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55年的信封,珍藏55年的信封
[摘要]春风化雨四十年征文——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有的藏品虽说没啥经济价值,但却富有远超金钱或曰用钱买不到的纪念意义;我保存了55年的一枚15厘米长、8厘米宽颇具特色的信封,即属此类。
1963年早春,我在济南铁路机械学校车辆专业读三年级的时候,寄给《青岛日报》一篇稿子 ,很快被退回,并附有编辑部鼓励我今后多来稿、多联系的信笺。耐人寻味的是,报社所用的信封是拿废旧报纸做的;其上所盖“国内邮资总付”邮戳及日期“1963.3.26”至今清晰可见。
这枚信封具有典型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历史背景,彼时全国民众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俗称“灾荒年”,泛指从1960到1962年那段物质贫乏的日子),经济生活刚刚开始恢复元气复苏好转,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直至居家度日,都在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用报纸粘信封的做法可谓略见一斑且小中见大。
受此启发我如法炮制,或将别处寄来的信封翻过来粘好再用。有趣的是,在翻制过程中,常常遇到已被翻用的现象;足见那个年代节俭之风。只是到了八十年代,因邮政部门实行自动分拣,对信封规格和尺寸逐渐严格要求,自造的信封才不能用了。但却由此养成了节俭过日子的习惯。
随着物质条件得以改善,尤其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以“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为代表的诸多提法、做法与百姓日渐疏远,但中华民族的美德和传统不能丢。□杜浙泉
新闻推荐
2017“影响济南”年度经济人物评选揭晓62名企业家荣获经济大奖
本报讯5月18日下午,由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2017“影响济南”年度经济人物评选揭晓,共评选出3名“影响济南”年度领军人物...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