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有道惟从真

济南日报 2018-04-24 12:13 大字

□周长风

戊戌年正月初三一早,郭永顺先生打来电话,我心想应是照例拜年。孰料他开口便道,他的第五部散文集《拾穗集》将要出版,希望我给写篇序,接着又说:“你愿写就写,不愿写就不写。”他或许听闻过我曾婉拒过这类事情,又与我从不见外,故有此语。

听罢,我倒想也没想就答应了。一来我与老郭有近40年的交情,不看书稿也有许多话可说;二来老郭是个朋友们公认的和善君子,我写多写少,写好写歹,只要真心实意,他肯定都会乐得哈哈笑。你想,写这种序能有啥顾虑?走起。

第一次见老郭,那是1980年7月。我到《济南日报》农村组工作后第一次下乡采访,随老记者李庆臻到了郊区吴家堡公社,老郭接待并陪同的我们。他当时是公社的宣传干事,中等个子,微胖而健壮的身材,堆满笑意的面容,既有书卷气又有泥土气,给我留下终身难忘的第一印象。

不久,老郭调至郊区区委宣传部,负责新闻报道工作。他几乎每周都给《济南日报》农村版“济南农民”写来稿子,我们之间的电话更是频繁,见面交谈、一块儿采访也是常事。

老郭生长于济南西郊黄河岸边,在外地上学当兵,后到南部山区教书,对农村知识和民间文化广见洽闻,他又待人热诚,天性幽默,喜欢讲谐语笑话,很是有趣。作家冰心曾说过:“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别人的好朋友。”世间人海茫茫,但遇见一个有才有情又特别有趣的人,又能成为你的朋友,让你见了他就高兴就笑,这很难得。对我来说,老郭就是这么一个人。

记得有一次,我与他,还有一位在报社学习的济南铁厂的通讯员,三人去华山公社卧东大队采访,来回骑了约四个小时的自行车。回到报社后,那位通讯员说“太累了”。我不解,他比我壮得多,我怎么不累呢?一想,来回路上,我与老郭说说笑笑,至分手尚兴犹未尽,自然不觉得累啦。

初三的电话中,老郭还说起许多往事。比如后来我调至济南市委宣传部,他每次去开会办事,都要找我要书;我曾向《当代散文》等报刊推荐过他的作品。这些事我大都不记得了,心里唯有一阵阵感动。但老郭的散文我看过很难忘却,许多篇章多年后还保留清晰的印象。

1950年代,老郭在柳埠的山村小学教书时,开始喜欢上文学创作,写诗,写小说,写散文,写报告文学,很幸运得到《济南日报》老一辈的文学编辑任远、汤和生的悉心指导。他发表的第一篇散文《在石湾子水库旁》就见于1959年10月的《济南日报》。任远、汤和生于我是同事也是老师,他们都有着甘为人梯的崇高品德,和对文学至死不渝的热爱。他们播下的火种一直在老郭心中熊熊燃烧,不曾因岁月的雨打风吹而稍减。

经历了“文革”,老郭由教师转为机关干部,因忙于撰写公文和新闻报道而无暇他顾。他真正把文学创作作为日课,是在1999年退休之后。他整天写啊写啊,一篇接着一篇。在我认识的八十岁左右高龄的济南作家里,还躬耕不辍、连年丰收的二三人中,老郭年纪居首。他为什么能迥然于众呢?一是不图名利,若计算名利,就会感到得不偿失;二是以此为乐,不写,生活中的最大乐趣就没了。你想啊,他能停得下笔吗?

老郭最喜爱的当代作家是孙犁,读他的作品能明显感受到孙犁的影响。虽然老郭年轻时业余为文,未能有条件系统学习孙犁早年作品而至于“绚烂”,但读老郭近作,亦充盈如孙犁晚年作品般的老熟平淡之意味。这其间,皆因得一“真”字。有“真”方能不夸饰,不做作,不虚伪,进而求得“善”,求得“美”。

杜甫诗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老郭不会将其文章以“千古事”视之,但也绝不是“一时事”,而是“平生事”。香港电影《头文字D》里,有一句经典台词:“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我想,老郭已经进入了这种自由的人生境界,他会学到老,写到老,快乐到老。

新闻推荐

济南“侨六条”支持华侨华人创新创业10亿元基金帮助初创企业解决融资难

4月23日上午,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在龙奥大厦召开,就《关于推进济南“侨梦苑”建设发展若干扶持政策》作出解读。该政策共六条,又称“侨六条”。记者获悉,济南市“侨梦苑”自2017年5月揭牌以来,聚...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