关信息,预先报告给前方接待人员有关本次航班到达的时刻以及航站楼等情况,接待人员据此安排如何接站。

成功的地震预报应具备三个条件:

1、科学上的准确,即科学、合理、明确地预测出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大小;

2、程序上的严密,即规范严谨地按照观测、预测、会商、评审、发布等环节要求去运作。地震预报的意见形成和结果发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从预测、决策到发布涉及到众多部门和程序环节,必须有以法律为保证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3、社会公众的参与,即地震预报发布后,社会积极响应,公众合理有序地应对。

科学上的准确是成功的地震预报的基础或前提,否则地震预报将失去意义;程序的严密是一种制度和工作机制的保证,它能避免出现差错而尽量提高预报水平;社会公众的参与,其意义是保证地震预报取得应有的社会效益,这是地震预报的目的。

扫描“济南市地震局信息服务平台”二维码,可进入“济南市地震数字科普馆”,同时了解更多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新闻推荐

德润中学举办首届美育成果展

时报6月5日讯(记者曹莫)6月5日上午,济南德润中学首届美育成果交流展在该校举行,此次展览主题为“崇德尚美”,历经1个多月...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